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天合基金净值查询,富国天利是前端还是后端收费呢?
富国天利基金(100018)申购费率前端申购金额100万元以下费率1.20%,100万元以上(含)费率1.00%,1000万元以上(含)收取1000元/笔;后端持有时间1年以内费率为1.4%,满1年不满2年费率为1.12%,满2年不满3年费率为0.84%,满3年不满4年费率为0.56%,满4年不满5年费率为0.28%,满5年以后费率为0。2009-08-14公布净值:1.2831元前一日净值:1.2859元增长率(较前一日涨跌幅):-0.22%投资风格:类型:契约型开放式申购费率上限:1.2%赎回费率上限:0.3%状态:开放申赎基金经理:饶刚基金管理人: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富国天合稳健这只基金如何?
我觉得富国睿泽回报基金就很不错,这是富国基金2019年5月6日发行的一只新基,目前还在募集期。
同时备受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这只基金由张啸伟先生执掌,而由张啸伟管理的富国美丽中国基金以及富国天合稳健基金自成立以来业绩不俗。在后期运行富国睿泽回报基金方面,张啸伟将采用“中性仓位、拓宽品类、行业中性、长期回报、分类投资、精选个股”的投资策略,有望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体验。富国天博基金代码是多少?
富国天博创新主题混合(前端:519035 后端:519036),富国天博基金净值你可以在众禄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查询,或是登录富国官网查询。
富国天博基金净值历史上净值最低是多少?
答:富国天博创新主题混合(基金代码519035,中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积极的投资者)最低历史净值出现在2008年11月4日,当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0.4807元
古代皇帝庙号为何只有两位为神?
中国历史上曾带有“神”庙号的皇帝一共有5位,分别是北宋神宗赵顼、大理神宗段智祥、西夏神宗李遵顼、明惠宗朱允炆(1402年,朱棣攻占北京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听从黄彦清的意见,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这庙号不为朱棣所承认,因此历代皆不认)、明神宗朱翊钧。
首先我们看看《逸周书.谥法解》对于“神”的解释:“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 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其实说白了“神”在谥号上的解释就是无法评价,说他好其实他并不好,说他坏其实他也不坏,就是处于模棱两可的境地,不好评价。
纵观获得“神”庙号的皇帝似乎也的确是印证了这种说法,那就是处于好坏之间,有功于社稷,但同时也有害于社稷,所以不明确到底给他什么庙号好,也就只能给他“神”的庙号。
首先北宋神宗赵顼。他的评价在史书中就是两极分化的,《宋史》说他“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览,励图治,将大有为”,就是他怀抱富国强兵的思想,励精图治,一心想将大宋治理成一个盛世,是个有为之君。但《宋论》却说他“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神宗之以兴怨于天下,贻讥于后世者,非有奢淫暴虐之行,唯上之求治也亟,下之言治者已烦尔”,就是作者王夫之认为宋朝朝堂政治的混乱就是从神宗开始的,因神宗的摇摆不定,导致宋朝新旧两党的党争越来越严重,因此此后的宋朝是腐败横行,民怨沸腾,党争不断,直至灭国。
可以说宋神宗成就了北宋,但同时也毁了北宋。当时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得以在北宋顺利的实施“熙宁变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为北宋延续了50余年的国运。但是之后因宋神宗的意志不坚定,在新党、旧党的摇摆不定,导致宋朝的党争越来越严重,再加上他的改革既想增加财政收入,又不愿损害上层既得利益者,最终负担只有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因此百姓的怨恨越来越重,如此也就为日后的北宋灭亡埋下了伏笔。
其次是大理神宗段智祥。他算是大理国难得的明君,《南诏野史》称:“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他在位35年,政治清明,广纳贤才,使得大理国有了一番新的气象。按理说这样的明君不会配上“神”的庙号,但是却的确是用了,究其原因在于段智祥这人虽圣明,但同他的父亲、兄长一样,笃信佛教,为此在位期间也是大修佛寺,大理本是小国寡民,这等规模的修建行为对大理已经算是伤筋动骨的了,此后在大理正处于多事之秋,蒙古对其虎视眈眈的时候,段智祥又是不管国家安危直接退位做了和尚。如此作为,自然是让段智祥变成了一个不好但又不坏的皇帝。
再是西夏神宗李遵顼。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1203年,廷试进士第一名,得状元。1211年8月12日废襄宗自立,改元光定。能中状元就说明李遵顼的能力并不差,史书赞其“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按理说这样人当皇帝肯定不会差,但事实上当时的西夏是被他弄来是乱七八糟的,因他在任期间采取依附蒙古,而对抗金朝的国策,因此导致西夏时常被蒙古征调士兵去协助攻金,又因此经常被金国进攻,所以此时的西夏是战争四起,弄的是民怨四起,经济被严重破坏,国力开始直线下降。
但是不得不承认李遵顼依附蒙古,对抗金朝的国策并不是没有成国的,首先西夏若不是选择依附于蒙古,以西夏的国力不出半月就会被蒙古击溃,再是在对抗金朝期间,西夏的版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巩州、庆原、延安、保安州、庆阳府、邠州等原属于金国的领土都被西夏所占。所以在理论上来说李遵顼对于西夏是有功也有过的皇帝,你说他没功,他却是替西夏开疆扩土了,你说他有功,他却造成西夏国力的极速衰退。如此,用“神宗”刚好,既然不好定庙号,那就索性用“神”。
之后是明惠宗朱允炆。朱允炆曾经得到的庙号就是“神宗”,究其原因在于他未能保住自己的国家,靖难之役他错误的指挥,导致朱棣得以成功入主北京,最终国破家亡,这就是他错的地方。但是又不能不说朱允炆是个坏皇帝,他一登基就废除了朱元璋遗留下来的暴政,释放了朱元璋时期被诬陷的官员,同时大力推行减税政策,减少了江南的过度的土地税,尤其是减少了富庶的苏州和松江这两个府的土地重税。这等作为如果朱允炆不丢掉国家,他绝对会是一个流芳百世的仁君典范,但可惜的是因他自己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导致他丢掉了国家,因此有功于社稷,但却也有害于社稷。
最后是明神宗朱翊钧。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奋发图强,在张居正的帮助下开创了“万历中兴”,得以让明朝继续延续近百年的时间。中间十年由勤变懒,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明朝开始走向衰落。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但又不愿意放权,始终手握权力,最终明朝危机彻底爆发,此时对内朝堂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朝政日趋腐败,对外辽东惨败,后金开始崛起,成为了明朝最大的威胁,并最终被金所灭。正所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如此神宗他虽说有功于社稷,带领明朝走向中兴,但却也有害于社稷,明朝自神宗开始走向了彻底的衰落。
终上所述,历代庙号带有“神”的皇帝,都是那些不好评价的皇帝,好的庙号给他不合适,坏的庙号给他也不合适,如此在两难的情况下,用“神”这样不好又不坏的庙号是再合适不过的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