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突然神神秘秘跟我说:"宝信软件听说有点东西,目标价都喊到多少多少了,要不要搞点?"我一听就来劲了,毕竟最近行情不手里票都蔫了唧的。但我也不是愣头青,目标价这东西,今天张三喊上天,明天李四锤下地,信谁?干脆自己动手挖一挖,看看这目标价到底谁说了算。
第一步:先看目标价是咋来的
我打开电脑,随便一搜“宝信软件目标价”,好家伙,券商研报就冒出来一堆,数字跳得比心跳还快。老李头的分析师说要上40,隔壁老王的研究员又喊今年只能到30。看得我一头雾水。我想,这帮人写报告总得有个依据?不能光拍脑袋?得,我就盯着一两份写得最详细的研报开始啃。
扒拉来扒拉去,发现他们主要搞了两件事:
- 比亲戚家小孩儿:把宝信软件跟国内其他做工业软件的、搞云计算的公司放一块儿比,比如"用友、金蝶这些兄弟公司现在都啥价"。看人家小孩(同行)考多少分(市盈率),再估摸宝信应该考多少。
- 算命先生附体:就是算它未来几年能赚多少钱,然后把这些钱全折到现在值多少。这个麻烦得要命,需要猜它能占领多大市场、卖软件收多少服务费、还要扣掉各种成本…听得我脑壳疼。
第二步:扒开目标价的“底裤”
搞明白了他们大概怎么算,我就琢磨了:那什么东西能让这目标价坐电梯一样上蹿下跳?我觉得就仨玩意儿最要紧。
- 大靠山宝钢爸爸给不给力:宝信背靠宝钢这棵大树,亲爹的订单可稳当了。我就跑去翻宝钢的财报和新闻,看宝钢今年赚钱不赚钱,有没有新的大工厂要建(这就能用到宝信的工业软件和运维)。结果一看,宝钢最近好像自己也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这心里就咯噔一下。
- 外面单子好不好抢:宝信也不能光啃老,得自己出门找饭吃。我就研究它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得咋样了,中小企业认不认它的产品和服务。查了几份行业报告,又去股里看那些小企业采购的吐槽帖,感觉市场挺大但竞争也卷成麻花,想抢地盘没那么容易。
- 国家爸爸的脸色:这种搞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的公司,国家指头缝里漏点政策红利它都能饱一顿。我就专门搜近期有没有新政策风刮向智能制造、信创这些方向。你还别说,还真看到几条风声,但具体落到宝信头上能捡多少便宜,那就真像开盲盒了。
第三步:亲眼看它真本事
财报谁都能吹,我得看看它实际过得咋样。找了个周末,我吭哧吭哧把它最近两三年的财务报告下载下来。
重点扒拉了几个地方:
- 卖软件的命根子:看它核心软件产品和服务收入是不是稳定往上爬,这是它立足的根本。比划了一下,还行,像蜗牛爬坡,不算快但至少没滑坡。
- 云是不是真飘起来了:到处都在吹云收入,它也不能免俗。但云这东西前期烧钱,我看它利润表里“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这几年蹭蹭涨,明显是想砸钱扩地盘,但赚到手的真金白银能不能跟上?还得再瞧瞧。
- 口袋深不深:看完挣钱能力,再看它手头现金够不够折腾。一算账,它现金和欠债情况还挺健康,至少没有随时饿死的危险。想想也是,毕竟有个好爸爸。
我的结论
这么一圈捣鼓下来,我真明白了,目标价这玩意儿,根本不是某个专家神仙算出来的,它就是一堆事儿拧巴在一块儿压出来的秤砣。 宝钢这个大后台稳不稳当,关系到它家里的温饱;外面单子能不能打得赢,决定它能不能发财;国家大手的风向,又能决定大家愿意给它多少钱的期待值。公司自己也得有那金刚钻,钱袋子不能破。
下次再听人说“某某说了目标价XX元”,真别急着冲。不如学我,花点时间扒扒它的爸爸、它的对手、它的饭碗、它的口袋底子。把这些拼图凑齐了,你是信张三还是信李四,还是自己心里有个小九九,那不就一清二楚了?毕竟钱是自己的,秤砣在心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