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内需基金最新净值,最近医药板块股票怎么了?
最近医药股走势偏弱,与此同时,有外资的基金经理认为,A股医药板块估值过高,至少要两三年才能消化估值压力,医药板块到底怎么了?如何看待估值情况?
当前医药卫生板块市盈率为57.7倍,仅次于信息技术板块的59.39倍的市盈率估值水平,在医药板块中,甚至有不少股票的市盈率超过了100倍,确实估值水平比较高。
但是如果按照外资基金经理说的估值过高的话,又怎么可能用两三年就消化估值呢?除非这两三年医药股业绩依然能保持很高的增长水平,那么现在较高的估值两三年后就没有那么高。但是这个逻辑具有矛盾性,如果医药股能继续保持高增长,那么它又必然会享受高估值,并且是高确定下的高估值。反之,如果医药股不能继续高增长,而是增速大幅放缓,甚至出现下滑,那么现在的高估值不是两三年就能消化的,可能二三十年都消化不了。
所以,我认为对医药股的估值,根本没有一个标准,投资投的是预期,医药股的估值水平并不是现在才高的,以恒瑞医药为例,在2017年的时候市盈率就达到50倍以上,如果按照估值水平来看,当时就是高估的,但是这几年来恒瑞医药却出现了大幅上涨,远远跑赢大盘,而恒瑞医药这几年来的复合增长率是远远没有达到50%,同样的逻辑,现在医药股能不能上涨,也取决于投资者预期,只要投资者对医药股存在乐观预期,估值溢价就会继续存在。
如果说真的按照理论上看市盈率,假设业绩都不增长,那么医药股要跌80%以上,银行要涨400% 以上,两者估值才对等,但是仅仅靠理论是不靠谱的,股市并不是简单的数学题,估值有时候并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比如说特斯拉这样的公司,过去很多年一直是亏损的,那么你说特斯拉的估值高不高?肯定高,非常高,但是特斯拉一直在涨,已经涨到2000美元之上,市值已经达到了3700亿元之上。今年以来的估值达到390%,在年初的时候特斯拉的估值就很高,仅仅看市盈率,那么就不可能有人投资特斯拉。
当然,我并不是为医药股背书,我在前两年极度看好医药股,当时指出消费股与医药股是长牛股的摇篮,特别是在外部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资金追求确定性,虽然医药股与消费股的估值水平并不低,增长率也不是很高,但是这种增长是高确定性的,消费和医药受到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较小,不光是在A股,即便是在美股等成熟的资本市场,很多长牛股都是消费股与医药股。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是持续增加的,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类开始更加看重健康,从活着进化到活得好的阶段,甚至开始转向追求人类长生,为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但是,有部分医药股确实是存在泡沫了,在投资者狂热的追捧中,过度偏离业绩。那么对于估值确实过高,但公司本身在行业中地位并没有那么高的公司,很可能迎来估值修复的下跌。但是对于那些估值看起来有点高,但也还不算太高(100倍以下),而公司又是医药行业里的龙头,具有技术垄断性,能够构建竞争壁垒的公司,长期潜力依然巨大。特别是与美国医药行业比,中国医药股普遍没有大市值公司,仅仅看市盈率并不是衡量公司的唯一标准,我认为有些医药股依然有明显的投资价值。
近一周跌幅最大的基金有哪几个?
