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金亏损,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大家好,我是老霍,今天说说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话题,储户怎么办?有什么能够让普通人避免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自己的钱还能保证赚到更多的资金,下面说说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利率为什么逐步走低?国内外因素在哪里?随着国家经济总量快速的崛起,每年的经济增长很难在保持较快的速度,过往的每年增长达到8%以上,已经不可能实现,今年的主要目标为5.2%,完成这个目标已经是很不错了,毕竟我们国家的经济盘子,越来越大!投资规模也是有所降低,以前的房地产政策,变成现在的房住不炒,现在主要是刚需住房的调整,有利于我国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有利的,投资规模没有大规模放大,利率也会逐步走低的可能。
发达国家在利率上的政策:西方和一些欧美国家,还有日本,在利率上是很低的,甚至没有利率,这是喝人家的投资需求,国家经济体量大造成的,还有一些国家客观因素。
怎么避免利率的逐步走低?有什么应对方案没?第一:购买银行理财,选择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比较安全的理财,风险很小的理财项目。
第二:购买国债,这个国债是国家信用,没有风险的,现在在手机上都能买,也有的去银行网点买,有短期国债,一年到五年都有,也有的国债属于长期国债,十年到五十年的都有,锁定利率,按时付息,半年付息一次,也有的一年付息,也有的到期付息。
第三:可以购买银行股,银行股股息都很高,大部分每年分红股息都在6%左右,买银行股最好选择国家四大行:收益稳定,行业门槛高,国家背景,分红收益高,例如:
1*工商银行,股价4.75元,每年分红0.298元。
2*建设银行,股价6.08元,每年分红0.364元。
3*中国银行,股价3.23元,每年分红0.221元
4*农业银行,股价3.08元,每年分红0.2068元。
还有一些比较大的银行也是可以的,如交通银行,邮政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这些银行有的成长性很快,业绩具备爆发增长潜力。
第四:如果手里有闲钱,早点存入定期存款也是可以的,最好存入三年定期或者五年,锁定长期利率,能够避免利率进一步下滑的可能。
第五:投资股票,股票是有风险的,买入时要做到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公司做什么行业,产品销售怎么样?业绩在过去的三年或者未来有没有增长点,都要熟悉清楚,才能去投资一只股票,才能股市上的取得盈利机会。
第六:买房投资,这个现在国家也不提倡,主要是支持刚需住房,真的要买房,还是要选择一线城市,周边配套齐全,有学校,医院,超市,步行街,最好是在商业中心,你买的房子才能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利率进一步下调,是会逐步进行的,从年初的三年期3.5%,已经降为3.2%,往后会越来越低,当然贷款利率也会随着降低,这是成比例的。未来几年,利率会逐步走向更低,甚至为0的可能。2022过年基金休市多久?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每年的春节法定休息7天,法定休息日期间股票、基金都是不开市的,那么春节期间基金休息几天呢?2022年春节基金休市几天呢?春节基金休市几天2022?从日历上来看2022年的春节,基金从1月29日开始休市,虽然这一天是规定上班,但是基金在周末是不会开市的,一直到2月6日都是处于休市状态,2月7日会正常开市,一共休市9天。银行理财不断下跌怎么办?
