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气,你对海南和海南人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三年前来海南当“候鸟”的退休教师。连续三年都来海南过冬,对海南和海南人第一印象是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裹得严严实实的绒长裤,从北方飞到海口,下飞机第一件事情就是脱光全部冬装换上恤衫、短裤、丝袜等夏装。刚上飞机时,家乡雪花飘飘,冰天雪地,特别奇冷。到了海口却是蓝天白云,艳阳高照,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新鲜空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外桃源”极其舒坦的感觉。特别是在过了“大雪”的“三九”寒冬日子,在北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海口万绿园公园健身长廊跑道上,我可以光着身子跑步,我还可以在带状公园的“假日海滩”的大海里游泳。海南的冬天如同夏天,最适宜老人,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的老人来当“候鸟”,度过漫漫的严寒冬天,那是最好的选择了。
第二,见到的本地老海南人第一印象,无论男人和女人,个子不算很高大的那种,如山东人那地区,许多男人都是牛高马大。在全国属于一般般的中等个子。由于常年太阳光的照射,大多男女,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人皮肤呈黝黑色。穿着打扮普遍简单,除少数年青人外,大多数人常年累月就是一双凉拖鞋,无论穷人还是富人,也无论打工人员还是老板,男人几乎都是拖凉鞋。特别是冬天,可以凭男人穿的凉拖鞋和皮鞋、运动鞋,虽然无法判断此人是老板还是打工的,但是判断前者是海南人,后者是北方来的“候鸟”或旅居海南的北方人,这个十拿九稳的。
第三,海南人性格坚强,敢作敢为,胆大心细,特别能吃苦耐劳,尤其是女性,不愧为“红色娘子”的后代。我在海南岛环岛游,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深刻,第一件事情,在这远离大陆的热土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7年那种“白色恐怖”环境中,陵水人民还勇英奋杀,建立了海南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政。特别是家喻户晓的“红色娘子军连”和琼崖纵队,坚持游击战斗几十年,一直坚持到配合解放军解放海南岛,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精神,与海南人长期在海里与大海的惊涛骇浪搏斗中练就的胆识和勇气。现如今,从当年从一个地级市的地方建成一个富饶的省,各地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三亚,当年还是一个临海边小县城,黎族部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五指山,现如今,以日新月异的变化来形容三亚也不为过。这都是海南人民艰苦卓绝,顽强奋斗的精神所取得的成就。我在海南各地环岛游一个独特现象,这在内地几乎看不到的,许多城市的摩的司机大多数都是头裹头巾的女人在跑。男人只占少数。可见海南妇女与众不同独特之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有如当年的“红色娘子军”,比游击队的男人打仗还烈害。这一点印象很深刻。
以上是我对海南和海南人的印象点点滴滴。希望各位补充。
请各位关注。
中石化系有哪几只股票?
纯A股: 石油大明(000406) 中国凤凰(000520) 泰山石油(000554) 武汉石油(000668) 石炼化(000783) 扬子石化(000866) 中原油气(000956) 齐鲁石化(600002) 鲁润股份(600157) 有H股又有A股: 仪征化纤(600871.SH 1033.HK) 上海石化(6000688.SH 0338.HK) 纯H股: 北京燕化(0325.HK)(已私有化) 镇海炼油(1128.HK) 中石化冠德(0934.HK)
俄罗斯为什么要向欧洲出口石油和天然气?
