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摩根行业轮动,期权有什么特点?
问对人了,投帅当年读研的方向就是期权定价;三年的青春啊,净研究这些了。
首先,期权是一份单方面的权利从教科书定义上说,期权是一种权利,期权的购入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原始资产。
太学术了,看不懂?没关系,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现在猪肉是20块一斤(假设哈,投帅真不知道猪肉多钱一斤,从没下过厨)您觉得明年猪肉要涨价,至少得涨到30一斤,怎么办呢?可以先从投帅这买一份“猪肉期权”。
有了这份期权,您可以在明年年底(约定的时间),从投帅这以25元/斤(约定的价格)买入(操作方向)两百斤(约定数量)上好的肥瘦相间(约定质量)五花肉(原始资产)。当然这份权利您不能白要吧,就随便给投帅500块期权费吧。(真是随便举例的哈,实际期权的定价是非常严谨和复杂的,绝对没有这么草率。)
如果明年年底,猪肉真涨到30一斤,那您这每斤赚5元,一份期权可以买200斤。获利1000,去掉500的期权费,净赚500块。
如果明年年底,猪肉没涨到30,只有24元一斤,那么,您每斤就亏了1元。如果按约定行权,您一共亏损200*1+500=700块。
但是期权是单方面的权利,投帅作为期权卖出方不能强迫您再按25元一斤买我的。这时候,您明智的选择,当然就是放弃这份期权的执行,这样亏损的就只是之前交付的期权费500。
其次,期权是一个金融衍生物的大类。期权不是一种衍生品,而是一类衍生品,旗下的分支纷繁多样,不同类别的期权,价格和获利方式也是千差万别。
按执行方向不同,可以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比如上面那个例子,您是在未来,从投帅这买猪肉,这就叫看涨期权。
如果是反过来,您觉得猪肉长不起来,约定到明年年底,以25元每斤的价格,卖给投帅两百斤,这就叫看跌期权。
还有一种,您觉得猪肉明年肯定要暴涨或是暴跌,但是拿不准到底是涨还是跌,那么可以先约定交易价格,25块一斤,到时是买还是卖,由您说了算,这就叫双向期权(期权费更贵是肯定的)。
按交易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
还是接着说咱们的猪肉期权,如果咱们约好,甭管明年猪肉怎么变化,咱们就在年底12月31日那一天交易。也就是,就算12月30,猪肉的价格是100也没用,只要它在12月31号当天低于25元一斤,您这期权还是废纸一张,这就叫欧式期权。
如果是明年一年当中,您想哪天交易都行,您就可以趁着猪肉价格高的时候,及时行权,大赚一笔,这就叫美式期权。(期权费更贵是肯定的)
当然,也还有,咱们事先约好几个特定日期可以交易的,比如每月的10号,您可以决定是否行权,这就叫百慕大期权。
这就完啦?哪能啊。
咱们可以事先不约定交易的价格,到明年年底按全年的猪肉平均价格作为交易价格,这就叫亚式期权。
也可以按照明年全年猪肉的最低价作为您的买入价格,或者按照全年的最高价作为您的卖出价格,这就叫回望期权。(投帅当年的主攻方向,期权费更贵是肯定的)
投帅也可以给您先设个坎,比如,明年猪肉必须先涨到过27,不然您的期权不能生效;或者是必须先跌破过18,否则您的期权不能生效,这就叫障碍期权。
这些花里胡哨的期权,都可以统称为奇异期权。除了上面这些比较容易描述的,还有一篮子期权、彩虹期权、价差期权、远期开始期权等等。
在衍生品的世界里,真的是只有您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出的。最后,期权的特点。1、相对原生资产,期权的特点在于自带高杠杆。
咱们开头那个猪肉期权的例子,相当于,您只付出了500块期权费,就锁定了两百斤猪肉的交易量。
而如果不使用期权,直接在生肉市场交易,您需要支付20*200=4000元,才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同样涨到30元一斤,使用期权的收益率是500/500=100%;而在生肉市场直接交易的话,您的收益率只有500/4000=12.5%。
所以,期权的特点之一,就是自带杠杆,以小博大。2、跟同为衍生物的期货不同,期权的杠杆比例,不完全取决于原始资产的价格和数量,而取决于期权本身的价值。
对期货而言,保证金的多少与原生资产的价格是成正比的。交易两斤猪肉需要缴纳的保证金,一定是低于五百斤猪肉的保证金,猪肉价格越高,需要缴纳的保证金就越高。
而期权的价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权的概率和行权后获利的大小。
比如,同等条件下,美式期权的价格就要高过欧式期权,因为它可行权的机会更多。
回望期权的价格要高过亚式期权,因为它行权后可以获得的利润更大。
障碍期权的价格,要低于普通无障碍期权,因为它行权的概率更低。
所以,相同标的物,相同时间,相同价格的不同期权,价格可能会差别非常大,千万不要看见便宜就往里冲。3、期权跟期货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期货是双方对等的合约,期权是不对等的权利。
如果,咱们前面的例子,不是猪肉期权,而是猪肉期货,那么,到时候,不管价格是多少,不管谁赚谁亏,我俩都得按合同交割。
哪怕猪肉跌到了10块一斤,不好意思,您还得按25块一斤,从投帅这买两百斤。
()他不买怎么办?不可能,期货是每日盯市结算,当天的盈亏,当天就划走,钱不够就得催缴保证金了,违约是不可能的,没钱就给您抢平了,俗称:爆仓。)
这样一来,您的亏损就是15*200=3000块了。
但如果是期权,就是您单方面的权利,您可以选择执行,也可以选择不执行,一看亏太多了,这份权利俺不要了,还不行么?