截至11月16日,在3万只银行理财产品当中,最近一周出现负收益的理财产品已经超过1万只,考虑到债券市场调整仍在持续,未来出现负收益的产品可能会继续增加。近期已经出现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明星产品出现触发巨额赎回的情况,负反馈还在继续。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没有只赚不亏的理财产品了,银行理财有时候也不保本和安全,年化3%以上没有确定性收益。
现在几乎没有绝对安全的产品,也没有所谓的保本的理财。本轮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面积下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次较好的投资者教育的过程。这从长远角度看,有利于公私募行业的发展。我们要面向未来,以更平和的心态和更专业的知识储备,坚定看好权益市场发展。
一、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收益调整
资管新规落地的第一年,银行理财和各类资管产品就迎来两轮冲击波。
第一轮是3月份,由于股票市场调整,引发理财产品出现大规模破净,3月份全市场有3600只银行理财产品录得负收益,产品累计净值在1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达到1200只,破净的产品占总产品数量已经超过13%;
眼下为第二轮冲击波,主要是由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接力调整。2022年是股票小年,尽管近期股票市场有一定回暖,但是从全年来看,2022年大部分股票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11月以来,债券市场也面临一轮史上最快的下跌之一。
股债双杀的结果,就是银行理财的产品净值大幅度下跌。根据WIND数据,截至11月16日,在3万只银行理财产品当中,最近一周出现负收益的理财产品已经超过1万只,考虑到债券市场调整仍在持续,未来出现负收益的产品可能会继续增加。
近期已经出现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明星产品出现触发巨额赎回的情况,负反馈还在继续。
二、债券市场调整惨烈
11月以来,债券市场的调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让人甚至起起2016年底的债灾。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65%快速上行到2.9%附近,十年期国开债活跃券从2.77%上行到3%附近,一年期存单从2%上行到2.6%左右,二级资本债更是成为重灾区,上行幅度超过60BP,部分城投债上行幅度也超过50BP。
更重要的,在市场这样的下跌中,买盘稀少,这意味着债券最后的抛售潮还没有到来。债券市场的深度调整,让债券基金和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方向的银行理财受伤惨重。
WIND数据,截至11月16日,在3万只理财产品当中,最近一周出现负收益的理财产品已经超过1万只。近日来债券基金下跌幅度较大,有些短债基金甚至创下成立以来最大回撤。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不一样的是,由于债券会到期且有利息,所以债券市场天然是多头市场。一个天然的多头市场,意味着空头的力量是偏弱的,在大部分时间里,债券都是牛市或者中性行情,即使有利空消息也能够消化。
但是,一旦行情翻转,债券市场从多头转向空头,积累的空头力量在瞬间爆发,债券市场以银行间市场为主,偏场外市场,交易情绪的传染非常快,有些债券就算想卖也是没有对手盘的,所以交易踩踏的现象非常严重。
2013年钱荒、2016年底债灾、2020年债熊,这三年的债券行情告诉我们,如果债券熊市来临,那么行情走熊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早卖早受益。
2022年11月,我们又拿到了熟悉的剧本。我们再一次看到债券市场负反馈链的形成:债券下跌—基金和理财净值大幅回撤—投资者赎回—割肉卖债应付赎回—债券继续下跌。
从市场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看到债市止跌的迹象。
三、债券市场为什么下跌
为什么债券市场在近期以如此快的速度出现行情翻转呢?用6个问题解释一下这轮"史诗级"的债熊和流动性紧张:
【1.发生了什么?】
国内债市近几日出现了压力巨大的流动性紧张,体现为一波大幅且快速的收益率上行,特别是短债市场,以一年期同业存单CD为代表,收益率从11月初(就是开始有小作文的那段时间)的2.05%大幅上行到到今天的265%,60bp的上行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2020年4月份央行货币政策转鹰的时候,(60bp的收益露上行意味着什么?可以想象比如FED完全超预期加息75bp的话,全球股市会怎么样)更糟糕的是,目前市场consensus是收益率可能会继续上行。
【2.为什么会出现流动性紧张?】
首先是政策端的因素:降准预期miss,MLF缩量续作(央妈不想放水),CNY快速购值对资本账户的压力,净出口增速下滑造成的货币派生效应减弱,这些因素都不利干债市的流动性。其次是市场层面的问题:由于10月份权益市场表现实在太糟糕,叠加各种短期风险因素的冲击,大量资金涌入短债市场造成了抱团式的交易拥挤,而后又在突发的政策变化下(防疫+地产+海外)又造成短债市场抱团的负反馈和恐慌性出逃,(优化防控、房企融资改善、美国通胀放缓等导致花钱地方多)瞬间加剧了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3.谁是短债市场的最大玩家?】
从表面来看是银行的配置户、公募基金和理财产品。而银行配置户是AMC的持有至到期策略不会净卖出,理财产品有固定的产品期限不会临时出现赎回压力,而最大的问题是在公募基金,而公募基金的最大单一投资者群体是银行自营的交易户,也是当下市场出现暴力赎回加剧市场流动性的最大因素。Shibor持续上涨,买债的主力银行缺钱,手头紧就会把债券卖掉换钱。
