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电力股票,你身边炒股成功的人什么样?
上海有位叫孙丽华的股神大妈,只有小学文化,却用借来的3500元炒出3套房子和千万身价,而她的炒股秘籍,也确实值得广大股民学习。如果能够严格按照她的炒股秘籍去做,相信肯定不会被割韭菜。
孙丽华出生于1954年,在80年的时候,她在上海的一家生产电子管的工厂上班,期间曾被派到伊拉克生产了两年汽车灯泡,回国后又继续在这家电子管厂工作。孙丽华原本以为自己的工厂生活会这样一直持续下去,但到1991年,工厂因为效益不好突然倒闭了,让孙丽华变成了一名下岗工人。突如其来的失业让孙丽华不知道何去何从,当时她的家境比较困难,为了挣钱养家,她得尽快找到新的工作,所以她到处去应聘,在大街上只要看到有人多的地方,就跑上去问问是不是要招工。据说为了找工作,她还曾用儿子的获奖证书去向用人单位领导求情。有一天,孙丽华在路过一家证券营业部时,看到门口围了一堆人,于是她就像往常一样,跑上去看看是不是要招工,而就是这一看,让她了解到了“股票”这个新东西。正在寻找出路的孙丽华,看到股票这个新事物,就决定去研究一下,并且还专门买了本《中国经济》学习股票知识。在《中国经济》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孙丽华,那就是:普通老百姓没钱当老板,但可以投资股市,做别人的股东,他赚钱了你也能赚钱,退休工人如果不会买股票,那就买自来水电灯(股份),以后的水费电费,都要靠这支股票来给你付钱。看到书中这样介绍老百姓购买股票,而且还能够获取收益,于是孙丽华打算尝试一下。孙丽华买的第一支股票是深圳的宝安股份,这是一支房地产股票,当时的价格已经跌到了3块多,很多人都说要跌到几毛,所以没有人敢买。孙丽华手里没有钱,就叫另外一位大姐去买这支股票,结果那位大姐去了两次都不敢买,一到门口听到别人说这支股票要跌到几毛就退缩了。人人对这支股票望而却步,但孙丽华觉得像这种房地产股票,肯定会发展起来,因为她当时在上海的居住条件太差了,国家肯定会改善这方面。所以她就向那位大姐借了3500块钱,以3.5元的价格买了1000股。后面没想到的是,这支股票真让孙丽华给赌对了,第二年股价就从3.5元涨到了31元,3500百块变成了3万块,这让孙丽华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抛掉股票的那一刻,孙丽华开心至极,她说自己一辈子都没拿过这么多钱。拿到了这3万块,孙丽华很快就用一万六在上海浦东买了一套房,之后又过了一年,这套房拆迁,又让孙丽华赚得盆满钵满。后面孙丽华又以16元的价格买入上海古玉园商城的股票,没过多久这支股票就涨到了60元,让孙丽华又收割了一波财富。在1993年,中国股市遭遇熊市,大盘从1558点跌到800多点,很多人打中新股都不敢买入,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专卖的认购证,孙丽华抓住机会,以3到7元的价格买入一批,再一次让她赚得盘满钵满。在股市收割了大量财富之后,孙丽华又开始买房,1994年,她用一万元首付在上海买了一套40平米的房子,然后将剩下的钱继续投入股市。就这样一边炒股一边买房,孙丽华的家产越来越丰厚,从最开始的6平米小屋到坐拥数套房产。在经历零几年的几波大牛市之后,她的资产已经高达千万,并在上海拥有三套房产,简直堪称股市传奇。因为在股市连战连捷,孙丽华也迅速成名,2010年,她成为了第一财经节目《股市天天向上》的首轮入围选手,正式登上电视台分享自己的炒股心得。孙丽华的炒股秘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安全,这是孙丽华炒股最注重的因素,毕竟她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承担不了太大的风险。为了安全起见,她说她买股票一般只会挑价格比较便宜的买。而怎样判定股票的价格算不算便宜呢?孙丽华心里有一个30%买股原则,在她看来,当股价跌出股票发行价的30%时,就算是便宜价格了,在这个时候买入,她觉得就是捡便宜。