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基金单位净值,我刚开始接触基金那会儿,也是一头雾水。那时候手里攒了点小钱,寻思着不能老放银行,得让钱也动起来。听人说基金不错,就跟着瞎买了一点。
买了之后,天天就盯着那个数字看。有时候红的,有时候绿的,旁边总跟着一个叫“单位净值”的玩意儿,还有个“累计净值”。我当时就纳闷了,这“单位净值”到底是啥意思?跟股票价格似的?但又好像不完全一样。
一开始我的理解,特简单粗暴。我就觉得,这不就是我买的这玩意儿,现在值多少钱一股(或者说一份)嘛涨了我就高兴,跌了我就心慌。但具体怎么算出来的,为啥有时候基金分红了,单位净值“duang”一下就掉下来一块,但我的总钱好像没少,反而多了几份基金,这就让我更迷糊了。
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去找那些卖我基金的客户经理问,也上网扒拉了不少资料。一开始看那些专业的解释,什么“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除以基金总份额”,看得我脑壳疼。什么资产负债,跟我有啥关系?我就想知道我那点钱是多了还是少了。
后来我琢磨明白了,可以这么理解:
你就把一个基金想象成一个大篮子。基金经理,就拿着大伙儿凑的钱(就是我们买基金的钱)去买股票、债券这些东西,都装在这个大篮子里。
- 这个篮子里所有东西的总价值,扣掉一些必要的开销,比如基金经理的管理费、托管费这些(这就好比是“负债”),剩下的就是这个篮子实实在在的“净资产”了。
- 然后,当初发行这个基金的时候,会把这个基金分成好多好多的“份儿”,比如1亿份。
- 那么,这个“单位净值”,说白了,就是用这个篮子当前的“净资产”,去除以总的“份儿数”。 得到的结果,就是每一份儿现在值多少钱。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基金,它篮子里所有东西值1.1亿,管理费啥的杂七杂八扣掉1千万,那它的净资产就是1亿。如果这个基金总共发行了1亿份,那它的单位净值就是1块钱(1亿 / 1亿份 = 1元/份)。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基金经理投资有方,篮子里的东西增值了,净资产变成了1.2亿,但总份数还是1亿份,那单位净值就变成了1.2块钱(1.2亿 / 1亿份 = 1.2元/份)。
我算是搞懂了:
我们平时买基金,申购的时候,就是按当天的单位净值来买的。比如单位净值是1.2元,你花1200块钱(不考虑手续费哈),就能买到1000份(1200 / 1.2 = 1000)。
卖基金(赎回)的时候,也是按当天的单位净值来卖。如果那时候单位净值涨到1.5元了,你把那1000份卖掉,就能拿回1500块钱(1000 1.5 = 1500),这就赚了300块。
这么一琢磨,是不是就清楚多了?反正我当时是这么把自己给说服的,然后看基金的那些数字就顺眼多了,心里也有底了。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瞎激动或者瞎担心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