俄罗斯石油储量虽然不算太高,但其石油产量却长期高居世界之首,近年来才被沙特与美国超越,而俄罗斯还拥有着全球65%的天然气储量与超过两成的天然气产量。
虽然俄罗斯油气储量丰富,产量巨大,可其自身需求有限,大多都进行出口。
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俄经济高度依赖油气产业,而在俄罗斯主要的油气出口市场当中,西欧算是最重要的一个,双方依存度很高。
虽然中国很早就发现了石油,但真正将使用进行工业化开采并且进行应用,是在十八世纪的北美洲地区,随着德国内燃机的发明,石油的应用急速兴起。
欧洲虽然工业化时间非常早,但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欧洲大多数地方都很缺石油。
在英国北海油田发现之前,整个欧洲大陆上,绝大多数都是小油田,储量少质量也不好,多瑙河中下游的罗马尼亚等地,勉强还算丰富,但也不够用。
直到二十世纪初,当时的沙俄在里海阿普歇伦半岛发现了著名的“巴库油田”,这里急速成长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石油出产地,支撑着后来的苏俄与苏联石油工业。
巅峰时代,巴库油田的石油产量占据当时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一半。
在欧洲地区,石油的主要富集区就是北海海域以及东欧平原,其他的欧洲地方虽然也有石油资源但都不是很多,根本不能与这两个地方相提并论。
北海油田发现得比较迟,在战后的很长时间内,欧洲的石油主要都从中东、美国等地方进口来补充,不仅耗费时间很长,而且费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
刚好,苏联手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不仅东欧,里海沿岸与远东地区都有油气资源。
虽说那时候美苏之间争斗不休,夹在中间的欧洲也难做,但经济上的往来还是很密切,大量的苏联石油向欧洲出口,欧洲获得了稳定的能源供应,苏联也赚得盆满钵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直到苏联没了之后,继承其大多数家业的俄罗斯,其与欧洲之间的油气资源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非常完善,运输油气的管道等非常密集。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过度偏重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在俄罗斯产业发展结构之中,重工业与资源出口型产业占据着极高比例,在苏联没了以后,俄罗斯的工业受到巨大冲击,经济出现困难,对于能源出口型产业更加倚重。
俄罗斯本身的石油资源就非常丰富,而天然气资源更是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惊人占比,这么丰富的资源,可俄罗斯自身的消费能力却很有限。
油气的开采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如果不出口消费,那也是浪费,还不如大量出口。
的确,俄罗斯跟欧美之间的关系很不对付,甚至经常势不两立,但俄罗斯要生存发展,还是需要发展经济,对外做生意也实在不可能绕开欧美,出口油气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俄罗斯意气用事,因为与欧美之间的关系不好,所以拒绝向欧洲出口油气,那最终损害更多的其实是俄罗斯自身,因为欧美经济的承受能力要强很多。
欧美还可以从中东进口石油,但俄罗斯的石油若卖不到欧洲,那很难找到新的消化市场。
这也是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缺陷造成的,对于油气产业的高度依赖,使得俄罗斯必须仰仗国际市场,一旦油气产业受到冲击,俄罗斯经济也要受到打击,实在没得选。
不仅如此,俄罗斯国内还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能源寡头,俄罗斯的能源产业利益巨大,但长期以来都掌握在少数的类似于财阀的群体手中。
就好像韩国的财阀,还有中原古代的门阀士族,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出口关乎着巨大利益。
大规模的油气出口赚取了惊人的利润,维持着能源寡头们的切身利益,而这些群体绝对不允许自身的利益受到损伤,因此无论什么情况,也都会极力推动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能源交易。
海南为什么会单独建省?
一言以蔽之的话,将海南岛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省份是为了让海南岛得到更好的发展。
1988年,国家决定将海南岛、南海群岛从广东省划给划出来,将其设立成一独立的省份海南省,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海南省也算是我国一个陆地面积较小,但管辖面积较大的一个省份。
在历史上海南省一直隶属于广东省的行政管辖,为什么在1988年国务院为何决定要将海南岛单独拉出来设立一个新的省份?海南岛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瘠,若是与物资丰富的广东省放在一起的话,岂不是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乍一看,这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分析其实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秦朝之前海南岛属于典型的“境外之地”,虽然秦王朝曾尝试着征服海南岛,但因有琼州海峡的天然地理阻隔以失败而告终。直到西汉消灭了赵佗所建立的南越政权,海南岛才正式归附中原王朝的管辖。
从汉朝到元朝海南岛一直是中原王朝流放犯人的一个地方,虽说历代朝廷都在这里设置了郡县,但也对此地的管理非常松散,因此导致此地非寇众多而汉民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流放犯人也是一种变相的人口填充政策。
等到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制度的时候,海南岛由于面积较小就直接划归到了广东省的行政管辖之下。不过由于当时交通方式不太方便,中间还隔着一个琼州海峡,所以海南岛隶属于广州省不过是徒有虚表。
明朝建立之后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明朝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了海南岛的重要性,便加强了对于海南岛的开发管理。
明朝朝廷为了方便管理,在海南岛内部设置了相对完善的行政机“琼州府”来管辖海南岛。为了开发海南岛,还鼓励汉民移民海南岛,支持人们开耕荒地发展农商。
