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小红书看到千禾酱油广告,突然就想知道这牌子到底咋样。网上评价乱七八糟,有人说零添加有人吐槽贵,干脆自己动手搞个调查。
第一步:憋问卷
我先琢磨到底该问打开备忘录开始罗列问题:买没买过?常吃哪款?味道咋样?价钱接不接受?最烦他家啥毛病?有没有推荐给别人?划拉了二十多条,自己看着都头晕。
删删减减留了十个核心问题,怕人家嫌麻烦不肯填。用“问卷星”搭了个简易版,开头还加了个“绝对匿名,老板看不到”的说明,心想这样大家敢说真话。
第二步:求爷爷告奶奶发问卷
本以为发朋友圈就能收一堆数据,结果现实打脸。发出去俩小时,填了不到五个人,评论全是“帮你顶顶”。急了,直接私聊微信好友,从大学同学到楼下超市老板娘都骚扰一遍。嘴上说着“一分钟搞定”,心里虚得不行。
最绝的是微信群发完,三个老同学秒回:“千禾是我只用海天。”得,目标用户都没找对。硬着头皮在宝妈群和做饭爱好者群里求转发,附赠三个跪谢表情包,数据才勉强爬到三十份。
第三步:自己掏腰包当小白鼠
等问卷时坐不住,跑去超市货架拍现场。好家伙,千禾380天零添加生抽卖22块8,隔壁海天金标生抽才9块9。抠搜如我本来想放下,一咬牙还是拎了瓶结账。
回家煎蛋煮面轮番试,特意没放鸡精。第一口:鲜!第二口:好像……有点淡?我妈尝完直接吐槽:“这鲜得怪怪的,不如我吃惯的老牌子。”得,家庭调研也算上了。
第四步:数据打架逼疯人
收齐52份问卷,对着电脑抠头皮。说好的用户画像?买过千禾的才28个人,剩下全在围观。价格满意度那栏更是分裂:
- 15人骂“贵到肉疼”
- 8人写“能接受”
- 5人居然选“便宜”?(怀疑是点错了)
最搞笑是推荐意愿,有个大姐在开放框写:“酱油而已,至于搞这么纠结吗?”瞬间觉得自己在干蠢事。
硬着头皮出结论
筛掉无效问卷,把能用的数据拉了个表。发现买零添加款的多数是年轻宝妈,看中“零添加”仨字。但复购率低得可怜,吐槽点高度统一:
- “鲜味不自然,像化学课代表”
- “炒菜放三勺都不上色”
- “比普通酱油贵一倍,吃不起”
折腾三天得出个暴论:千禾就是精准收割健康焦虑人群的。愿意为概念买单的夸上天,老百姓日常还是伸手拿便宜大碗的。写完报告看着桌上剩的半瓶千禾,默默塞到了橱柜最深处。
(翻出当时拍的酱油瓶照片和问卷截图贴在文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