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啃包子的时候刷手机,突然瞅见双林股份弹出来条公告。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把上周研究的对比机构预测那茬儿整明白,顺带看看这票最新动静咋样。豆浆都顾不上喝了,直接抹抹嘴开电脑开干。
第一步:先逮着最新消息使劲儿扒拉
手指头噼里啪先敲进股票软件,把最近20天双林股份的公告和新闻翻了个底朝天。重点盯几个玩意儿:
- 公司自己发的季度报、业绩预告之类(结果屁都没放一个,最近一份还是仨月前的);
- 有没有什么重大合同、股东增减持(翻了半天就一篇小作文似的行业新闻,说汽车零部件出口回暖,跟它家沾点边但没提名字);
- 看看盘面最近抽啥风(哟呵,前两天突然蹦跶了6个点,结果今儿又蔫回去了)。
干了二十分钟结论就一句:除了大盘带着晃悠了几下,基本算个闷葫芦,连个响屁都没有!公告字体小得瞅得我眼都花了。
第二步:翻箱倒柜找机构预测报告
琢磨着光看热闹不行,得掏点“专家作业”来瞅瞅。路子分两条腿走:
- 先是股票软件里自带的“机构研报”功能,输入代码筛出来三份破烂玩意儿(一份去年的,另外两份标题写着“深度”结果打开就五页糊弄鬼);
- 不死心又摸进券商APP,犄角旮旯的“数据中心”里还真抠出点东西——两家小券商三月和四月偷偷摸摸给的预测,一家给估了6.8块,另一家胆儿肥点喊到7.5。
一边看一边骂:这帮人写报告是不是复制粘贴的?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啥“技术储备深厚”,车轱辘话来回说,愣是没见着靠谱的数据支撑!计算器扒拉半天才搞懂他们预测的今年每股赚两毛八分钱是咋攒出来的。
第三步:拎着机构预测怼现状
把屏幕切成两半,左边开着今天的股价(磨磨唧唧在5.5块附近蹭),右边摆开那两份目标价。眼珠子来回扫几遍就发现乐子了:
- 算账对不上:按最新价5.5算,想摸到机构最低估的6.8也得涨将近25%,而按那份7.5的吹牛皮报告得飙36%!可问题是这票过去半年最高也就摸过6块出头;
- 机构自己打架:光这两份报告就差出一块多,更别说去年还有家喊过8块的(当然后来跌成狗了),专家们的嘴简直比菜市场砍价还热闹;
- 业绩撑不撑得住:去年扣非净利跌了三成,今年一季度勉强回正增长5%,就这德行要撑住机构嘴里的业绩?我咋觉着悬得慌。
翻完顺手把机构预测页截图保存,文件名直接敲成“双林机构预测——满嘴跑火车合集.jpg”。
瘫在椅子上嘬着凉透的豆浆直哼哼:最新消息没个水花,机构预测要么是陈年老黄历要么是闭眼瞎嚷嚷,两边一对比更闹心。你要问我这票咋样?躺平!看戏!让那帮机构自己先掐明白再说!反正我这小散户的钢镚儿还是捂紧点儿踏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