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就把上次折腾762那档子事儿从头捋一遍。那天跟打了鸡血似的,撸起袖子就要上手装新设备。螺丝刀刚摸手里还美滋滋的,结果第一个坑就杵眼前了——那堆七扭八歪的线头子看得我眼晕。想都没想就把电源线往信号口里捅,机器当场给我甩脸子,指示灯乱蹦跶跟抽风似的。
血泪第一条:插线别看长得像就硬怼
后来蹲地上扒拉说明书,才发现接口底下印着芝麻大的字母。拿手机放大镜照着看,电源口标着粗体PWR,信号口缩着俩小字母TX。气得我直拍大腿——早拿手电筒照清楚能省半小时!
- 坑一:所有接口挨个打手电看刻字
- 坑二:不同牌子的线别混用
- 坑三:万用表量电压再通电
躲过插线坑正得意,拧螺丝又栽跟头。想着使点劲儿固定牢靠,结果听见咔嚓一声脆响,塑料壳裂出两道闪电纹。慌里慌张拆下来看,背板螺丝孔早被拧滑丝了。原来这机器外壳是再生塑料,劲儿大点就表演碎碎平安。
血泪第二条:手劲大的备套劣质螺丝刀
翻工具箱找出二十块的地摊货螺丝刀,特地把刀头磨钝了些。再拧的时候心里默念"拧到八分紧",手指头绷得跟弹棉花似的。完事儿拿手晃晃外壳——纹丝不动但没裂缝,这才抹了把汗。
最邪门的是调试环节。参数调得明明白白,死活不出信号。蹲机器前憋了两小时,烟抽掉半包。正要摔扳手时候,突然发现模式开关卡在缝纫机档位——估计是上次搬机房被磕碰移位了。这玩意儿藏在散热片背后,指甲盖大的拨钮糊满灰,拿棉签蹭半天才露出蓝漆标线。
血泪第三条:先查物理开关再骂祖宗
现在养成条件反射了:遇到妖故障先拿气吹清灰,再用镊子捅遍所有犄角旮旯的开关。上周徒弟调设备跳闸,我刚进门就瞧见他后脑勺翘着根模式选择钮——这小子衣领挂到开关了。所以说,老手翻车全在灯下黑!
想起当年带新人时候更离谱。厂里赶工通宵调试,小年轻把散热片装反了还不认账。机器跑了二十分钟飘出烤肉味,我伸手摸散热片——好家伙给我手心烫出俩水泡!经理过来瞅一眼说:"老师傅手心茧子厚,正好试试温度"。气得我当场把停机按钮拍进壳里。
玩转762就仨诀窍:眼珠子贴接口,手指头装弹簧,排查先扫犄角旮旯。现在每次开工前,我都在工具箱上贴张便签条:"手欠前先想水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