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想换个大点儿的房子,想着这回要好好挑个靠谱的,别又掉坑里。最开始真挺迷茫的,尤其看着网上到处都是信达地产的广告,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高品质”、“升值快”、“大品牌”,差点就给忽悠瘸了。
一、前期准备:兜里有多少钱,心里得明镜儿似的
我先把银行卡、存折、小金库都翻了个底朝天。得,首付加装修预算,大概就这么多钱,咬咬牙也别想够那个特贵的盘。然后就在几个大的房产平台上翻翻,主要看位置我能接受的,再看看报价是不是在我这预算范围里晃悠,重点瞄了信达的几个盘。我专门记了个小本本,把每个项目的名字、在哪、报价都写得清清楚楚。
二、第一次接触:热情来得太快,像龙卷风
顺手填了个信达官网的咨询电话,好家伙,不到半小时手机就炸了,几个不同号码的销售轮流打,热情得跟我是他失散多年的兄弟似的,一个劲儿催我去现场看看。一个姓李的销售特别能侃,拍着胸脯保证项目品质绝对“杠杠滴”,配套“贼齐全”,还神秘兮兮地说最近有“员工内部价”,再不抢就没了。
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这还没咋聊,就急着要我掏钱下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轮得到我这号人?
三、现场考察:眼睛擦亮,别光听忽悠
我还是去了李销售力推那个项目。售楼处是真气派,沙盘做得金光闪闪的,样板间装修得跟五星级酒店套房似的。销售嘴皮子那个溜,指着沙盘说这是规划的大商场,那是地铁口。我留了个心眼,问他:“兄弟,这规划的红头文件我瞅一眼行不?” 他立马卡壳,含含糊糊说“快了快了,都在推进”。
我没瞎溜达,出了售楼处自己围着项目地块走了一大圈。好家伙,销售嘴里那个“成熟商圈”,就几个便利店;传说中的“地铁口”远得走断腿;旁边工地灰尘大得我差点吃了一嘴土。我赶紧偷偷掏出手机拍了一堆照片存着。后来又在小区业主群和几个本地论坛里潜水,发现真业主都在吐槽物业不行、大门设计不合理,还有人说精装房质量稀烂。
四、发现猫腻:合同和承诺差着十万八千里
我问销售要标准合同和贷款方案,想仔细研究研究。拿到手我就傻眼了:之前说得天花乱坠的“精装品牌”、“赠送面积”啥的,合同里要么一笔带过、语焉不详,要么压根没提!贷款方案计算也特别复杂,夹杂了一堆杂七杂八的费用。特别是那个提前还款的罚款条款,字小得拿放大镜看都费劲,但罚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后来我拐着弯找了个在信达某项目工地上干过活的亲戚打听。他直摇头:“兄弟,快钱项目!成本压得死死的,材料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工期催得跟打仗一样,你说这质量能好到哪去?” 这话真跟一盆凉水把我浇醒了。
五、总结教训:这些坑,你们千万别踩!
折腾了这一大圈,算是彻底拔了信达地产的草。
- 别光看样板间光鲜:那都是道具!一定要亲自去项目周边溜达几圈,看看现在啥样,别信“未来”的大饼。
- 销售的话,顶多信一半:什么承诺都得让他白纸黑字写进合同!口头保证屁用没有。
- 上网多搜搜,多打听:业主群里、本地论坛上的吐槽,才是真正的大实话。
- 合同!合同!合同!:别怕费劲,找懂行的或者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抠明白了再签。
- 捂紧钱包:天上下刀子也别急着交定金!回家冷静几天再说。
买房这事儿,就是个熬人的体力活,千万别懒,也别怕麻烦。指望专家或销售替你操心?等着哭。 我现在还接着看,但再也不迷信啥“大品牌”了,自己当个侦探慢慢挑,虽然累点,总比掉坑里强不是?你们也记住了,该自己跑的自己跑,该查的查,别图省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