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还得从上个月说起。当时刷手机看见中证500指数跌到历史低位,我心说这便宜不捡白不捡!结果打开基金APP直接傻眼——光带"中证500"字眼的基金就蹦出来三十多只,跟超市货架上摆满的可乐似的,包装花花绿绿压根分不清谁是谁。
一、先抡起锄头挖基本信息
我直接抄起A4纸画思维导图。先把带"ETF""ETF联接""场外指数"这些后缀的基金分堆儿放:
- ETF:得股票账户才能买,买卖和股票一样实时成交
- ETF联接:用支付宝微信就能买,本质是场外基金
- 普通指数:大部分基金公司发的传统场外基
画完当场拍大腿:ETF申购费最低(0.1%左右),但操作麻烦;ETF联接和场外指数方便但费率通常0.15%。不过比起纠结这0.05%的差别,跟踪误差才是重点。
二、盯着历史数据死磕误差
我把手机横过来挨个截图。重点看两个数:
- 日均偏离度:每天实际涨跌和指数差多少
- 年度跟踪误差:整年下来跑偏多远
有个基叫XX中证500ETF,去年误差0.8%看着挺稳。结果点开季度报告发现猫腻——它家老用股指期货替代股票持仓!赶上期货升水贴水波动大时,误差能飙到2%,这哪是指数基金分明是开盲盒。
三、动手拼装组合防翻车
挑了这仨搭伙干活:
- 打底仓用场内ETF:选了个成立八年的老字号,误差连续五年没超过0.3%,申购费0.08%
- 定投专用场外C类:免申购费,持有一个月免赎回费,方便随时加减仓
- 增强型指数打辅助:特意找仓位超95%的,每年比指数多赚3%左右超额收益
现在账户里三只基占比5:3:2。上个月指数反弹7%,我的组合蹭到8.6%,超额部分就是增强基和误差小的功劳。这波实践算明白了:选指数基金不是押宝单只,得像配菜似的讲究荤素搭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