有一种投资方法被许多基金投机者所热衷,即喜欢买入最近一周或者最近一个月跌幅最大的基金,祈求它底部反弹。
比如:如果买进跌幅超过20%的基金,感觉会怎么样?很多人都会回答,“一个字——爽。”
一、我们来看看近一周跌幅最大的基金这基金跌幅榜来源于天天基金,时间是8月26日~9月2日。
我们可以看到,近一周跌幅最大的基金是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A,跌幅高达-11.24%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基金。
①基金的收益率
这个基金经理的一开始的择股能力不错,能够在3月初的时候快速止跌,连续涨了4个月,但最近一个月的情况却是不怎么样了,一直阴跌。
②基金规模与基金重仓股
我看了一下这个基金的规模,最近一年的变化都不大,都是0.3个亿左右,即便最近几个月的基金大涨也没有多少人买,可能是知名度不高。
还有这个基金重仓股,在3月末的时候换了九个,所以这个基金三月初的时候能够开始上涨,与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强有关。但最近这一个月的阴跌,也反映了基金经理的风险回避能力还是偏差。
主要还是投资错了赛道,互联网最近几个月确实在一直跌。可能基金经理想要抄底,结果没有抄中。
这个得看看后面的发展了。
③基金近一年最大回撤
该基金近一年的最大回撤只有18.48%,在今年的这种行情下,确实是已经不错的成绩了。但该基金的夏普比率比较低,就是性价比不高,可能是这个原因,没有多少人买吧。
总结:最近一周半导体与互联网跌了好多,跌幅最大的基金是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这个投资行业主要是通信、互联网,而最近这两个行业都不好。
这个基金经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可以关注一下。
二、我们来看看近一周涨幅最大的基金这基金涨涨幅榜来源于天天基金,时间是8月26日~9月2日。
近一周涨幅最大的基金是玩家双引擎灵活配置混合,涨幅高达11.36%,比近一周最大跌幅还要高出一点点。
其实,最近一周主要大涨的行业是钢铁与煤炭,涨幅最高的那个基金主要投资的就是钢铁与煤炭行业。
至于第二名的那个债券基金,是因为有巨额资金赎回导致的大幅度上涨。
而排名第8财通价值动量混合基金主要投资的却是基础化工,这个行业可以值得我们区关注。
总结:最近一周钢铁煤炭有色都涨了好多,但是昨天这三个板块就遇到顶部大跌,不宜追高。
三、关于基金投资的追涨杀跌法有些人热衷于追涨杀跌,喜欢研究这种方法,比如说杀入跌幅超过20%的基金、追上近一周最大涨幅的基金等等。
👉他/她们认为,跌幅超过20%,那回调就差不多了,可以杀入;其实跌幅超过20%并不是基金可以买入的必要条件,假如这个基金经理又换了其他的重仓股呢,那这个跌幅有什么用?
👉他/她们认为,最近一周大涨,那么这就是热点,其接下来肯定会继续涨;这个也不是基金接下来必涨的条件,只是我们恰好赶上了这个热点刚刚爆发的时候,具体是不是要买入,还要我们区分析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基金的历史收益率、基金重仓股历史、基金的历史规模、基金的最大回撤等等。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上面的这种基金买入方法并不好,我只是说,这只是一种需要承认风险的投机方法,而并非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技巧。
稳定的基金投入,肯定是要我们对基金进行全面的分析,而并非盲目地追涨杀跌,就像春节前的那个时候,追高了被套牢的都有上千亿的盘子。
这谁会喜欢呢?
⭐️我的一些个人分享⭐️
我刚刚发现了一个宝藏基金,经过了半年的回调,已经走出了上攻的趋势,可以小额买入试一试。
上攻的时间才一个半月,也就是处在开始涨起来的早期,可以研究。
我也准备小笔买入。
我是@钱钱投资笔记,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希望您可以关注我,点赞+评论+转发。谢谢您[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2022年最稳的理财方式是什么?
