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琢磨这个事儿还挺偶然的。上个月去银行办业务排了一上午队,坐那儿刷手机划拉到的推文都说A股跌得妈都不认识了,但好公司肯定错杀了不少。我一拍脑门,这不该找找那些被误伤的“老实人”股票吗?
第一步:先得搞清楚什么叫“低估值白马”
我寻思不能瞎买,得定个框框。打开手机记事本边查边记:“白马股”得是家里有矿那种——品牌响、赚钱稳、活了几十年的老江湖;“低估值”说白了就是打折货,拿菜市场比喻就是牛肉卖出白菜价。主要看两个数:一是股价比每年赚的钱低(PE低),二是股价比它家底便宜(PB低),得比它自个儿过去五年都便宜才算真骨折。
第二步:大海捞针兄弟们
真开始干就头大了!沪深加一块四千多只票,总不能挨个翻?我蹲电脑前把炒股软件筛选项全怼上了:市值大于100亿(太小的经不起风浪)、最近三年利润没亏过(扛揍)、行业龙头(村口小卖部不能算白马?)。筛完一看还有三百多,当场眼前一黑……
干脆土法上马,按行业挨个翻。看到熟悉的公司名字就用铅笔记小本本上:喝牛奶的、造酱油的、炼钢铁的、挖煤发电的……边写边嘀咕:“这家前年买空调就认它牌子”、“诶这不是我医保卡刷过的药厂嘛”。
第三步:纯手工挖“骨折区”
最耗时间的活儿来了。把记下来的五十多家公司,一个个打开历史估值图。坐得腰疼就站着戳屏幕,重点看两条:
- 现在的PE/PB线是不是趴在五年最低的地板上?
- 股价是不是比2020年高点跌了一半还多?
筛到后面眼都花了,看到个医药股差点蹦起来——最新估值居然是疫情前的三折!赶紧红笔圈出来。但也有些看着便宜实际是坑的,比如某建材股看着PE才5倍,一查资料发现它仓库堆成山了,这种直接划掉。
第四步:十张门票怎么发?
手里捏着二十来个备选,得砍掉一半。晚饭后摊开所有资料在地上(被老婆骂挡路),重新捋逻辑:
“这行业以后还能吃上肉吗?”(新能源车挤爆了划掉俩)
“它家产品还会有人抢着买不?”(手机配件厂老板天天吹牛叉掉)
“账上的钱够它躺平三年不?”(某服装企业现金流告急,叉掉)……
折腾到凌晨两点,终于憋出十家。抓过手机咔嚓拍了下草稿纸,发朋友圈配文:“掘地三尺挖宝清单”。结果第二天睡醒发现昨晚手抖,煤炭股代码写错了一位!赶紧爬起来改表格……
叨叨两句
名单定稿后自己复盘,发现一大半都是吃穿用度相关的。想想也对,经济再差饭总得吃,电总得用?不过抄作业的注意,我这可是蹲了三个周末刨出来的,别看我结论香,过程跟挖煤似的灰头土脸。而且上周刚整理完,名单里那支牛奶股突然公布季度报告,当天就涨了七个点……气得我直拍大腿——买少了!
投资这玩意儿,说到底都是给未来下注。咱就记住一点:打折买好东西,就算暂时不涨,至少睡觉踏实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