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手机正好看见得润电子股价又蹦跶了一下,心里就琢磨了,这票到底值多少钱?网上说法七七八八的,看得我眼花,干脆自己动手搞明白它个大概价。咱也不是啥专家,就按自己摸爬滚打的习惯走一遍呗。
先找现成的“专家说法”
头一步,肯定是去搜现成的报告和预测。手指头点开几个常用的平台,搜“得润电子”、“目标价”、“2024”这些关键词。跳出来一堆标题,点进去一看,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这公司如何如何有潜力,目标价看得挺高;也有的泼冷水,说什么行业竞争激烈,风险不小,给的价就低不少。
我把这些数据都扒拉下来,专门记在一个文档里:
- 机构A:看好汽车电子这块业务,觉得能冲到XX块。
- 机构B:主要担心下游需求,估摸着顶天也就YY块。
- 所谓知名散户Z(这人挺活跃,经常发表高见):唱得贼欢,说自己模型算出来能到ZZ块。
一通看下来,感觉就是各说各话,分歧不小。高的挺高,低的很低,差一大截。光听他们的,脑子更乱了。
自己动手,掰扯核心数据
光看别人咋说可不行,得自己摸摸底。我翻开他们公司最新的业绩报告(就那个季度报还是年报的玩意儿),主要瞅了几个大数:
- 现在卖东西挣多少钱(营收)?比去年多了还是少了?
- 真正落到自己口袋的有多少(净利润)?这个最实在。
- 手上这些家当(资产)运作的咋样(毛利率、ROE这些)?
一堆数字看得我头昏眼花,但还是咬着牙对着电脑屏幕一行行比划,看看增长快不快,赚钱能力强不强,成本压得住不。
琢磨“计算方法”,整点自己的数
那些报告动不动就扯PE多少倍,PB多少倍,听着头大。我干脆弄个简单的:看看他们最近几年的平均挣多少钱,再看看同行大概是个啥水平。
掏出手机计算器啪啪按,比如,我毛估估他们未来一年大概能赚个多少亿(结合前面看的增长趋势),然后再看同类型的公司现在在市场上卖啥价(市盈率)。取个相对靠谱的平均数,一乘:自己也能捣鼓出来个大概价值范围!再除一下总股数,就能换算出个所谓的“目标价”了。算完一看,居然也在前面看到的那些五花八门的价格区间里晃悠。
拼个图,做点小笔记
忙活了半天,我把收集来的“专家”意见和自己按计算器搞出来的数全摊开。高低都有,范围还挺广。我在这堆数里取了两个感觉相对有点谱的点,低的大概在A元左右,高的到B元附近,这差不多就是我当下看下来的预期区间了。
在本子上记了几笔关键点:未来主要得看他们做汽车电子那块到底行不行,大环境会不会影响他们东西还卖不卖得动,还有就是之前吹的那些新产品能不能真的变成钱。这几个点不整明白,今天算这目标价准不准,还真不好说。
折腾完的碎碎念
扒拉完这一通,最大的感觉就是:炒个股真费劲! 想掏钱前不多扒拉几层看看,搞不好就得掉坑里。那些什么“目标价”,说破了天也就是一个时间点的“瞎琢磨结果”,做不得准的。今天算出来的数,说不定明天公司出个啥消息,或者市场突然抽风,整个环境变了,直接就废了。纯粹就是给自己心里添个数有个底,真动手的时候还得留个后手,边走边看,可不敢全信专家,更不敢全信自己临时抱佛脚算那两下的“成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