2022年,是最近几年中,市场总体环境比较困难的一年。
如果你不是投资小达人,投资经验并不丰富,那么在2022年,把钱存银行不失为一种稳健的理财方式。
然后多读书,尽量提升技能,保住自己的工作,争取在收入层面有所突破。
记住,任何时候最稳健的投资方式,都是投资自己。
尤其是在内卷的时代,投资自己成了唯一稳赚不赔的买卖。
好了,大道理不多说,聊聊个人对于2022年的总体市场的投资环境和一些投资机会。
股市先说说大部分人最关心的股市行情。
对于2022的股市行情,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上半年偏谨慎,下半年偏乐观。
也就是说,预计总体行情会出现先抑后扬的局面。
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21年的下半年,市场总体的增长是相对比较乏力的,预计这种情况,会持续到2022年的上半年,能否有改善要看下半年的具体情况。
2021年的GDP增长在8.5%,2022年的GDP增长预期,就只有5.3%左右,这也体现了市场总体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期。
这些宏观微观层面的数据,反应到上市公司的业绩上,2021年的年报预计还不错,但2022年的一季报和中报,可能就有些惨淡了。
这也是为什么2022年开年,市场对于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并不太看好,一路下行的主要原因。
如果非要说股市的机会,那2022年的机会,大部分都是跌出来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一条主线投资,其实非常的清晰,就是那些跌无可跌的个股和板块。
低估值板块的修复行情,可能是2022年股票投资的另一条主线。
2020-2021,其实还是有一些板块,趴在那儿基本没怎么动的,比如银行、地产、水泥、基建等等。
这部分板块确实不是什么风口,也不存在什么风口,但总体的业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至少过得去。
在2022年,整体市场环境偏弱,资金追逐防御性板块的预期就很高。
所以,这部分板块的个股,大多可以迎来一定的估值修复行情。
只不过修复行情的空间,并不会太大,而且估值修复的时间很漫长,涨起来也不会太快。
另一条主线,一定是围绕高景气行业的机会,但可能会出现分化。
高景气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涵盖新能源、芯片、创新药等等。
但头部公司的增长预期已经在2021年被充分释放,股价早已提前透支这部分预期,要关注腰部的成长性企业,是否能够接过大旗,继续揭竿而起。
腰部公司的优势在于爆发力强,可替代率高,在反垄断的事情环境下,容易被资本照顾,迎来腾飞的机会。
加上市值中等,容易被资金运作,推升股价。
当然,这些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技术过硬,业绩成长性足够好。
新能源汽车、车载芯片、储能、光伏、风电、创新药、疫苗等,这些赛道的机会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分到蛋糕的。
所以,要改变板块普涨的投资逻辑,更下沉一步,去精选优质上市公司。
从这一点来看,2022年的股市,对于普通投资者的难度,会更大。
所以,非成熟投资者,2022年参与股票市场请务必谨慎,不要有太多的期待和想法。
如果下半年,总体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那么机会还是会比较多的。
有时候,学会等待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很高的市场里。
这里还要提一点,就是很多人关注的中概股,主要集中在港股和美股。
2021年,中概股,尤其是中概互联网,总体的走势是相对比较糟糕的。
内忧外患的原因都有,外部来看,这部分企业的总体不受资金待见,杀估值。
从内部来看,反垄断法是一把互联网的镰刀,互联网的红利期也消失殆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内卷现象。
2022年,这部分中概互联网企业,股价上预计会有一定的回暖。
一方面是总体估值处于历史最低,有估值修复的需求。
二是过于悲观的预期释放后,相对还不错的业绩成长性,会带来股价的复苏。
如果跌的多,中概互联的机会更多,如果跌的少,那修复性行情的空间,将会比较有限。
理财市场2021的理财市场,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总体收益还是相对不错的。
但无风险的收益率,诸如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包括保险、国债,总体利率趋势,还是出现明显下滑的。
预计2022年,理财市场总体上还会延续2021年的风格。
在经济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资金大量注入实体企业中,总体的债券市场走势平稳,收益可观。
部分优秀的纯债基金,收益率普遍在5-6%,相对还算不错。
当然,部分踩雷地产系债券的产品,可能回报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亏损。
2022年,预计整个债券市场还会相对比较平稳,绝大多数的债券信用主体,将会稳定地运作。
记住,但凡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对稳定,债市就会相对平稳,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工具。
但是,从总体理财的市场来看,无风险理财的收益,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
如果你非要问其原因,那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由于疫情的关系,大量的居民不敢花钱,财富大量地囤积在了银行、保险等储蓄里,导致市场总体的消费力有所下降。
如果说贸易战的大背景,是外围的虎视眈眈,那么经济内循环,就是这个十年必须完成的任务。
而内需无法拉动,势必会导致产能过剩,导致经济滞胀。
