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当初是怎么一点点扒拉明白那些股票数据的,纯新手视角,没啥高深理论,就是我自个儿摸索的过程。
刚开始,两眼一抹黑。打开那个交易软件,花花绿绿的,数字跳来跳去,啥玩意儿这是?红的绿的柱子,还有各种线,看得我头都大。真就是感觉,这玩意儿普通人能搞懂吗?
第一步:硬着头皮看 K 线
没办法,总得找个地方下手。听人说 K 线重要,我就先盯着那个看。就是那个长得像蜡烛一样的玩意儿,有红的有绿的。
我那时候就死记硬背:
- 红柱子:好像是涨,价格往上走。柱子越长,好像涨得越多?上面要是还有根细线,叫上影线,说是那天最高冲到过那里。下面有细线(下影线),就是最低探到过那里。
- 绿柱子:那就是跌。道理跟红柱子差不多,就是方向反过来。
我就这么一根一根地瞅,今天红,明天绿,后天又红... 慢慢地,大概能看出来,,这一天是涨还是跌,大概波动范围是多大。一开始就图个眼熟,知道这东西大概是干嘛的。
第二步:瞅瞅底下那堆“量”
光看 K 线感觉还是不踏实。我又注意到 K 线图底下,经常也有一排红红绿绿的柱子,短的长的都有。旁边写着“成交量”。
我就琢磨,这“量”是啥意思?后来琢磨明白,大概就是买卖多少股票。柱子高,说明买卖的人多,交易活跃;柱子矮,就说明没啥人买卖,冷冷清清的。
我试着把 K 线和成交量放一起看:
- 涨的时候(红 K 线),底下量也大(高柱子):感觉像是真有人在买,比较带劲?
- 跌的时候(绿 K 线),底下量也大:感觉像是真有人在卖,跑得快?
- 涨或跌,底下量都小(矮柱子):我就觉得这涨跌可能不太“实在”?没多少人参与。
这也不是啥定律,就是我自个儿瞎琢磨的感觉,慢慢找点联系。
第三步:看那几根“线”
K 线图上不光有 K 线柱子,还有几根不同颜色的线,弯弯曲曲跟着 K 线跑。这叫“移动平均线”,简称“均线”。比如啥 5 日线、10 日线、20 日线...
我理解的很简单:就是把过去几天的平均价格连起来,形成一根线。比如 5 日线,就是最近 5 天的平均价连线。
这玩意儿有啥用?我一开始也不懂。后来就看呗,发现价格好像经常在这几根线附近晃悠。有时候跌到某根线上好像就弹起来,有时候涨到某根线上好像就涨不动。
我就试着观察:
- 价格在所有线上面跑,而且线都朝上:感觉挺强势?
- 价格在所有线下面跑,而且线都朝下:感觉不太妙?
- 价格在几根线中间穿来穿去:我就觉得方向不明朗,看不懂。
也别太当真,这只是我当时最朴素的观察。
第四步:结合着看,形成初步感觉
后来我就不单独看某一个。打开一只股票,先看 K 线是红是绿,大概知道今天涨跌。再瞅瞅底下的成交量,看看是放量还是缩量。然后看看价格和均线的关系,是在线上还是线下。
把这些信息放一起,心里大概就有个模糊的印象:这股票现在是强还是弱?是活跃还是冷清?
比如,看到一个红 K 线,底下成交量也明显放大,价格还突破上面的均线,那我可能就觉得:“这股今天有点猛?” 反过来,绿 K 线,放量,跌破均线,我可能就觉得:“嚯,这是要往下走?”
重要提醒:我这完全是土办法,是我自己一步步看、一步步试、一步步感受的过程。股票这东西复杂得很,远不止这些。而且光看这些图表、数据肯定不够,还得解公司是干嘛的,业绩怎么样,有没有啥新闻等等。
我就是从最基础的 K 线、成交量、均线开始,硬着头皮看,看多,自然就有那么一点点感觉。别想着一口吃个胖子,慢慢来,多看多琢磨,关键是动手去看,去感受。
走到我也还在学,市场天天变,得一直看一直学。但回想起刚开始那会儿,能把这几个基本的东西看明白,对我来说就是一大步。希望我这土经验对刚入门的朋友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