——根据海南岛相关的资料显示,从明朝到清朝时期从大陆地区一共向海南岛移居240万的汉民,大量汉人的进入为开发海南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由于明清两代海南的一切实务都是由“琼州府”处理,因此“琼州府”有着完善的行政管辖系统,海南岛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广东,但广东对其的管辖特别的微弱。因此在历史上广东省对海南岛的管辖一直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近代时期外国列强曾一度“切断”广东和海南岛的联系。1858年英国为了扩大在中国的贸易范围,强迫清政府开放了琼州海岸,而琼州海峡又是连接海南岛与广东的最近之道,英国控制琼州海峡之后也再次减弱了广东省对于海南岛的管辖。
当时海南岛的发展又受制于英国殖民主义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海南岛要比大陆地区更偏向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在19世纪末的时候,因为中外战争的原因海南岛曾差一点脱离了清朝。这些事件都无形中弱化了广东和海南岛的联系。
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之后北洋政府曾加大了对于海南岛的管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国忙于自己家门口的战争,放松了对于中国的剥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开始不断加强对于海南岛的改革。
民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根据海南岛的现实情况,拟定将海南岛划分出一个特别行政区,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该计划被搁浅,直到1949年的时候海南岛特别行政区才得以落实。1950年海南岛被解放之后仍然采用了民国时期的管理体制,不过取消了海南特别行政区的称号。
虽然海南省的行政管理划分到广东省的管辖之下,不过海南岛依然存在自己独立的行政系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该系统才被取缔。
所以在整个近代时期,海南岛大部分时间都是保持一种“自治”状态。而这种状态让它维持久了,会建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再者,就是边防的需要。二战之后,海洋力量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有能力将敌人抵御于本土之外,所以在美苏冷战时期两大阵营都不断的扩充海上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已经在亚太地区设置多层军事壁垒来遏制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而且中国南海形势一直并不稳定,而南海领域内的诸多海岛都是归属于海南管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岛是我国南海海上防御的大本营。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如果海南归属于广东管辖,经过广东将相关情况汇报的中央的话,会导致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延迟。尤其是在南海争端逐渐凸显出来之后,海南岛成为了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处理海上岛礁争端的一个前沿阵地。
广东省本来都比较大事务众多,若是将南海争端这中棘手的问题交给广东省当地进行处理的话,势必会增加广东省政府的工作量,处理过程很可能会出现纰漏。
因此海南岛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行政单元,直接接受中央的领导。目前我国为了处理南海所面临的问题也落实了一些政策,比如说三沙市的设立直接就归属于海南省。
最后就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虽然海南岛一周有很多的天然良港,但由于当年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海南岛一直保持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受到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对于海南岛仍然选择半封闭式的管理,这就导致海南岛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再加上海南岛没办法直接与大陆交流,致使海南岛内部非常贫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为了寻求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在一些沿海城市开放了一些经济特区,进行试点化经营。但毕竟这些经济特区都与大陆直接相连,在试运行的时候自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与之相对比海南岛是一个与大陆不相连地区,有很多天然良港可以与海外国家沟通。
因此完全可以将海南岛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的试点全方位开发,所以当年中央才会决定将整个海南省划定为经济特区。毕竟以海南省为独立的经济发展区得出来的一个经济发展效果才更具有代表性。而在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之后,也的确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为海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股票中何时是最佳介入抢反弹时机?
1、首先要仔细观察,准确判断出该股的走势只是短期调整。 2、K线调整到160M附近出现缩量横盘,股价波动变得微弱,一般波幅小于2%,如白云机场12月18日14时至19日14时的走势。 3、在160M线附近调整的时间在两到三个交易日,如扬子石化2003年12月12日11时至16日13时的盘面。 4、通常在下午,特别是在下午14时左右放量上涨,成交量为前一个交易同一时段的3-5倍;收盘时K线穿过80M线,同时切换到60分钟线,它以小阳线报收。此时放量预示着个股调整的结束,而且第二天上涨的可能性最大。如扬子石化2003年12月16日14时的走势;中原油气2003年12月18日15时的走势。 5、MACD、KDJ等指标此时形成交叉开口向上的形态,BOLL在中轨区运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