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来唠唠我最近盯着的一件事儿——有个公司的股票回购,总算是搞完了。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大概几个月前,我就注意到这家公司发了个公告,说要自己掏钱买回自家公司一部分股票。当时那个公告写得挺像那么回事,计划回购多少多少股,价格上限是多少,总金额大概多少亿,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理由嘛无非就是那几条,什么觉得自家股票价值被低估了,或者是要拿来做员工激励啥的。
没啥大本事,就是喜欢瞎琢磨。看到这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这公司觉得现在股价便宜了,想自己买点托托底?”。然后我就开始留意上了。也不是说就立马冲进去买,就是放在自选里,隔三差五瞅一眼。
回购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它有个时间段。这几个月里,我就断断续续地看。有时候会看到他们又发个小公告,说“截至某月某日,我们已经买了多少多少股,花了多少钱”。看看进度条嘛人之常情。
中间过程有时候挺磨人的。股价,也不是说因为公司在买,就一个劲儿地往上涨。市场这东西复杂得很,今天有利明天可能就有个啥别的事儿给压下来了。光看“公司在回购”这个动作,不能完全决定股价怎么走。
我就是纯粹记录一下这个过程。我当时还专门弄个小本本(就是电脑里的记事本),记下他们每次公告说的回购进展数字。有时候觉得,今天买得挺多;有时候又觉得,怎么好几天没动静了?是不是钱不够了,还是觉得价格不合适了?瞎猜呗。
然后,就在前几天,终于等来了最终的公告——“关于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点进去一看,,回购期限到了,这事儿就算正式画上句号了。
我就仔细看了看最终的数据。总共回购了多少股,平均价格大概是多少,花了多少钱。然后跟我之前记的那个初始计划对比了一下。有时候,公司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计划,那还挺不错的。但也有时候,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股价涨上去了超过回购价上限了,或者就是市场情况变了,实际完成的量可能比计划的要少一些。这回我看的这家,还行,基本完成了他们说的目标。
对我来说,这整个过程看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
- 公司说要回购,是个态度,表示它可能觉得股价不贵,或者想稳定下市场信心。
- 但实际操作起来,过程会受很多因素影响,股价也不会因为它就单边上涨。
- 最终完成的情况,才是实打实的结果。完成了多少,花了多少钱,这代表了公司真正投入了多少真金白银。
这个“股票回购结束”的公告一出来,对我来说,就像是追了几个月的连续剧,总算看到大结局了。这事儿告一段落,后面股价怎么走,就得看公司基本面、市场大环境这些其他因素了。我,也就把这事儿在我那个小本本上画了个句号,又学到点东西,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