除了价格要低,孙丽华还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价值,公司产业要有发展前景,市场上肯定能用到,这样她才会买。所以孙丽华通常会找一些有价值的股票,在最差的时候进入。在她刚炒股的时候,喜欢买一些价格比较低的国企股票,因为那个时候的国企,正处于解困时期,是最差的,但国企本身又有很大的长期价值,价格远远低于价值,肯定值得购买。帮她捞到第一桶金的宝安股份,就是这样被她操作出来的。第二,就是耐心,孙丽华说在她认为市场泡沫已经很大时,她就将股票全部抛掉,转身去买房子,等到捡便宜的机会重新出现时,她再入场。如果连续几个月没出现捡便宜的机会,她就一直等着,非常有耐心,哪怕看到别人的股票翻倍了,如果她觉得那不是她的机会,她也不会买,就一直耐心观望,等待自己的机会,而一旦当机会出现在她面前,她就绝不放过。第三,买在上市公司的股价之下,等坏消息,大跌时分批买入。孙丽华喜欢在国家支持的一些板块里面,去寻找安全的股票,怎样判定股票安不安全呢?除了前面所价值高,价值低之外,她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关注上市公司高管买入这支股票时的股价,等股价跌到他们购买时的股价之下了,才开始建仓,比如公司总经理在19块时买入了这支股票,等股价跌到19块以下了,再考虑建仓。建仓之后,就等待市面上的坏消息,当市面上出现了这支股票的利空消息,导致这支股票下跌,才开始分批买入,比如17块买一些,14块的时候买一些。为了做到这一点,她需要捕捉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好消息坏消息都要看。第四,买同板块领头羊之下的股票。孙丽华选股,通常都是分板块来看,重点关注一些行业板块的领头羊,因为她认为,当领头羊起来的时候,一定会有领头羊股票,领头羊股票只需观察即可,不一定要去做。领头羊起来了,也说明行情起来了,然后我们只需去做领头羊下面的一些股票即可。第五,看技术分析时,不必在意前两浪,抓住第三浪,第四,第五浪是失败浪,从来不做。孙丽华认为,当一支股票处于上涨趋势时,前两浪没必要在意,第三浪是机会,可以考虑买进,而要是股票涨到第四浪和第五浪,那就千万不要买了,因为那很有可能是最高位。很多追涨的炒股者,都是死在了第四浪和第五浪。第六,资金分批做,绝不能满仓,手里一定要留足预备基金。孙丽华认为,买股票时,资金一定要分批做,这样有利于分散风险。此外,一定不能满仓,将手上所有资金都投入进去,需要留足预备基金,给自己反击的机会。第七,谈年轻人炒股,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去全职炒股。年轻人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是很难在股市中生存下来的。第八,谈年长者炒股,一定要多做功课,国家大事、小事、好事、坏事都要关注,以及这家公司在干什么,它的领导人在想什么,包括领导人什么时候买入了股票,什么时候抛出了股票,这些都要知道。像她炒股,如果公司高管都将这家公司的股票买了,那她直接将这支股票拉进黑名单,是绝对不会做的。为什么乘风破浪的姐姐刚开始的热度就很高?
最近芒果台一档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没有微博热搜"爆"榜助力的情况下,还是迅速的在网友之间刮起了一阵狂风。
现在,来让我们看看这个节目到底有多火爆。
这个节目选择在6月12日,也就是周五十二点上线。是工作日,还不是黄金档。
这在我知道的国内选秀的综艺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我记得当时午休,首页已经全屏都是这个节目相关的讨论了,可以看出这个节目前期的宣传也是做得足够到位了。
目前,微博上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话题,已经有了62亿的阅读,和300万的讨论。
62亿阅读!