这样哪怕,猪肉跌到10块,甚至8块、5块,您最大的损失,已经提前被锁定好了,就是那事先支出的500块期权金。
所以,期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责权不对等,可以事先锁定最大损失。综上期权作为金融衍生品,在设计之初,主要是为了对冲风险、套期保值。它看似五花八门的奇葩条款,其实正是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
投资期权,最好也是控制风险为主要目的。如果纯粹是为了投资获利,那一定要注意控制好仓位。
任何投资,重仓加高杠杆都是通向地狱的捷径,但是期权上,又堪称是这条捷径之上的特快专列。
要学习期权、投资期权,首先要了解期权,懂得期权的收益点和风险点都在哪里。切忌只在期权的巨幅波动中看到暴富的机会,而忽视了其背后变化莫测的风险危机。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和上投摩根的区别?
摩根士丹利是一家投资银行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进行战略投资,帮公司上市,兼并重组之类的
摩根大通是一家综合的公司,做一般的货币业务,也就是商业银行业务。但是也有投资银行部门。
两家现在是独立经营,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如果追溯到很久以前,二者同属于摩根财团下的摩根银行,但是根据当时一个美国的法律规定,商业银行跟投资银行不可以在一起,因此摩根银行就把其投资银行业务拆分出来,叫做摩根士丹利。商业银行部分摩根银行部分后来又兼并了大通银行,改名为摩根大通银行。现在美国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因此摩根大通银行成为集商业银行功能与投资银行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银行。
上投摩根跟摩根大通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中外合资公司。
如何看待公募股票基金追涨杀跌?
还记得节后第一天就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好多就地过节的小伙伴刚刚下定决心要学习基金好好理财,结果春节后的市场一片“绿意盎然”,刚冲进去还没见到收益呢,就先跌为敬,这可让大家慌了神。
众多过去业绩好的基金跌的可不比市场少,还有些基金更是悲惨:之前涨的少最近跌的可不少。难道他们也存在追涨杀跌?本文想聊聊以下几个问题 1、公募股票基金在仓位和持股上,追涨杀跌么? 2、哪些人追涨杀跌,靠谱么? 3、假如不轮动,就专注赛道,长期是否可行? 01、公募股票基金追涨杀跌吗? 1.基金仓位与市场走势高度一致 大量数据从仓位上已经证明了公募基金择时能力整体是负贡献的。也即全市场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的仓位与市场走势非常一致,不仅不具备领先性,反而略有一定滞后性,基金仓位呈现比较明显的“追涨杀跌”特征。 2.诸多基金高位追涨 由于去年行情较为极端,尤其是12月开始核心资产加速上行,部分基金到后半场才开始“拥抱核心资产”。 我们筛选了核心资产加速上涨阶段相比2020年4季度排名提升的全部偏股型基金,发现这些基金平均排名从54%上升到39%,其中近7成的基金加仓了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行业,足以见得还是有不少基金是追高买入抱团行业的。 2019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行业、风格轮动特征,从2019年的电子、医药到2020年的食品饮料、电气设备。还记得某位私募大佬说过,“A股市场的行业轮动是有迹可循的”,有明显追高买入抱团行业行为的基金近两年的平均业绩其实较为可观。 从基金数量来看,轮动型基金数量较少。从业绩来看,做行业轮动或者风格轮动的基金虽然在抱团资产回撤的时候,跌幅大于市场平均,但是拉长时间来看,收益弹性也较为可观。 这时候小伙伴估计想说,既然轮动型基金收益率这么牛气,那我们买基金就要买频繁追趋势的公募基金?殊不知,过去几年风格一致啊,频繁追逐趋势其实有非常大的难度。02、公募基金频繁追趋势挑战较大
