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头攒了点闲钱想搞投资理财,结果被那个鬼畜的410003代码折腾得够呛。说真的,你们别看网上推荐这个产品说得多好听,我跑断腿踩完坑才明白里头道道多着!
第一步:先被银行经理忽悠瘸了
上个月底我揣着二十万走进街口那家大银行,穿着西装的经理上来就拍胸脯:“哥您放心!我们代销的410003保本保息!”结果你猜怎么着?签完合同回家细看才发现角落印着蚂蚁大的字——“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气得我当天晚饭都少吃了两碗。
第二步:掉进高收益陷阱
转头在网上看到某金融APP弹窗广告,明晃晃写着“410003产品年化6.8%”。我连夜注册充值三万试水,结果买入第三天就发现不对劲:每天收益还没手续费扣得多!查了半天才在用户协议第27条找到“收益计算不含各类服务费”,这套路深得能淹死人!
第三家直接给我整破防
跑去朋友推荐的小众理财公司,前台小妹端茶倒水特别殷勤。我学精了让他们当场打印历史收益曲线,经理信誓旦旦说:“咱家410003连续三年跑赢大盘!”结果回家用手机查证监会公示——去年刚被罚过虚假宣传,那条漂亮曲线压根是PS的!
折腾半个月总算摸出门道了:
- 银行系:安全但收益像温吞水,合同能藏雷
- 互联网平台:手续费花样多,收益可能不够塞牙缝
- 小机构:吹牛不上税,罚单比宣传单还厚
现在我自己选的方案是银行买+自己盯公示。上周刚发现个好办法:每次签合同前用手机拍关键页,逼着销售在镜头前把免责条款念一遍。这帮人突然就学会说人话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