2021年,外贸的出口金额,超过5.7万亿美金,而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只有5.2万亿美金。
大量的产能向全球释放,是一件好事,但也蕴藏着危机。
2022年,当全球的制造业复苏,如此高的产能如果无法在内需层面消耗,一定就会有问题。
无风险收益率的降低,其实是在挤压部分资金,进入消费市场,去拉动内需。
所以,追求无风险收益率的朋友,要注意及时锁定收益率,时间越久越好。
至于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存单,亦或者选择国债,买保险,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
理财是时间和收益的配对,风险和收益的博弈,没有最优解,只有最合适的配置。
房地产市场提到稳健的理财方式,收租肯定是一种,至于买房是不是,那就不好说了。
2022年的房屋租赁市场,理论上应该还是不错的,总体有个小幅上扬,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当然,房屋租赁的需求量,本身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增长,预计还是非常的平稳。
一二线城市的租赁市场会相对比较热闹,而房屋空置率较高的那些城市,租赁市场可能会越来越难。
租赁市场的稳定,预示着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以稳定为主要格调。
预计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价格平稳,成交量逐步降低的结果,而投资房地产的时代已经过去,剩下的只有最原始的住房需求。
不要去把楼市和理财划等号,交易税费、房产税等,都会逐步地封杀房子的流动性。
如果非要做投资,不妨看看原本就带有投资属性的商铺。
一些优质的商铺,还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的。
只不过,优质商铺早已经被识货者锁定,普通的投资者想要参与,难度是非常大的。
房地产的reits基金,不失为一种参与房地产投资的方式,只不过收益率相对比较平稳,也不会有太多的超额收益。
如果有买房的打算,又指望房产能够升值的话,那要记得围绕两个词,稀缺和品质。
所谓的稀缺,指的是房子的附加值很高,比如交通便捷、城市中心、附近配套齐全、带学区等。
附加值越高,房产本身的价值就越高。
所谓的品质,主要指的是居住品质,小区的环境等等。
居住品质越高,房子的流动性越好,升值潜力也越大。
把房子当成一件商品,它的升值逻辑和茅台其实是类似的,如果你买的是二锅头,那就不要把房子和价值挂钩了,没有品质和稀缺性。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轻易地去投资房子,尤其是2022年,因为是否会有进一步政策,还不明朗,房产税的细则,也都还没有进一步落地。
但是对于普通刚需,有买房需求的人来说,该出手就出手。
房子虽说也是一种资产,但和理财投资关系不大了,这一点一定要切记。
实体投资最后聊聊,2022年的实体投资机会。
说实话,实体投资市场,总体上也是比较悲观的预期,一定要谨慎。
并不是说实体经济不好,而是实体投资,对于普通“散户”来说,并不是很友好。
好的项目落不到普通大众手里,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坑。
2022年的情况预计会和2021年雷同,很多优质项目都在资本的加持下走直营模式。
毕竟直营好控制成本,品质也比较容易控制,财务报表都比较好做,为上市铺路。
而那些走加盟模式的项目,大多都是割韭菜的模式。
很多加盟商,钱交了,经营了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要倒赔。
即便赚钱的,等到刚回本,整个品牌可能都黄了,最终能赚到钱的,真的不多。
这不能说是资本的垄断,而是资金实力决定了赚钱的可能性。
再换个角度来说,2021年,大量资本的宠儿,甚至融资十亿以上的公司,都还在倒闭。
对于没有任何技术沉淀的大众来说,做实体的投资,如果没有核心的壁垒,如果赚不到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的钱,几乎就是把钱扔水里,不会有任何的水花。
不仅是2022年,2023年,2024年,未来的实体投资,都会越来越难。
尤其是针对那些,把创业当投资的人,需要更加谨慎一些,单纯靠投钱能做起来的项目,早就被更有钱的资本给承包了。
未来的实体项目,都是在某一个领域内的专业人才和团队,才能去做的。
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请找专业的投资机构去做投资,让专业的人去做好风控。
专业的风投机构,投资的成功率虽说也不是特别高,但分散了风险后,总体的投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而你的这项投资,也从实体投资,变成了金融类的实体项目投资。
还有一些人会问,一些另类的投资,会不会有机会。
比如说,买黄金,投资比特币,或者外汇,原油,大宗商品等。
关于这一点,不去做过多的评论,本人的能力有限。
但这些偏向小众的投资,一般不会是2022年,最稳健的理财方式。
其实,每个人眼中,稳健的理财方式并不一样,而且每个人理财的目的也不一样。
有一些人的目标,是钱生钱,允许接受一定的风险。
有一些人的目标,是尽量保本,风险越低越好。
还有一些人理财的目标,是有资金规划的,那么在理财的时间周期上,就需要严格把控。
这个市场,总是有机会的,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理财不是我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去买点理财产品就可以。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应最合适的理财方式就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去投资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想要赚到超出自身认知的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回归到原点,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才是最稳健的理财方式。
现在入场晚不晚?
