最近,我这脑子就没消停过,净琢磨万达这上市的事儿。你说这事儿,可真是一波三折,比看电视剧还刺激。
最初的印象与关注
我记得老早之前,大概得有那么十来年了,万达就折腾过要在A股上市。那时候我还在琢磨着是不是跟着喝口汤,毕竟万达广场那时候开遍大江南北,看着就风光无限。结果?排队的企业太多,加上各种原因,这事儿就没成。
后来万达商业转头去了香港上市。我当时还跟朋友聊,说你看老王这棋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确实也风光了几年,股价也还行。可没过多久,又说要从香港退市,说是估值太低。我当时就有点懵,这上市退市的,图个啥?琢磨着肯定是想回A股,毕竟A股估值高嘛大家都这么说。
持续的追踪与困惑
退市之后,果然又开始冲刺A股。我那段时间也零零散散看些财经新闻,就瞅着万达这事儿。结果,A股的门槛还是那么高,队伍还是那么长,来来回回好几年,愣是没进去。我这旁观者都替他们着急,这得耗费多少精力。
再后来风向又变了。捣鼓出来一个叫“珠海万达商管”的公司,说是要拆分出来单独在香港上市。我寻思这回总该稳了?毕竟有过一次香港上市经验了。而且我还听说,这回上市背后签了不少对赌协议,要是规定时间内上不了市,就得掏一大笔钱回购人家投资者的股份。乖乖,这压力可就大了去了,几百亿!
从那以后,我就格外关注珠海万达商管的动向。就喜欢看这种有悬念的事儿,想知道到底是个啥结果。
- 第一步: 我先是把能找到的公开新闻都翻出来看了看,了解个大概情况,比如为啥要上市,主要的投资人有哪些,面临的困难是
- 第二步: 我开始留意那些财经博主或者分析师的解读。他们说的也不能全信,但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我主要看他们分析的逻辑,是不是能说得通。
- 第三步: 我会特别注意那些关于“上市材料失效”或者“更新材料”的新闻。这玩意儿隔三差五就来一次,看得我心惊肉跳的。每次失效,我就想,这回是不是黄了?结果过段时间又说更新了,继续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万达不停地在“卖卖卖”。一会儿卖掉几个万达广场,一会儿又转让一些其他资产。我心里就犯嘀咕,这到底是战略调整,为了轻装上阵好上市?还是说资金链真的紧张,得靠卖资产来回血,应付那些可能到期的债务和回购条款?这外人可就真看不透了。
近期的进展与思考
最近一次听说,是又引入了新的投资者,好像叫什么太盟投资集团的。据说这个新协议调整了一下之前的对赌条件,给了万达更多的时间和灵活性。我当时就想,这算是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上市这事儿,还是悬在头顶的剑。
我为啥这么关注这事儿?也不单单是看个热闹。前几年,我自个儿也琢磨过做点小生意,租个铺面啥的。当时就觉得,这实体生意不好干,尤其是这两年,大家都往线上跑。万达广场,那可是实体商业的代表之一。它要是能顺利上市,融到资,那对整个实体商业来说,也算是个提振士气的事儿。反过来,要是老这么悬着,甚至出点啥岔子,那影响的可就不止它一家了。
我这实践过程,就是个持续关注、收集信息、自己分析判断的过程。 没有啥高深的技术,就是凭着一股子好奇心和对这事儿重要性的朴素认知。我把看到的信息碎片拼起来,试图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未来的走向。
到这事儿还没个准信儿。一会儿说上市申请材料又失效了,一会儿又说这是正常程序,不影响后续。咱们这些外行,也就只能看看热闹,跟着瞎琢磨。反正,我是会继续盯着看的。毕竟这事儿牵扯挺大,也挺有代表性的。看看王老板能不能带着万达闯过这一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