要知道,新浪微博202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每月活跃用户是5.5亿。
同时,芒果TV的两期节目的播放量,总计已经破了3亿。
看了火爆程度后,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节目能这么火。
第一、选秀节目本身话题度高
从之前的快男快女,到现在101、青春有你、明日之子、好声音等等,各路选秀节目层出不穷。
虽然都是选秀,不过是换了一个形式或换了一个制作方,但是一直以来,选秀节目的话题度都很高。
人们似乎很喜欢看一个选手从稚嫩走向成熟,或者看着有实力的人走向成功这种节目。
从刚刚结束的青春有你来看,选秀节目从来都不缺关注度和话题量,虞书欣的一个“哇哦”不仅仅是在网友间热议,在明星里模仿的也是大有人在。
第二、要求是三十岁以上的女性
节目邀请嘉宾的标准,首先是三十岁以上的女性。
娱乐圈三十岁以上的姐姐们,不说事业有成、大红大紫,但起码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作,现在来参加这种选秀的节目。
不是旅行或者生活那种真人秀,也不是轻松一点的那种娱乐综艺,免不了吃苦受罪。
首先这就绝对是综艺节目市场上的第一档,自然而然的,就更吸引人们的眼球。
大家都想看看这些姐姐们,都在图什么。
话说回来,终于有一档综艺,不再是照搬抄袭国外的知名综艺,很欣慰。
第三、邀请嘉宾自带话题度高
除了一直活跃在家庭和恋爱综艺里的伊能静、钟丽缇这些老牌艺人,宁静、张雨绮等的出现也是一大亮点。
宁静大姐大的架势,一张“你能把我怎样”的脸,一出场就被网友调侃是宁王选妃来了。
张雨绮,她的感情经历和说话性格等,一直都在被诟病和争议,这次参加节目,发现和别人沟通起来还是很随和的,并且上台表演喜感满满,一开始就顺拐。
除了这些人外,“富婆”黄圣依,也是在节目一开始就存在感满满。
一身两米的婚纱行动不便,孟佳给让前排位置不说谢谢,喝完水顺手就放回孟佳手里,上台表演让工作人员整理裙子,一系列操作非常自然,让人不得不怀疑她的情商。
“大家都是来参加节目的,可不是来服侍少奶奶你的啊。”
第四、立意好
节目组这次的立意很好,或者说很受大众的认可。
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其实一直都在,都说男子三十而立,为什么女子三十就是上了年纪呢?就一定是家庭主妇不再青春了吗?
就算姐姐们图的是再火一次,至少是为了事业和梦想,又有何不可?
“三十而骊,青春归位”,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这次看姐姐们重新乘风破浪。
最后,
看过这个节目的应该都能了解到,姐姐这个词,和小姐姐、妹妹这些词一比,真的是天壤之别。
只能说“你姐就是你姐”。
如何做好电话销售?
销冠15个最实用的电话约见技巧!
全球华人总裁卓越行销力导师暨中国广告传媒培训第一人,品牌竞合力暨切割领导力艺术创始人兼总教练彭小东导师在自己最近的广告销售,行销力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在我们的销售以及行销力中,电话销售都是最关键的,电话销售方便快捷,但电话销售并不是拿起电话和客户聊天,既然这通电话的最终目的是约见客户、拿下订单,当然有必要采用一些电话销售技巧来帮助你更快地让客户“上套”。下面与大家分享15个最实用的电话约见技巧!1、微笑
让自己处于微笑状态
随时随地微笑地说话,声音也会传递出很愉悦的感觉,听在客户耳中自然就变得更有亲和力,让每一通电话都保持最佳的质感,并帮助你进入对方的时空。微笑听得见!
2、音量
音量与速度要协调
人与人见面时,都会有所谓「磁场」,在电话之中,当然也有电话磁场,一旦业务人员与客户的磁场吻合,谈起话来就顺畅多了。为了了解对方的电话磁场,建议在谈话之初,采取适中的音量与速度,等辨出对方的特质后,再调整自己的音量与速度,让客户觉得你和他是「同一挂」的。同频才能交流!
依彭小东导师的经验看对于中年的客户速度适中即可,对于偏老的客户自然是慢速才能让客户不会觉得你说的太快了。年轻人就可以快一点!
3、互动
判别通话者的形象,增进彼此互动
从对方的语调中,可以简单判别通话者的形象,讲话速度快的人是视觉型的人,说话速度中等的人是听觉型,而讲话慢的人是感觉型的人,业务人员可以在判别形之后,再给对方「适当的建议」。
4、时间
表明不会占用太多时间,简单说明
「耽误您2分钟好吗?」为了让对方愿意继续这通电话,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请对方给我2分钟,而一般人听到2分钟时,通常都会出现「反正才2分钟,就听听看好了」的想法。实际上,你真的只讲2分钟吗?这得看个人的功力了!相信自己!
