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捣鼓这个“证券要闻最新消息”的。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每天得看看市场上又发生了啥大事,不然心里没底,做啥投资都慌兮兮的。
我的信息获取习惯
早上第一件事,雷打不动。 我这人习惯早起,大概六点半左右,眼睛一睁,不是先上厕所,而是先摸手机。这已经成了肌肉记忆了。不是刷朋友圈,是直接点开那几个常用的财经APP。
我手机里装了大概三四个,什么“东方财富”,“同花顺”,还有我自己开户的那个券商APP。为啥装好几个?嗨,不就是为了信息能互相对照一下嘛有时候一个APP上说的模棱两可,另一个可能就说得清楚点。而且每个APP推送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
先看“要闻”和“快讯”。 打开APP,一般首页最显眼的位置就是这些。我会先快速过一遍标题,看看有没有啥特别劲爆的,比如什么政策大利或者哪个行业龙头出了幺蛾子。这就像看报纸先看头版头条一个道理。
- 政策面消息: 这个是重中之重。比如央妈又放水了没,证监会有啥新规定,或者国家对哪个行业有扶持政策。这些直接影响大方向。
- 国际市场动态: 美股昨晚咋样了,原油、黄金价格走了个什么曲线,这些也会间接影响A股的情绪。
- 行业和公司新闻: 如果我持有或者关注某些特定行业的股票,那这块就看得仔细点。有没有什么新技术突破,或者业绩预告之类的。
速读之后再精读。 快速浏览一圈,大概知道今天市场是个什么氛围了。然后对一些感觉比较重要的,或者跟我自己持仓相关的消息,我就会点进去仔细看看正文。这时候就得注意了,很多标题党,内容可能没那么回事。不能光看个标题就激动或者害怕。
信息筛选与辨别
别全信,多思考。 现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真假假的消息太多了。有些所谓的“小道消息”、“内部消息”,我一般是直接忽略。就算是正规媒体报的,有时候也得留个心眼,看看它消息来源是哪,有没有多个信源证实。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小媒体爆料说某公司要被收购,股价“咻”一下就上去了,结果下午公司就发澄清公告,根本没这事,追高的人就被套山顶了。独立思考很重要。
周末也不放松,但节奏放缓。 周末虽然不开盘,但我还是会习惯性地看看新闻。主要是看看一些总结性的分析,或者对下周市场的展望。不过周末就没必要像工作日那样紧绷着了,可以看得轻松随意一些。
我的实践感悟
刚开始接触股票那会儿,我也是两眼一抹黑,看到什么消息都觉得是机会,或者觉得是风险,容易一惊一乍。后来慢慢地,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就逐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了。
形成自己的信息框架。 就是知道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噪音。比如,我会更关注宏观政策、行业趋势这种影响基本面的东西,对于一些短期的市场波动或者小道消息,就看得淡一些。
不要指望通过新闻预测短期涨跌。 这太难了,神仙也做不到。我看新闻,主要是为了了解市场的大环境,把握大方向,避免踩到明显的“雷”。至于具体的买卖点,那还得结合技术分析和自己的交易系统来看。
保持学习,持续迭代。 市场在变,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在变。以前可能主要看报纸、电视,现在手机APP多方便。也得跟着时代走,不断学习新的东西,调整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
获取“证券要闻最新消息”对我来说,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是个必需的动作。它不一定能让我立马赚大钱,但至少能让我对市场保持敬畏,少犯错误。这就是我的一点实践记录和心得,希望能对大伙儿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