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蓝筹混合基金净值,买基金你们都亏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可能是最近大家谈论得最多的问题,基民们从春节前喜气洋洋地晒收益到节后肝肠寸断地晒亏损,可谓是天上地下,换了人间。
下面我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我周围的基民亏钱情况,因为多多少少和我有点关系,在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的时候,他们常不自觉地把我这个老基民当作救命草,来寻求安慰、寻求帮助。
我90后的女儿,去年总共买了3000元基金,之前几个月才盈利400多,可是节后一天最高就跌去150多,现在她具体亏多少,也不和我说了。想当初,第一次买1000元的基金,跌了20元,就心肝疼,天天在我面前碎碎念,而现在居然缄口不言了,想必是跌懵了,心如止水了?
我读高一的外甥女,节后第四个交易日用2000元压岁钱急匆匆地入场了,以为能抄个大底,结果抄在半山腰上,现在亏损了200多元,小心脏承受不住了,逼着我补亏空,因为我答应过她,盈了算她的,亏了算我的。
我的闺蜜,去年五月份开始买基金,之后改为一个月定投4000,春节前总共盈利1.7万,喜上眉梢过了一个年,然后就一直愁眉不展到现在,因为半个多月的交易日,她的收益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现在已经跌成“负婆”了。
我的同事,一个从未有过任何投资经验的人,节前进的场,10个交易日挣了1千。春节第一天虽然大跌,但他倒是听了我的劝告,全部赎回,实际盈利800,很满意。但在接下来连续大跌三个交易日后,他自己又杀回去了,以为能抄底,结果把自己的底裤搭进去了。
我还有一个同事,2018年10月,我让她开始每月定投1500的,在元旦前她盈利50%多时,我让她全部清仓,她照办了,但春节前一顿猛涨,我开始还挺内疚让她跑早了,不过春节后,我和她都一直在庆幸,少了10多个点的大涨,却免了20多个点的大跌。
我还一个好朋友,虽然春节前听我的建议开始止盈,但没想到他只赎回了一半,当时他的心理活动是,万一春节后继续大涨,不至于踏空,如果大跌,我赎回来的部分还能补仓。结果是之前的盈利全部回吐,补仓的子弹也全部打光,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到各个基金评论区找段子疗伤。
再说说我自己,虽然在春节第一天赎回了大半,但剩下的几支小份额的基金没有赎回,定投也没有终止,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皮外伤也磕碜,虽然2021年全年才亏损0.11%,但一月份的盈利回吐了,等于里里外外损失了1万多。
其实这次基金回调的风险我早有预感,但这么股灾性地一跌到底,我的内心也是炸裂的。当然我还得打起精神来应对同事好友求助我的选择题:卧倒?清仓?还是补仓?
那我在这里就统一回复了:先卧倒,然后静待跌不动的时候补仓,同时定投不变。
这里唯一的弃选项就是清仓割肉。理由如下:
第一,投资基金的基本原则就是长期持有,在三、五年持有的大周期内,这半个月、一个月的大起大落又何足道也?参看经历过07年、15年的股灾、16年的熔断、18年的大熊、19年的震荡,哪一次基金还不是最后绝地反击,王者凯旋?
第二,所谓危机危机,不就是”危“中有“机”吗?你敢肯定这一次跌出来的不是黄金坑?你若低点清仓走人,很可能就会错过哪天悄然拉起。比如2020年2、3月份,因为疫情,股市和基金也是一度冰点,如果你那时吓跑了,那么后来的大涨你一样会完美错过。正如打牌,只要不离开牌桌,你总是有翻本的机会的。
举个炒股的例子吧,我曾经拥有过华天科技,在它跌到5元的时候,我割了,后来涨到15元的时候,我被周围人一鼓噪又进了,结果现在落到12元多,我又面临着割不割的问题。早知如此,还不如5元的时候踏踏实实持股待涨。
总之,投资不是投机,投资总是有风险的,这次大跌算是给追涨杀跌、缺乏耐心的新基民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血泪课程。我曾经说过,没有经历过大涨大跌的基民和股民都不是成熟的投资者。还是以打麻将为例,当手气不好时,恐慌、焦虑对你扭转颓势无济于事,唯有冷静、放松、自信,你才能绝处逢生,笑到最后。
希望我们携手度过这段至暗时刻,尽早迎来一个基民的高光时刻:天天高调晒收益!
交银蓝筹基金净值?
交银蓝筹今年增长了65.17%,
国泰金鼎今年增长了69.68%。
现在大盘出现调整,货币政策出现微调,而且大盘从2700上来没有经历大的调整,因此后市走势比较严峻,最好现在赎回,等待调整过后在介入。
银行板块的股票大面积的股价低于净值?
