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是怎么从一个股票小白,一步步摸索着进股市的。这玩意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主要还是得自个儿亲身去体会。
一开始两眼一抹黑,瞎琢磨
最早,也就是听身边朋友同事聊天,说什么张三买那啥股赚了,李四又在哪儿抄底了。我当时就寻思,这股票到底是啥玩意儿?听着挺玄乎,好像挺能来钱。于是我就开始自个儿瞎琢磨,最初接触的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K线图。那会儿看那些红红绿绿的柱子,跟看天书似的,啥均线、成交量,完全搞不懂,感觉脑子都大了。什么“多方发力上攻”、“小压迫线”,这些词儿听着就晕。
我还记得那时候,一上来就想知道哪只能涨,总想着有没有啥秘诀。结果?越看越糊涂,越琢磨越觉得这水深不见底。
决定下水,先得有个“游泳圈”——开户
琢磨了一阵子,光看不练假把式。我就想着,总得自个儿试试才知道。第一步,那肯定是开户。这玩意儿躲不开。我就在网上搜了搜,也问了问身边炒股的朋友,看看哪个证券公司用着方便、服务还行。那时候对比了好几家,主要看他们的交易软件好不好用,手续费啥的。选了一家我觉得界面清爽、操作还算简单的。
开户过程现在都挺方便的,基本上就是手机上填资料、上传身份证、做个风险评估啥的。风险评估那块儿,我记得当时填得还挺实在,毕竟咱是新手,也没啥家底儿,肯定得选个稳健型的。整个流程走下来,没费多大劲儿,账户就开好了。
真金白银上场,小心翼翼试水
账户开好了,下一步就是往里头转钱了。我当时心里也打鼓,毕竟是真金白银。我一开始没敢多放,就转了点儿小钱,想着就算亏了,也不至于太心疼,就当交学费了。这笔钱,绝对是我自个儿能承受损失的范围,影响不了我正常生活。
然后就开始选股了。刚开始哪懂什么基本面、技术面的,基本上就是看哪个顺眼,或者听消息瞎买。我记得我买的第一只股票,就是看它名字好听,价格也不高。买完之后,天天就盯着它看,涨一点儿就乐开了花,跌一点儿心里就哇凉哇凉的,那心情跟过山车似的。
吃了点小亏,开始琢磨“门道”
果不其然,新手凭运气赚的钱,多半会凭实力亏回去。没多久,我就吃了点小亏。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光凭感觉和听消息是真不行。于是我开始老老实实地去学点基础知识了。
- 了解股票到底是啥:明白它就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凭证,买股票就是当小股东。
- 搞懂交易规则:比如咱大A股的T+1交易,就是今天买了,明天才能卖。还有啥涨跌停板限制之类的。
- 重新看K线:不再是瞎看,开始学着看一些简单的形态,比如什么是阳线、什么是阴线,成交量放大缩小代表啥意思。虽然还是皮毛,但起码不那么懵了。
- 看些财经新闻:了解一下宏观经济、行业动态啥的,虽然不一定能直接指导操作,但能让你对市场有个大概的感觉。
我还特意找了些入门的书和视频来看,把那些基础的股票术语一个一个啃下来。比如啥叫市盈率,啥叫市净率,虽然不要求一下子就精通,但起码得知道是啥意思。
形成自己的一点点“原则”
慢慢地,通过实践和学习,我也总结出一些自个儿觉得还算靠谱的原则:
- 不懂的票不碰:那些业务我完全看不明白的公司,吹得再天花乱坠我也不买。
- 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资金量虽然不大,但也尽量分散买几只不同行业的,降低点风险。
- 不追涨杀跌:看见哪个猛涨就冲进去,或者一跌就赶紧割肉,这种事儿尽量少干。心态要稳一点。
- 用闲钱投资:这是最重要的,千万别拿生活费、救命钱去炒股。
- 长期学习:股市这玩意儿,学无止境,得持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到我也算不上什么高手,顶多算个入门时间长点的“老韭菜”。主要还是心态放平稳了许多,不再指望靠这个一夜暴富,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理财学习的方式,慢慢积累经验。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话,真不是白说的。我这就算是把我自个儿的入门过程跟大家伙儿唠叨了一遍,希望能给想入门的朋友一点点参考,少走点弯路总是好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