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刷手机时候,突然看见这个“博时三产”在几个群冒出来,名字整得跟高科技厂房似的。第一眼我脑子也是懵的,这玩意儿是新出的厂子股票还是卖设备的基金?干脆自己动手扒一扒。
一、查资料给我整迷糊了
我直接打开基金软件搜名字,还真有,全名叫“博时第三产业混合”。点开产品页,嚯,满屏的“资产配置”、“行业轮动”、“精选个股”,这些字单个儿我认识,凑一堆就跟看天书没区别。翻了半天官方介绍,只抓住两点:它主要买的是服务业的公司股票,像什么开饭馆的、搞旅游的、弄医疗的,都算;是个主动管理型的混合基金,意思是基金经理能自己看着办买多买少。但具体它咋个赚钱法?有啥特别的?感觉读了,又感觉啥也没懂。
二、直接蹲菜市场问活人
网上的字儿越看越困,必须得听点人话。正好周四早上买菜碰见楼下的老王,他算是我们这片儿的老股民了。我随口问他:“听说过博时三产不?”老王提着芹菜一愣:“啥产业?三产……!那个第三产业基金!就博时家那个老牌子!”他这么一说我有点印象了,这基金好像年头挺长了,不是啥刚蹦出来的新鲜货。老王又补一句:“以前挺火的,这两年好像不太行了?”这话让我心里更犯嘀咕了,老牌归老牌,现在到底还行不行?
下午我干脆拐进银行,假装要买理财,逮着穿西装的大堂经理问这个基金。人家噼里啪讲了一堆“消费升级潜力赛道”、“长期持有价值”……我说停停停,你就告诉我:这基金风险大不大?它管饭馆旅游的钱咋就能变多?经理乐了:“简单说,就是基金经理挑一堆他觉得能赚钱的第三产业公司,帮你买!赚了分你,赔了你也得担着,风险当然比存款高,但人家专业挑嘛”我总算抓住点了——核心是信那个基金经理的眼光!经理还嘀咕一句:“不过这种主动管理的,得看那经理本事灵不灵。”
三、亲自瞅瞅它肚子里有啥
光听人说不行,得动手翻翻底细。周六在家,我一边喝茶一边仔细查这基金的底牌。乖乖,十几年的老基金了!但业绩真的像过山车:早些年风光无限,这几年嘛……有点蔫。重点来了!查它现在都买了一堆我眼熟的名字,卖白酒的、开酒店的、搞机场的、甚至还有银行保险!这……不是说好专买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么?白酒算消费?银行保险这妥妥金融!经理的解释是“现代服务业范围广”,行,算你勉强圆过去。
然后看基金经理,发现这位置换人跟走马灯似的!从成立到前前后后得有七八个经理经手过。管钱这事儿,就跟炒菜一个理,大厨老换,味儿肯定不稳。最新这位倒是干了快两年了,之前在其他基金表现还行,但搁这儿能不能玩转,还得再瞧瞧。
四、我的实践笔记心得
折腾一圈,总算把这“博时三产”摸了个大概。我自己记笔记是这么写的:
- 名字唬人:听着像啥高科技,就是个买吃喝玩乐、医疗旅游相关公司股票的基金;
- 主动管理是核心:赚不赚钱,八九成得看当前那个经理的手艺,他挑公司眼光毒,咱跟着喝口汤;他眼瞎,咱跟着吃亏;
- 行业变数多:旅游、餐饮这种,最怕风吹草动(想想疫情那几年),收益跟着上蹿下跳,心脏不好的悠着点;
- 换帅频繁:掌舵人老变,往后的路子不太好琢磨;
- 鸡蛋别放一个篮子:就算要买,也别傻乎乎全砸进去,最多当个配菜,千万别当主粮囤着。
至于买不买?我目前不会碰。主要觉得:一是我没看透这经理本事到底多深;二是现在整个“服务业”的情况说变就变,感觉不稳当。我自己还是更倾向选择风格稳一点、思路更清晰的基金。不过嘛这是我的笨办法,你自己得琢磨清楚再下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