5、一致
语气、语调要一致
在电话中,开场白通常是国语发音,但是假如对方的反应是以台语回答,我会马上转成台语和对方说话,有时国、台语交替也是一种拉近双方距离的方法,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要「与对方站在同一个磁场」。
6、开场白
善用电话开场白
好的开场白可以让对方愿意和业务人员多聊一聊,因此除了「耽误2分钟」之外,接下来该说些什么就变得10分重要,如何想多了解对方的想法,不妨问:「针对我们最近推出的广告媒体投放方案,请问您有什么看法?」诸如此类的开放式问句。
7、暂停
善用暂停与保留的技巧
什么是暂停?当业务人员需要对方给一个时间、地点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暂停的技巧。比如,当你问对方:「您喜欢上午还是下午?」说完就稍微暂停一下,让对方回答,善用暂停的技巧,将可以让对方有受到尊重的感觉。
至于保留,则是使用在业务人员不方便在电话中说明或者碰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举例来说,当对方要求业务人员电话中说明费率时,业务人员就可以告诉对方:「这个问题我们见面谈时、当面计算给您听,比较清楚」,如此将问题保留到下一个时空,也是约访时的技巧。
8、身体
身体挺直、站着说话或闭上眼睛
假如一天打二十通电话,总不能一直坐着动吧!试着将身体挺直或站着说话,你可以发现,声音会因此变得有活力,效果也会变得更好:有时不妨闭上眼睛讲话,让自己不被外在的环境影响答话内容。
9、问句
使用开放式问句,不断问问题
问客户问题,一方面可以拉长谈话时间,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户真正的想法,帮助业务员做判定。
不妨用:「请教您一个简单的问题」、「能不能请您多谈一谈,为何会有如此的想法?」等问题,鼓励客户继续说下去。
10、逆转
即时逆转
即时逆转就是马上顺着客户的话走,例如当客户说:「我们已经投放广告」时,不妨就顺着他的话说:「我就是知道已经投放广告,才打这通电话。」当客户说:「我是你们公司的客户」,不妨接续「我知道您是我们公司的好客户,所以才打这通电话。」
11、决定
一再强调您自己判定、您自己做决定
为了让客户答应和你见面,在电话中强调「由您自己做决定」、「全由您自己判定」等句子,可以让客户感觉业务人员是有质感的、是不会死缠活缠的,进而提高约访机率。
12、独特
强调产品的功能或独特性
「这个产品很重要,跟其他产品不一样,必须当面谈,才能让您充分了解………」在谈话中,多强调产品很重要不一样,再加上「由您自己做决定」,让客户愿意将他宝贵的时间给你,切记千万不要说得太繁杂或使用太多专业术语,让客户失去见面的爱好。
13、选择
给予二选一的问题及机会
二选一方式能够帮助对方做选择,同时也加快对方与业务人员见面的速度,比如「早上或下午拜访」、「星期三或星期四见面」等问句,都是二选一的方式。
14、预备
为下一次开场做预备
在将要挂断电话的时候一定要和客户约定好下次电话访谈的时间,否则冒昧的在未知会客户的情况下打电话给客户,会让客户觉得你很没礼貌。如果一定要打的话,就要先想好说辞,转移客户的注意力。
15、信心
自始至终保持超强的自信心
这是最关键的,一定要有自信心,说话声音大一点,语气语调要干净利落,千万不要拖泥带水,多用肯定词语,少用或者不用疑问词语,可不可以?行不行?有没有时间?我能不能打扰您一下等尽量不用!
你在科技领域做过的最大误判是什么?
团购网和比特币。
之所以列出这两个,是因为我曾经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甚至亲自参与到其中。
2004年,我和几个朋友在中关村准备创业,项目就是搞团购网,团队搭建的也算比较全面,有一位程序员,两位美工和一个商务。搞了一个简单的网站出来之后资金就没了,没办法,都是穷北漂,只能找人投资。但是,那个时候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在国内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成型的甚至已经盈利的东西,人家压根不跟你扯淡。于是,挣扎了一段时间之后,程序员去了微软,两个美工也分别找到不错的工作,散伙拉倒。
没搞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自己否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没有坚持下来。
不过,虽然后来的千团大战倒是很热闹,疯狂之后也是一地鸡毛,团购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成熟业态。也可以说,我们只是错过了一次风口罢了,
2013年初,我的一个小伙伴开始玩儿比特币和莱特币,我当时在搞赛格威之类的智能出行,他每天上班只要没事就鼓捣比特币和莱特币,也吸引了我的兴趣,因为那小子当时确实赚了一笔。
在仔细听他讲了比特币和莱特币是啥玩意之后,我告诉他,这玩意就是圈钱的东西,你现在炒可以,但是一定做好随时准备跑的准备。他听了我的话,在一个相对高点抛光了,赚了一辆车钱。我是一直没参与,一是没时间二是对类似“火中取栗”的冒险投资没有胆量。
这是误判吗?也许吧,但我和那位小伙伴两人都没有感到有啥遗憾,尤其是他,他后来又参与过很多明显是庞氏骗局的生意,总是能够在崩盘之前捞一笔退出,也是神人。
其他误判也有,只是我没参与进去。
2000年,一个来自小县城小公司的年轻老总开会时说“手机,将来是一个很大的生意,不光用来打电话,那就是个玩物,得经常换啊。”,当时我和几个年轻的参会者都觉得有点儿不靠谱,因为我们买一台手机还要攒好几个月的钱,玩物?还经常换?事后证明,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2001年,还是这个老总,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卖药的商店,将来还不满大街都是啊”。反正我当时买药只认二甲以上的医院,事后证明......
