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我上个月去材料展瞎逛说起。那天纯粹是想淘点新鲜玩意儿回来拍视频,结果在犄角旮旯看见个展位,挂着“西部材料”几个大字。我寻思,名字听着挺唬人,是啥黑科技?凑近了看,就一盒盒锃亮金属片,跟普通不锈钢似的。
刚开个头就懵了。展台小哥张嘴就是“高温合金”、“超轻钛合金”,听得我脑瓜子嗡嗡响。赶紧掏出手机查,结果铺天盖地的产品说明跟天书没两样。回家路上心里直嘀咕: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牛掰的?用得着起这么大气名字?
啃资料啃到头晕
我这人轴,搞不懂就浑身难受。接下来三天,我把市面上能搜到的资料全翻了一遍,差点把眼睛看瞎。好家伙,那名词堆的,“耐蚀性”、“生物相容性”、“抗弹性能”……逼得我一边查字典一边做笔记,笔记本上画满了问号圈圈。
不过嘛翻着翻着还真摸到点门道。我发现这“西部材料”基本都指那几种硬骨头:
- 一种是钛合金,轻得跟塑料似的,掂手里都没分量;
- 另一种是镍基合金,黑不溜秋但摸着贼结实;
- 还有种复合材料,夹心饼干一样好几层。
心里还是打鼓:材料好归贵得要死?能用在哪儿?总不能家家户户炒菜锅都用这个?
一个电话挖到宝
正挠头,突然想起以前采访过的一位搞医疗设备的老哥。电话打过去,他正在医院调试设备,背景音哔哔响。聊到钛合金,他嗓门一下高了:“骨科耗材顶梁柱!现在高级点的人造关节、骨钉骨板,尤其是要打进身体里跟骨头长一起的,基本靠它撑场子!”他说得特直白,“便宜钢钉放身体里锈了咋整?病人排异反应疼起来要命谁负责?钛合金就稳当,身体认它!”
这信息够劲爆!我立刻顺藤摸瓜,托朋友问他在军工所上班的表弟。表弟微信回得贼谨慎,就甩了两句话:“天上飞的发动机叶片得扛几千度,水里潜的艇壳得顶住深海压力,普通材料上去就散架。你说靠” 懂了!这不就是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的主场嘛
亲眼所见才踏实
光听还不够,得眼见为实。我厚着脸皮联系了本地一家做精密医疗零件的厂子(托了几层关系才让进门)。隔着车间玻璃,看见工人正加工一批钛合金关节头。负责人指着旁边仪器说:“瞧见没?放这人造关节前,得先在模拟体液的溶液里泡几个月,测它会不会放毒、会不会被腐蚀。钛合金这点是真省心,数据稳得很。”他还透露,这玩意儿虽然贵,但能管用一辈子,比反复手术换廉价货强。
军工那块实在进不去,只能翻公开论文解馋。有篇讲导弹热防护的,里面图表明晃晃写着某种“西部XX牌高温合金”,能在发动机喷口那地狱般温度下硬扛几百小时。看完我后脊梁发凉——这玩意儿要是不靠谱,飞半道掉下来可咋整?
结论是真没想到
兜了一大圈,可算整明白了!以前觉得这些高大上材料离咱十万八千里,现在看:
- 医院里疼得打滚换上的关节,得靠它撑着走路;
- 保卫边疆的飞机大炮,更是指着它保命。
上周末小区里下棋的张大爷还跟我唠,说置换髋关节用了钛合金的,现在遛弯比小伙子还快。我心想要是没这些“硬骨头”,哪来这福气?原来这些不起眼的“西部材料”,真是在骨头缝里、在蓝天深海里,悄摸顶起了半边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