【4.为什么银行自营会暴力赎回?】
银行自营(交易户)所在的金融市场部通常会在交易户中购买干亿级别以上的公募短债基金,而交易户在临近年底将有考核压力,突然的债熊不但令交易户在2-3天内几乎丧失了2022YTD的绝大部分浮盈,并且接下来还面临可能会浮亏的压力,所以银行自营必然将选择暴力赎回。
【5.流动性紧张会影响股票市场吗】
会,因为资金利率是万物定价之矛,流动性紧张所带来的资金利率上升将带来权益市场的资金成本快速上升,特别是对于那些依靠资金热炒的热门赛道成长股。而赎回行为自身直接对于股市的影响相对有限,毕竟银行自营和权益市场相对隔绝,有权益持仓的理财又不会出现短期内的大量赎回。所以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将比较短期,在资金利率调整到位后则自行消退。
【6.央行会救短期流动性吗?】
比较难,因为汇率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很难出现较大变化,其实也正是货币政策的相对被动,才间接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哪怕是今晚新鲜出炉的央行Q3货币政策报告里新增的一句"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也被债市解读为继续"不鼓励”资金空转的现象。下周央行大概率延续散量OMO投放,且缩量续作10月MLF。
尽管数量端货币政策工具收紧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资金市场供给,但是居民加杠杆意愿偏弱的格局仍未迎来改变,因而资金需求端的压力尚未抬升,资金面不具备快速上行的条件。
四、银行理财产品今非昔比
资管新规落地后的银行理财,已经不是原来的银行理财了。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理财,是带有一定刚兑性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尽管之前银行理财也是净值型产品,但是由于成本法估值等各种优势,银行理财能做到普遍意义上的刚性兑付。
但是今天的银行理财,已经完全变成市值法估值的净值型产品,其本质已经和公募基金完全一样。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22年)》,截至2022年6月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7.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3.83%。银行理财已经成为债券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资金来源之一。
但是由于银行本身的投资基因,仍然是以固定收益为主要投资方向,强调绝对收益,对亏损和净值回撤的容忍度比较低。
对于传统的银行理财来说,由于估值方式普遍采用成本法,所以买入资产一般采取买入持有的策略,如果产品到期就把资产装入另外一个产品,或者直接采用母子产品的设计(子产品作募集户申购母产品,母产品作为投资户),这样整体组合不仅净值非常平滑,而且在组合资金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资产也能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传统意义上,银行理财是市场上债券最大的买方,而且在买入持有的策略下,可以视为债券市场的稳定器。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
目前的每个理财产品,基本可以单独视为一个公募基金,不仅募集规模大小不一,还有一定的封闭开放设计,所以投资经理在投资的时候,已经不仅仅考虑静态收益,还要考虑资产流动性、性价比、久期等各种因素,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客户有申购或者赎回,那么投资经理就必须买入或者卖出资产来应对。
所以,银行理财从完全意义上的纯买方,转变成为市场相对活跃的交易者,既然是交易就有摩擦成本。
遇到市场好的时候,为尽快配置资产可能会不计成本买入,容易让市场涨得更高,反过来,如果遇到市场下跌的时候,就会不计成本卖出或者赎回公募基金,让市场下跌更快。
在贷款市场上,银行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在资本市场上,银行理财则是大涨申购或买入、大跌赎回或卖出。
对于市场来说,今天的银行理财早已不是过去的银行理财。
五、我们该怎么办?
银行理财产品的两轮大面积下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次较好的投资者教育的过程。从长远角度看,有利于公募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
资管新规以后,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都应该面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群体。
熊市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识别更好的金融机构,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财产品。一次亏损就相当于交一次学费,交了学费我们应该成长。过去稳稳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是过去式,接受净值化管理、明白底层资产赚钱逻辑的长期投资,才是大势所趋。
对于投资者来说,普通投资者自身也要提高鉴别能力和专业基础,找到适合自己能力范畴和投资目标的投资方式,这样才能够适应更复杂的资本市场环境,用更平和的心态拥抱波动,获取长期主义下的收益。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当前A股股债性价比持续上行并高于历史均值,代表股票资产相对债券资产的性价比越来越高,A股的历史性机会或许将再度到来。我们要面向未来,以更坦然的心态和更专业的知识储备,坚定看好权益市场发展。
2021年基金是不是不行了?