牛市已经来了,想入场的人怎么进合适呢,确实现在进场投资要保证不被割韭菜是一个问题,下面请仔细看一下分析和投资建议。
注:个人客观观点,不喜勿喷。
上证指数才几天就一举突破3400点,创5年最大单日涨幅,创业板指也创2016年以来新高。
再看下数据:1.5万亿成交量,160个涨停,3400点。
火爆的行情直接点燃人们的投资热情,火到什么程度呢?
嘿嘿,应该听说直接把券商app、基金app的服务器都挤爆了。
不说了,说就是牛市。
现在大盘已攻上3400点,该如何进场呢?
第一、选对合理的理财产品 ,力推基金。近几年来,市场普遍达成共识“炒股不如买基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因为炒股是门技术活,让专业的基金经理来替我们炒股,帮我们承压,规避投资大风险,贼棒!因为基金经理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背后是一个团队,有庞大的投研团队为他们投资决策提供支持,比我们小散自己单枪匹马在股市中沉浮要靠谱得多太多。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优秀的基金和基金经理。
第二、一定要分散配置。成功的资产配置,决定你90%的投资收益。秉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3400点之上更稳妥的做法是资产篮子要多元化,进可攻退可守。
房产、保险、股票、基金眼下都成了中产投资理财的标配,但大部分老百姓更多是在银行买一些基金和银行理财。
对于基金投资,更讲究配置。现在眼下市场都站上3400点了,如果你还抱着全仓货币基金,显然过于防守了。要想攻守兼备,就必须适当加大权益类基金。优秀的权益基金最大的好处就是适合中长期持有者,不心慌,持股久。
现在上证指数才3400点,距离五年前的5178.19点仍然还有相当距离,但公募基金现在已经有很多产品净值屡创新高了。
第三、心态调整好,别躁别急,别贪别惧。再说一遍,现在已经3400点,投资一定要心态平稳,“贪婪和恐惧”是人之本性,也是投资中的两大宿敌。尤其是到了现在基情燃烧的时刻,小散们按捺不住贪涨的小九九,看到这几天券商涨涨涨,就一头扎进去,最后结果不可而语。
不是大佬,但尽量也别当一颗小韭菜。
投资建议干货基金
短期的话潜伏5G和新能源基金,肯定最后会轮动得到。长期并且稳健的投资者可以先切换到中证500,避免牛市踏空。对于小白而言,牛市最好的就是买指数,根据数据统计,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长期投资指数基金都是能赚钱的。股票:一定要挑选优质股,龙头股,不要挑选垃圾股。
大金融方向。大科技方向。新题材。注:不推荐任何基金和股票。
【高能预警】
切忌满仓,市场无情,小心当韭菜被割。
如果追高,一定记得设置好风控线。
910028基金今日净值?
基金净值[2015-09-11] 1.7040东方红内需增长(910028)基金类型:混合型 成立日期:2013-05-27 基金规模:--亿份 基金经理: 张锋基金全称:东方红内需增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基金管理人: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近一周增长率1.01%近一月增长率-14.80%近一季增长率-22.79%近半年增长率13.99%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