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想整理阳台那堆旧书报,结果翻出个锈迹斑斑的自行车铃铛——就是小时候凤凰牌自行车上那种"叮铃铃"的圆铁盖。儿子凑过来问这是啥牌子的,我顺口说了句"上海凤凰呀",这小子接着就问:"那这个厂还在吗?比太爷爷年纪大吗?"
查资料碰一鼻子灰
我擦擦手上的灰就开电脑搜。好家伙,不查不知道,官网上写的"创立于1897年"把我惊得呛了口茶——光绪年间!比我家那本宣统年的族谱还老。但仔细看不对劲,那年头上海还叫松江府,哪来的"公司"?我对着显示器直挠头。
翻到公司历史板块才捋清楚:
- 最早是1897年几个英国商人开的"同昌车行",就在南京路那块儿租界里
- 到1958年大炼钢铁那会儿,周总理亲自抓质量才正式叫"上海自行车三厂"
- 凤凰商标是第二年工人用毛笔在红纸上画的,真迹现在估计都成文物了
翻出压箱底的证据
突然想起我爸那辆28大杠还扔在老家车库。视频拨过去让老爷子举着手机照车梁——虽然漆掉得斑驳,"凤凰"俩字跟飞鸟标还在那儿倔强地反光。背景音里我妈在吼:"别踩菜地!你这老东西!" 得,实锤证据有了。
接着翻到份1993年的《新民晚报》扫描件,头版登着"凤凰自行车发行A股"的消息。当时我爸月工资才两百块,他们股票原始股每股就卖五六块!现在公司年报里写年产销百万辆,但早就不靠自行车吃饭了。什么锂电车、童车,连老年电动代步车都在做。
新旧对比的感慨
下午带儿子去商场买自行车,特意绕到凤凰专柜。新款车架挂着智能锁和手机支架,但三角架上烫金的凤凰标志倒跟老家车库那辆一模一样。售货员说现在主要卖给学生和外卖员,听见"外卖"俩字我差点没憋住笑——当年结婚"三转一响"里的宝贝疙瘩,如今满大街送麻辣烫。
回来路上儿子突然说:"爸爸,凤凰牌是不是就像你总讲的那个乌龟故事?活得特别久就算赢?" 我捏着车铃铛没说话,这老厂子经历过战乱、改制、共享单车冲击,跟老乌龟似的,爬得慢可就是不停脚。晚上把铃铛栓他新自行车把上,"叮铃"一响,倒把光绪二十三年的风声带过来了。
(翻着发黄的股票凭证复印件) 要我说,这种老厂子跟街角几十年不关门的早餐铺一个理:甭管招牌上镀多少层金粉,锅炉底下那捧火种传了五代人没灭过。光这份"老不死"的韧劲儿,就够现代企业学半本族谱厚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