1.市场中不乏频繁追趋势的基金 我们将2019年以来电子、医药、食品饮料(或电子设备)均在回调前最后季末加仓5%以上的基金视为追趋势的基金,并将期间更换过基金经理的剔除,具体如下表。 频繁做行业轮动的基金很难在行业板块调整前退出,因此都会承受较大的回撤,在2020年电子、医药、核心资产的三次快速调整中,轮动型基金的平均排名处于市场70%分位数以后。 2.频繁追趋势的基金业绩差异巨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行业轮动基金业绩差异巨大,其中不乏业绩优异的行业轮动型基金。例如上投摩根核心优选,2019年以来创造了196%的收益率,而且两年业绩比较均衡。从持仓变动来看,2019年初布局养猪企业,下半年开始充分参与到电子产业链,此后抓住受益于疫情的医药细分领域,2020年下半年成功轮换到了电气设备板块。以上的操作可谓是摸准了市场的脉搏。不过该基金虽然参与了行业轮动,但在每一时期还是有非常明确的重仓行业主线。 同时也有业绩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轮动型基金。例如前海开源沪港深乐享生活,2019年上半年布局有色、非银,下半年逐渐布局大消费,2020年上半年顺周期地产金融链条持仓较多,下半年全面转向医药、食品饮料,拥抱核心赛道。整体来看,行业仓位调整幅度较大。 小编对于个股研究不深,但回顾下近两年市场的行业轮动情况,该基金看起来并未踩准节奏。 对于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我怎么能知道哪个基金经理接下来轮动能轮对呢?这真是个无解的话题。小编实话实说,很多基金经理不具备可预测性。03选择到好赛道并长期持有:性价比似乎更高
我相信对于大部分基金经理而言,过去多少次经历证明了:频繁追趋势不利于基金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于是很多基金经理在选赛道和风口上下足了功夫,容易辨别,业绩弹性也大。 1.选赛道的时代背景 无论是我们的二级市场还是实体经济,均尚未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在经济运行周期中会有不同的产业链条轮番兴盛,更有处于产业升级路上的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好赛道”,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往往容易在“好赛道”上形成一致共识。其实,选赛道的行为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1)行业发展蒸蒸日上时,公司质地的真实性难以看清楚,选公司不如选赛道; 2)行业危机和洗牌阶段,与其识别“真成长”不如在风口褪去时寻找下一个风口; 3)高成长性的赛道具备抬估值的基础,众多价值投资者也会关心手里的股票是否处于业绩上升期; 4)新兴市场的股市都存在强烈的风格和行业轮动,例如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和中国台湾股市; 5)机构投资者追风口、选赛道的行为会使市场演绎的非常极致、加剧市场波动,最后呈现出来“追涨杀跌”的特征。 2.选赛道的形成逻辑 “好赛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选赛道与频繁追趋势有本质的区别。举个栗子,我们从“坤神”的重仓股中探索下赛道的形成逻辑。2009年开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举措落地,地产、基建成为了排头兵,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大发展的时代,2014年前,“坤神”的重仓股很明显聚焦于上游、地产、制造业板块,可以说在这个赛道里呆了很久。 2015年各部门杠杆达到历史高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股市去杠杆、老旧产能去杠杆、金融去杠杆、政府部门去杠杆有序展开,地产后周期的全景图也逐渐清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消费开始走进投资者的视野,新的赛道逐渐形成。 除了行业选择,“坤神”的风格也是在不断调整,虽然大部分时间重仓大盘成长股,但是并不忽视中盘和价值股票的机会,这才是真正享受了赛道的红利。 看了那么多数据和图片后,小编可以回答开篇的几个问题啦: 1、公募股票基金在仓位和持股上,总体喜欢追涨杀跌么,很多基金经理乐此不疲! 2、大量A股的基金经理喜欢行业轮动,并喜欢基本面景气度投机轮动。但是不幸的是,大部分人不大靠谱,短期轮得不错业绩好的,在未来也并不具有可预测性。 3、于是众多公司/基金经理选择赛道投资方式长期持有,辨识度倒是高了起来,但是也要被迫承受大幅市场波动。如果好好做基本面投资,长期持有不错的行业和赛道似乎也不错哦。上投摩根基金001984怎样?
