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空,就想着聊聊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件事儿——宁波银行股。也不是说我炒股多厉害,就是有时候手痒,喜欢到处看看,学习学习人家是怎么讨论的,也算是一种实践。
起初的探索
对银行股总有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觉得稳当,又怕它不涨。前段时间,就寻思着看看宁波银行,不是说它业绩还行嘛自然而然地,我就摸索到了它的股。
第一步,肯定是打开APP或者网页,搜索“宁波银行股”。 这操作简单,一下子就进去了。刚进去那会儿,好家伙,那叫一个热闹!各种帖子刷刷地往上冒,有喊涨的,有喊跌的,还有分享小道消息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泡在股的日子
我就开始每天都花点时间泡在里面,也不发言,主要就是看。我发现这里头的人,啥类型的都有:
- 坚定看多型: 这部分人,对宁波银行那是信心满满,动不动就是“价值洼地”、“未来可期”、“分红稳健”。他们会列举银行的各种比如财报数据亮眼,什么净利润又增长了多少,不良率控制得多有时候看着他们的分析,我也会跟着点点头,觉得有点道理。
- 坚决看空型: 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他们觉得银行股没前途,增长慢,或者揪着某些他们认为的“利空”消息不放,比如“大股东要减持了”、“技术图形破位了,要大跌!”、“明天肯定低开”之类的。看着也挺唬人。
- 技术分析“大师”: 这类朋友喜欢画各种线,什么支撑线、压力位、金叉死叉,分析得头头是道。我不太懂这些,就看个热闹。
- 纯粹情绪宣泄型: 涨了就“哈哈哈,发财了!”,跌了就“破行,还我血汗钱!”。这类帖子最直观,能感受到市场的情绪波动。
- 搬运工型: 就是把各种新闻、公告、券商研报往股里搬。这个对我来说还挺有用的,能快速了解一些最新动态,省得我自己到处找。
我尝试着去分辨哪些信息是相对靠谱的,哪些纯粹是瞎起哄。 比如看到有人说“公司账上有XXX亿现金,今年赚一倍轻轻松松”,我心里就打个问号,真这么容易,那不都成股神了?又比如有人说“连续跌了十几天,腰斩了”,我会去看看K线图,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原因又是什么。
我的一点实践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琢磨,我慢慢也总结出一点自个儿的看法:
股是个情绪放大器。 市场好的时候,里面一片欢腾,好像马上就要财务自由了。市场不好的时候,又是哀鸿遍野,感觉天都要塌了。这种情绪很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所以得有颗“大心脏”,别轻易被带跑偏。
信息真假难辨,得自己做功课。 股里头有用的信息肯定有,但噪音更多。不能光听别人说,还是得自己去看看公司的财报,了解行业动态,形成自己的判断逻辑。别人说的,顶多算个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
它确实是个观察散户情绪的好地方。 有时候,当股里大部分人都极度悲观或者极度乐观的时候,可能反而是个值得警惕或者留意的信号。这也不是绝对的,就是一种感觉。
我学会了筛选。 我会特别关注那些能提供数据、引用公告或者有逻辑分析的帖子,对于纯粹喊口号或者情绪宣泄的,就自动过滤掉。时间长了,哪些ID发言比较靠谱,哪些是“老面孔”,心里大概也有个数。
逛宁波银行股这段时间,对我来说算是一种挺有意思的实践。它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虽然不能指望从里面挖到什么必胜的秘籍,但作为一个了解市场动态、观察他人观点、锻炼自己信息筛选能力的窗口,还是有点用处的。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我也就这点粗浅的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