银行板块的股票大面积的股价低于净值,你怎么看?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当下银行板块的股票大面积的股价低于净值,这是现实的存在。不过存在就是合理。至少说明现在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还是对银行板块,有一些偏见。但很现实的结果就是,我觉得银行股的PE(市盈率3-8倍)非常低。在港股上甚至是出现低于3倍市盈率的个股。而股息率已经达到了10%。表面看起来很奇葩,但内在的逻辑还是必然的。那就是否极泰来,我相信银行股一定会有价值回归的哪天。接下来我来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供大家参考。
首先、虽然我的组合里面,银行股是大面积浮亏的,但我并不紧张,我觉得这只不过是极度低估的情况下,更加极致的表现而已。而且我也相信这笔投资最终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人是非理性的。就好比是飞行员,在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错觉,但一定要相信仪表盘。股票投资也是如此,要相信财务报表,相信常识带给你的那份理性。我觉得中长期来看,价格跟价值的关系是正相关的,那就是低估的总归会回到合理估值,反之亦然。
其次、银行股当下的状态,跟2013-2014年高端白酒行业的表现是惊人的雷同的。白酒行业经历了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事件的利空之后,估值水平一度下跌到10倍左右,就连贵州茅台也出现了8倍市盈率的极致表现,而股息率一度上升到5%左右。在当下很多机构投资者在渲染贵州茅台40倍市盈率时,投资价值如何如何高,确定性如何高。那为啥在当时是砸盘的主力。说白了,他们也只不过是趋势投资者,一个大散户而已。而现在的银行股,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囚笼理论而已。随缘吧。
最后、看看当下一些城商行,外资买买买很普遍。还有一些银行股的大股东居然已经是外资银行。我们看到一些主力机构一方面在唱空国内的银行业,而另一方面确实在大量的买入低估的银行股。听其言,不如观其行。资金上的投入,已经说明了外资是非常看好银行业的。只是他们尚在建仓期,绝不希望很快涨起来而已。
总之、作为百业之王的银行股,我觉得已经是极度低估的存在。当下买入绩优银行股,中长期来看,风险是极低的。如果是当股东拿股息的心态,你会有一种过去买房子收租金的感觉,等几年之后突然发现股价还涨了。那岂不是很香的事情。总体看来,市场先生是非理性的。而投资者也往往是非理性的。但不争的事情就是无论从国内国外的通行市盈率,市净率角度来看,银行股都是很有前途的。大家拭目以待吧。
谦秋说问答,开心有内涵。
今天爆款基金刷屏?
确实今天有一款爆款的公募基金刷屏,最终的销售量远超预期。业内人士预计,最终的销售量,约在700~1000亿之间。根据基金的募集文件要求本次募集睿远基金的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因此超出部分的话,应该是按照认购比例实行配售制,整体配售比例或许不足10%。
我们知道睿远基金作为一只新成立的公募基金,之前并无产品存续,首次发行公募基金募集资金金额就能高达上千亿元,远超预期。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信赖。我们知道这是陈光明成立睿远基金之后,发布的第一款基金,之前陈光明在东证资管作为总经理,他所管理的东方红系列收益远超市场平均水平,获得了大家的信赖。同时本次基金的基金经理为傅鹏博,他是兴全基金著名基金经理,任内年均回报率高达13%。正是因为有明星基金经理加持,所以广大投资者纷纷认购。
第二,近期股市的大幅上涨造成了大家热衷于购买股票型基金。年初以来,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均出现了大幅上涨,涨幅超过了20%,同期许多偏股型基金也表现非常优异,部分基金的收益率已经超过了50%,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偏股型基金的极大兴趣。同时有部分投资者认为股市目前仍处于震荡调整期,之后股市会有进一步的上涨,因此现在是一个买入基金的良好时机,所以选择此时认购基金。第三,整个基金的宣传和销售渠道做得好。本基金作为睿远基金旗下第1只发行的基金,基金公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金公司选择了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和券商作为销售渠道,同时,各家券商和银行等代销机构前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使投资者对于陈光明和睿远基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才会选择认购其旗下的基金。
第四,科创板的日益临近,使投资者对于股票型基金也更为热衷。我们知道,首批科创板企业,将于七八月份登陆上交所,合唱版的成立是中国股市的一件大事,必然会得到资本的爆炒。然而上交所为了保护投资者,将科创板开户设定了50万的资金门槛,许多中小投资者纷纷被挡在了门外。这些投资者为了能够分得科创板的一杯羹,所以选择借道基金来投资予科创板企业以期获得较高收益。
基金净值有可能总体一直往上涨吗?
谢谢邀请。存在可能。
具体要看什么类型的基金。这里主要谈股票基金。如果是被动型基金,如指数型基金,是存在总体一直往上涨的可能的。因为被动型指数基金就是一揽子股票,以指数作为被动跟踪标的,根据指数样本股的权重和调入调出来被动买入。而尤其是某些代表性指数,只要中国经济整体还在继续向好发展,那么指数一直向上的情况下,基金总体而言净值是一直向上的。所以存在着基金净值总体一直上涨的可能。
但如果是主动型基金,尤其是私募基金,遇上基金经理风格飘忽,而且没有经过时间考验,而又正好那么几只重仓股暴跌,那么总会出现收益率巨亏,净值暴跌,这就和股票涨跌没啥区别。举个例子,假设有只基金,只重仓了4只票,而且还是同一个行业,同一个类型。当此行业和此类型个股集体下跌的时候,这只基金的净值也和股票下跌差不了多少。
每年总会有一些基金由于流动性紧张,收益率为亏损,受到投资者摒弃,遭遇大幅赎回,然后清盘。 这事吧,每年都会发生。 所以也别对机构顶领膜拜,遇到系统性风险,绝大多数机构都得亏钱。正常年景,也有超过70%的基金跑不赢指数。 2017年是算是各机构,尤其是一直的以来风格重视现金流的企业,重视白马、蓝筹的机构吃肉的一年。但仍然有很多基金,尤其是风格偏向中小创的基金亏了一年。
看到这里的朋友你我有缘,觉得不错的朋友可以适当点赞、关注和转发。点赞和关注是美德!有想法的朋友也可以写下你的评论,展示你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投资建议和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意见,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