非常不错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由上海信托和摩根资产管理共同组建,2016年加入浦发集团,总部位于上海。上投摩根坚持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多元化、国际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满足投资人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司业务条线资产规模约1,500亿元,服务个人、机构客户近4160万。
把客户利益置于首位,是公司经营的基础。上投摩根始终坚持以用心负责的态度、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准则,用长期的心态和眼光,通过持续、出色的的专业投资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多元化的投资解决方案,实现长期、稳健可持续的财富管理目标,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托付、信赖和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
软银吐血50亿刀接盘?
就在所有人都在等着看WeWork这一个上市闹剧怎么收场时,10月21日美国时间周一,消息突然传出:软银要出手接盘了。
据CNBC等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软银接管共享办公创业公司WeWork(现已更名为The We Company)的谈判,已经临近尾声,结果最快可能于周二宣布。
谈判结果就是:
软银计划在WeWork身上再投资 40到 50亿美元,最终控股80%
是的,你没有看错,在Wework身上已经血亏的软银,要继续在它身上放更多钱……
但软银也是有苦说不出来,因为Wework当下估值仅仅为 75至80亿美元,比今年年初启动上市前的470-480亿美元、预估上市时的600亿美元,缩水了不是一星半点。
重点总结一下就是:软银前前后后花了150亿美元左右,买一个价值80亿美元公司的不到80%的股份……
来看下这笔交易爆出来的细节:
软银新投资额将由两部分组成:
1、约30亿美元,从现有股东,包括公司高管、员工和其他投资者的手中收购老股;
2、约15亿美元,来自于软银2018年底以认股权证(Warrant)方式对WeWork的投资,现在加速到账(并为软银转化成优先股)。
除了追加的投资之外,软银还联合了瑞穗集团为 WeWork提供:
约 50亿美元银团贷款
消息源透露,WeWork的估值在75至80亿美元左右。
在WeWork启动上市流程之前,软银在WeWork占股不到20%,是CEO亚当·纽曼(AdamNeumann)之后的第二大股东和第一大外部股东。如果本轮投资完成,软银将持有WeWork70%到80%的股份。
需要注明的是,软银对WeWork的接盘的成功概率并非百分之百。《纽约时报》报道,WeWork董事会仍在考虑另一项来自摩根大通领导的财团的收购计划,总额50亿美元左右。
WeWork董事会将在美国时间周二完成投票,确定最终选择软银还是摩根大通。
此前,WeWork在今年前六个月的运营亏损高达14亿美元,即将现金流断裂,险些破产。上周有消息称,WeWork将会裁员至少2,000人。
目前,WeWork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客户,按人头计算超过52万人。
通过巨额的现金注入,软银希望能够让WeWork加快实现1)盈利;2)正自由现金流的速度。
如果软银的接盘计划成功,其首席运营官MarceloClaure将成为WeWork的董事长。
《金融时报》报道,纽曼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降低至10%以下。此前纽曼通过三重股票结构掌握的绝对多数投票权,也将转变为和持股比例相等。
纽曼已经在本月辞任CEO。该公司原总裁兼联合首席运营官阿迪·敏森(ArtieMinson),和原副董事长塞巴斯蒂安·甘宁汉(SebastianGunningham)共同担任联席CEO。
2019年初,WeWork的估值一度高达470-480亿美元。该公司已经失败并撤回的上市计划,本可能将公司市值推到至少600亿美元。
由于在IPO期间,WeWork在企业治理、财务安排等方面隐藏已久的丑闻终于真相大白,公司估值大跌。
该公司此前已完成(并未全部到账)的128亿美元融资额,其中有106.5亿来自软银。
网友开玩笑说,软银从阿里巴巴赚到的钱都要亏在 WeWork身上了……
本轮投资的主体将会是软银,而非沙特主权基金重度参与的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VisionFund)。
WeWork80亿美元的估值,还不如软银之前已经给到它的钱多。
堪称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流血融资。有人将其形容为thedownround endalldownrounds……
更有人吐槽:因为软银已经投资了106亿美元,又追加了50亿(实际上新追加的部分约30亿),“难道软银已经拥有WeWork160%的股权了?”
有网友吐槽软银的投资策略,“如果你最一开始没有成功,那就再投50亿美元,输也要输个大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