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这个“股票借壳”是个啥玩意儿。我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听人家说什么“乌鸡变凤凰”,什么“空壳公司值钱了”,都跟这事儿有点关系。后来自己琢磨了琢นาน,也看了一些案例,算是摸着点门道了。
我是怎么注意到“借壳”这事的
我记得那是好几年前了,有段时间,我盯上的一只股票,平时死气沉沉的,股价跟心电图拉直线似的。突然有一天,它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噌噌噌往上涨停,连着好几天。我就纳闷,这公司基本面也没啥大变化,咋回事?
我就开始打听,问了些老股民,也上网扒拉各种消息。后来才晓得,原来是有一家挺牛的、但是还没上市的公司,相中了这个半死不活的上市公司,想通过它来上市。这就叫“借壳”。
那“借壳”具体是咋操作的?
我后来研究了一下,大概是这么个路数:
- 第一步:找个“壳”。 就是找一家已经上市了的公司。这种公司,可能业绩不咋地,市值也不大,甚至可能快要退市了,但它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上市资格”,也就是所谓的“壳资源”。
- 第二步:收购“壳”。 那家想上市的、但没上市的公司(咱们叫它A公司),就花钱去买这个“壳”公司(叫它B公司)的股份,买到能控制这家B公司的程度,当上大股东。
- 第三步:装东西进去。 A公司当了B公司的大老板之后,就会把自己原来那些优质的业务、资产,都“注入”到B公司里面去。可能会把B公司原来那些不值钱的、或者亏钱的业务给剥离出去。
- 第四步:改头换面。 这么一折腾,B公司实际上就脱胎换骨了,瓤子(核心业务)已经变成了A公司的东西。有时候连公司名字都会改掉,改成更能体现新业务的名字。这样,A公司就等于间接上市了。
说白了,就是一家没上市的公司,想走捷径上市,就去买一个已经上市但可能不咋样的公司,把自己的好东西装进去,摇身一变,它就上市了。有点像咱们说的“借鸡生蛋”,但这里是“借壳上市”。
为啥要费劲“借壳”?
我琢磨着,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 图个快,省事儿。 正儿八经排队IPO(就是首次公开募股),那流程老长了,审核也麻烦,不确定性也大。借壳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手续可能也简单点。
- 有些公司可能条件不够。 可能有些公司想上市,但某些指标暂时达不到直接IPO的要求,借壳就成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
这事儿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影响?
最大的影响就是股价了。
你想,一个本来不咋地的公司,突然傍上个“大款”,要装进好东西,那市场预期一下子就起来了。一旦有借壳的传闻或者公告出来,那个“壳”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大涨,甚至连续涨停,就像我当初看到的那样。
但是,这里面风险也大得很。
- 不确定性高: 借壳这事儿,从传闻到真正成功,中间有很多变数。万一重组失败了,那股价可能就得从哪儿涨起来跌回哪儿去,甚至跌得更惨。我见过不少追高进去然后被套牢的。
- 信息不对称: 咱们普通人很难提前知道准确的内幕消息,等消息公布了,股价可能已经涨到天上去了,这时候再追进去,风险就很高。
- 壳的质量: 有时候那个“壳”本身可能问题很多,比如债务、诉讼,就算新东西装进去了,也可能被拖累。
我现在的实践经验就是,看到这种“借壳”概念的股票,心里得多个弦。它有机会,但风险也绝对不小。不能光看着贼吃肉,不想着贼挨打。如果真想参与,那也得是小仓位,而且得有心理准备,别想着一夜暴富,那不现实。
我理解的“股票借壳”,就是一种特殊的上市方式,有好有坏,对股价影响巨大。作为普通投资者,看懂它是咋回事,知道里面的风险点,比盲目跟风重要多了。这就是我从自己瞎琢磨、看案例、到慢慢搞明白这点事儿的整个过程了,希望能帮大家也捋捋清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