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刷新闻时候看见蓝焰控股可能要重组的消息,手机差点掉豆浆碗里。我之前研究过不少重组案例,总觉得这事跟开盲盒似的,忍不住把去年做的笔记又翻出来捣鼓半天。
翻箱倒柜找案例
先扒拉出几个重组成功的典型,盐湖股份、徐工机械这些老熟人资料铺了满桌。重点对比了他们重组前那段时间的熊样:盐湖股份重组前连续三年亏成狗,2019年直接亏了458亿,股价从三十多块砸到八块;徐工机械重组前混改搞了两年,控股股东把核心资产都塞进上市公司,像拼乐高似的把盘子码整齐了才动手。
- 关键点1:看股东有没有真金白银往里填。盐湖重组时候当地国资扛下大部分债务,硬生生把负债率从73%压到56%
- 关键点2:等监管层吹暖风。2020年那波军工重组潮里,国睿科技吃透政策东风,资产置换方案一次过会
给蓝焰做CT扫描
打开炒股软件戳进F10,先瞄资产负债那块。去年三季度账上还有38亿现金,短期负债也就20亿出头,比当年盐湖被债主堵门的场面温和多了。再翻去年12月公告,市政府刚把燃气集团100%股权划给山西国资委,这不就是跟徐工混改前理清股权那套动作吗?
但翻到季度报告就皱眉头了:2023年煤层气卖得比矿泉水还便宜,吨气销售价比成本低了7毛钱。煤价跌得妈都不认识,矿主们连打钻抽气的钱都不想掏,这基本面看得我后牙槽发酸。
摸出计算器硬算概率
拿徐工那个模板套着玩:
- 控股股东层面理清股权 ✔(燃气集团股权已划转)
- 核心资产盈利达标 ✘(今年煤层气还在亏本甩卖)
- 政策支持力度 ✔(山西去年连发三文推省属燃气整合)
拿红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五五开的太极图。重组最怕就是现在这行情,看看华菱线缆去年重组流产,不就是因为签字时候钢材价格突然崩盘?现在煤价还在坐滑梯,要是蓝焰的接盘方现在往里装资产,等于花钱买赔钱货。
蹲在电脑前折腾到下午三点,突然听见窗外小贩的喇叭在喊"机会,清仓处理"。摸着键盘上被磨掉字母的F5键叹气:这重组跟买菜确实差不多,看着光鲜的菜叶子底下,没准藏着半截烂菜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