百万持仓经验高孙:跌幅之下埋藏机会,大涨坡道可能有陷阱
就拿沪指来说,因为2020年的总体趋势持续走高,在2021年初迎来最高点3731点,之后是下跌调整,前半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3400-3500点之内震荡。
相比于2020年总趋势上涨行情里面,很人都会感觉怎么去年随便买都是赚的,今年感觉很多时候都是亏钱,这个是正常的。至于基金行不行、亏钱不亏钱,更多要看个人选择和操作。
还是那句话,大跌的时候往往是机会,而大涨之下也可能有陷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金其实本质是一揽子股票,也遵循股市规律
股市有风险,相信这句大家听到最多,因为潮起潮落,涨涨跌跌是必然的一个过程。基金可以理解为一揽子股票必然也逃脱不了这种规律,所以不能以短期的行情来判断基金的优劣。
2、基金更适合长期,不能以短期论成败
股票很多比如短线是即时操作,相信很多玩过股票的大概率遭遇过天地盘,跳水盘等等。比如早上一看涨势喜人,没及时操作,下午发现大跌。所以我说股票有即时性。
而基金是更适合长期持有,比如行业基金更多时候是行业趋势和可成长性。巴菲特也一直强调,自己做的是价值投资,就是把钱投给优质的企业公司,并相信它,陪伴她成长实现盈利。
还有基金交易规则,短期交易有高昂百分之1.5左右的手续不等。所以适合更长期持有。
所以基金更多的时候长期持有,通过时间的陪伴来成长价值。
3、长期持有并不是不操作,良好止盈止损有助于实现盈利
上面说长期持有是投资理财的态度,但更多时候是要你会进行止盈止损的操作,由于上面说了是长期过程,所以即使亏损也可以长期放着卧倒不动,选择合适的买卖点,减少亏损甚至盈利。
这里说的买卖点,即如何判断选择卖出点这个才是关键重中之重。
比如今年很多人亏得很多,就是年后高点出入场,结果跌了一两个月,低点位忍痛卖出。
这种就是典型的追涨杀跌,这种就是没有掌握好买卖点导致的亏损。
相反有的人在行情震荡甚至下跌的行情里面,还能实现盈利。
所以行情的好坏,更多时候不应该看结果,而过程,具体就是个人操作。
说说几个常见的震荡行情下基金投资建议:1、定投 ,不做一次性的押注,选择分批分次,相对风险值更低
2、逢跌加仓,在仓位低的情况下,遇到下跌适当加仓。
3、及时止盈止损,设定心理承受线,盈利、亏损到一定设定程度,卖出。
4、卧倒不动,面对上面,如果是亏损状态,建议卧倒不动
5、一个道理:亏损的时候越买入,越会降低平均成本
6、尽量左侧布局,左侧交易,前期小额定投,遇跌加仓,尽量找到机会地位建仓,实现盈利预期,及时解套跑路。
三环内二手房还能入手吗?
房子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如果能在武汉市区购买就选择在中心位置购买,二三环如果是刚需也是可以考虑,但是如果是要投资是不建议,虽然现在房价有所摇动,但如果要买还是买在市区中心位置比较好,中心位置房型小一点没关系,中心位置资源、交通方面比较便利,刚需房周边配套也是比较有利于自身,房子涨幅也是比较大,下跌程度会相对减小。
如果闲钱要投资那还是选择中心位置比较好。对于武汉,三环内的二手房需要进行资料收集、房型怎么样?交通怎么样?周边是否有地铁?医院在几公里范围内?周边有多少学校?房子是否是学区房?房子是不是限购房?是不是调控房?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你的房子涨幅程度,所以每个方位都需要把控好,这才能保证你的资金安全性。
选择房子和投资一样,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毕竟现在挣钱都不容易,大部分城市都受影响经济大幅度下跌,股票市场也相对受影响,所以投资需谨慎!!!
如果是刚需还是需要买一套,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买下去才不至于每年要想着搬家、挣房租,但是买下去也是要考虑以后房贷不断供,近期经济不理想,大部分城市出现了断供潮,所以还是量力而行,凑首付都是比较容易,压力均是来源于往后的房贷,主要是房贷、家庭开支、突发情况下所需要的资金、失业时的资金防控,这些资金都是需要考虑的。夫妻双方都需要想法要一致,往后的房贷,或是出现资金压力时才能够帮扶持,不然单靠一个人有时候资金没到位,银行、房东催促起来一个头两个大。所以需要想一个应急方案,在资金缺陷时才有办法周转。
希望以上说法能对您起到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