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为了做黄山攻略,我差点把手机翻烂了。本来想着随便搜搜天气,结果发现景区里不同山头天气能差出两季!这回真把我整精神了,干脆请假两天,挨个季节跑了一趟,连羽绒服都被我抓成了腌菜。
从纸面查到踩烂鞋
刚开电脑就蒙圈了,“黄山天气”搜出来全是屯溪预报。我蹲在携程评论区翻到凌晨三点,总算摸出门道:想看山上实况得盯“黄山风景区”官微,光明顶、玉屏楼这些山头单独有实时直播摄像头。当场掏出笔记本记重点:“西海大峡谷下午三点后起雾概率80%”、“莲花峰顶比索道站冷10度”、“迎客松周边下午逆光”。
春季实操踩雷记
清明那趟最离谱。看天气预报写着15℃晴朗,短袖冲锋衣就冲了。结果刚爬过半山寺,乌云跟泼墨似的压下来。塑料雨衣刚扯开就被风掀翻,躲进慈光阁时裤腿能拧出水。向导老张笑我:“山顶春雨下半小时,山下预报还是太阳!”从此包里永远塞着三样:防水鞋套、保温毯、轻便雨披。
夏季人字拖警告
七月份陪朋友上山差点友尽。她穿人字拖说轻便,走到白云宾馆那段青石板路,雨水混着青苔直接让她劈叉式滑倒三次。更绝的是鳌鱼峰晒太阳,我后脖颈晒脱皮火辣辣疼三天,防晒霜+冰袖+宽檐帽三件套从此焊在身上。不过雷雨后冲丹霞峰是真值——云海在脚底下翻滚,像踩着棉花糖开会。
秋冬季血的教训
十一月拍日出冻成狗。凌晨四点挤到光明顶,三脚架刚支发现保温杯里的热水结冰碴了。手机电量断崖式掉电,备用充电宝直接罢工。后来学乖了,夜爬必备:暖宝宝贴满后背,充电宝裹在羽绒服内兜。最惊喜是去年初雪,早上七点冲到始信峰,树枝裹着冰晶像水晶宫,就是下山时冰爪卡石缝里拽了半小时。
四季时间轴干货
- 三到五月:4月10日后杜鹃花发疯,但别信“春暖花开”,薄羽绒要随身
- 六到八月:雷暴多在午后,索道7点就开,冲西海峡谷要赶早
- 九到十一月:云海爆发期!国庆后错峰人少,但下午五点天就擦黑
- 十二到二月:雪后必去!防滑链提前网购,景区卖180元/副血贵
叨叨:别学我临时抱佛脚!黄山天气比女朋友变脸还快,山顶能见度直播比任何App都靠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