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突然研究亚太股份的目标价?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我上个礼拜刷股票论坛开始。那天晚上我瘫沙发上划手机,看到一堆人讨论亚太股份,有人说能涨上天,有人又喊跌到谷底,我就琢磨着这到底有啥依据?得,既然自己爱记录实践过程,不如亲自搞搞清楚。
一、开头就想搞清楚原因
我先翻出笔记本,打开电脑桌面。一开头纯粹是好奇驱动,亚太股份这公司咱也不熟,就是一家搞基建的嘛论坛上老有人吵目标价多少。我就寻思:目标价不就是大伙觉得股票值多少钱吗?那得看基本面。二话不说,点开财经网站,把过去一年的数据扫了遍,什么营收利润都瞅了瞅。结果发现财报挺复杂的,数字跳来跳去,我一下头大了——这咋理清逻辑?没招,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拼凑。
后来我改变策略,上网搜相关文章,专挑那种说人话的分析看。看多了,我感觉关键还得在行业前景上。啥意思?简单说,就是亚太股份做工程项目的,现在国家在推啥西部大开发,政策利我就从这点切入,重点琢磨政策咋推高股价。可网上的信息乱七八糟,有的是吹牛的,有的是唱衰的,我得自己动手筛掉不靠谱的。
二、分析过程中遇绊子
接下来我试着估算目标价,动手用最简单方法。先找同行业公司比较,就类似大小的建筑企业,算算平均市盈率是啥水平。亚太股份当前股价5块左右,我套过去经验:市盈率高的公司涨得猛点。但算着算着出问题了——发现它去年业绩波动挺大,一会赚一会亏的,这不就影响估值嘛我卡在这儿,整整一上午没个头绪。
这时候我想起自己老犯的错误:总爱直接给忽略细节。稳重点儿,回头再翻财务数据,重点扒利润增长点。发现它最近中标个政府项目,预期未来能拉高收入。结合宏观政策,我假设了个乐观情景:如果行业整体向目标价能上浮;悲观的话就危险。结果搞出一堆假设数字,乱成一锅粥。幸好我拿出笔记本记下所有矛盾点,用表格整理出来。
- 关键点1:政策利让目标价可能推高到10-15块范围。
- 关键点2:业绩不稳,限制涨幅下限,可能底到5-7块。
- 关键点3:市场情绪影响巨大,散户跟风容易拉飞了。
折腾到这步,我感觉核心逻辑更清晰了:目标价不是硬套公式,得综合业绩、政策和人心。
三、得出靠谱结论
实践到这阶段,我豁然开朗。干脆找个中间值:我估亚太股份目标价能看到10块左右,保守点6块起,乐观不超过15块。为说白了,核心逻辑就三点:公司项目真能赚钱了、政策风刮起来了、股民热情起来了。这三个叠一块,目标价就不悬乎了。我写成详细报告分享到博客,算完成个任务。整个过程整得我累死累活的,但记录下来反而踏实了。
结尾我挺欣慰的,这种实践教我别冲动追热点,稳扎稳打才行。分析完目标价,我更信脚踏实地搞研究的价值了——市场忽悠太多,自己动手才靠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