多说一句,这个老总旗下的公司,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综合性商业集团了。
当然,我也有很好的预测被别人误判的时候。
2004年,团购网失败以后,我去了一家做网络视频的公司,该公司拥有当时国内比较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其目标客户主要是院校,用来做网络课堂和远程教育的。
我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可以用我们的技术在网络上直播球赛、电视剧,并且提供点播服务。因为当时我有这个痛点,想看的球赛在电视上经常收不到,追的剧一旦遇到临时出差就断档,逼得我去买DVD。我们老总的意思是,想法很好,出去吧。
后来开会时,我提出了公司将来的转型方向,其中一条是瞄准手机视频技术,将来手机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看视频。老总打断了我“拿手机看视频?技术也许可以,但太慢太贵,没有意义”。
多说一句,这个老总的公司,现在还是那个样子。
最后说一个非科技领域的,2018年冬天,我看雾霾严重,就囤了一批国外品牌口罩给家里人用,后来有朋友也想要,我干脆进了一大批,卖了一些,送了一些。2019年初冬,口罩代理商问我还要货不,我看了看家里剩下的两箱口罩说不要了,对方劝我说可以优惠点,这玩意也不愁卖,我坚决拒绝了。两个月后......
消费升级体现在哪些方面?
似乎已经消费升级很多年了,但是对于消费升级的辩论却从未停止。
什么是消费升级?
大家通常的理解是:买贵的、买品质好的、买之前不敢或不能买的东西或服务。
实际上,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即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体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反映两个指标: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趋势的变化。
建国至今,我们一共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消费升级,每一次消费升级都给我们的生活用品、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带来一次颠覆性的变化。
第一次消费升级在80年代: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摆脱了布票、粮票等计划经济之后的粮食消费大幅下降和轻工业品消费上升。
这波消费升级曾经拉动了我国轻工、纺织产品的市场,比如当年东北火热的纺织厂,这批人今天大半进入了物流领域。
第二次消费升级在90年代:
典型的代表就是“老三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和“新三件(冰箱、彩电、洗衣机)”,不同时期,一个男性如果买不了这三大件,大抵娶媳妇儿是要费点劲的。
这一波分别代表温饱与小康的标志性消费,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当然的也带动了上游电子、钢铁、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的大发展。
第三次消费升级在近10年:
千禧年之后,通过加入WTO、抓住移动支付发展弯道超车等,抓住了发展的契机,经济水平有了一次次的新飞跃。
这一过程中,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井喷,而与之相关的服务业、互联网业,比如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增长犹为迅猛,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消费主力人群,他们的消费观念与上一辈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对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信用分期购买、租赁代替购买等消费观念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年轻一代人,对待物质的观念更加与时俱进,更愿意享受生活,而不是一味注重储蓄。
比如买车,不必辛苦攒够全款,而是支付首付款,剩下来分期付款,但可以提早享受汽车的便利,这已经是普遍被接受的消费行为。
高昂的房价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选择租房,然而即使租房压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年年上涨的房租,国内普遍的租金押一付三支付方式,也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买车子、买手机可以分期,那么租房的租金也可以一样可以分期支付,并且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房司令租房分期,租金月付之后,剩余的资金可以用来提前实现更多的愿望。
每一轮的消费升级,都伴随着消费观念的革新,也给生活带来更多选择和可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