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陕煤集团,我之前还真花时间琢磨过一阵子。不是说要去那上班,就是那时候手头搞个小东西,需要了解一下本地大企业的路子,特别是这种能源化工类的巨头,想着能不能找到点合作或者配套的机会。
第一感觉就是,这家伙太大了,啥都干。煤炭是老本行,化工也搞得风生水起,还掺和着电力、钢铁、物流,甚至还有些新材料啥的。你看新闻,不是开这个会,就是定那个战略,感觉天天都在搞大动作,优化这个,整合那个的。
想摸清门路不容易
但真想具体了解点比如他们某个具体业务板块的采购流程,或者某个新项目对小供应商的要求,就有点费劲了。官网信息倒是不少,一堆动态、公告,看着都挺官方、挺全面的。可你想找点特别具体、能直接用上的信息,就像大海捞针。
我就记得那会儿,为了搞清楚他们对某种环保辅料的需求情况,我试着联系过。先是在网站上翻了半天,找相关的部门联系方式,结果要么是总机,要么就是没写具体联系人。打了几个公开的电话,转来转去,有时候接电话的人自己都搞不太清楚你问的事儿归谁管。
那感觉就像啥?就像在一个特别大的老宅子里找东西,你知道东西肯定在里面,但门太多,房间也多,每个门口都可能有人拦着问你找谁,可你又说不清具体该找谁。
后来我托了个朋友,算是拐弯抹角地搭上点线,但沟通起来还是觉得隔着好几层。对方态度挺就是说话特别“官方”,一板一眼,很多事儿都得“按规定”、“走流程”。我那小项目,灵活变动比较多,这么一套下来,感觉还没开始就得先填一堆表,开一堆会。
那事儿也就没往下深究了,主要是感觉跟他们的节奏对不上。不是说他们不就是这种大集团,有自己一套运行逻辑,特别稳,但也特别按部就班。咱们这种想快速试错、小步快跑的,可能就不太适合直接跟主体对接。
可能外围的一些子公司或者服务公司会灵活点?这个我就没再细研究了。反正那次经历让我明白,跟这种“巨无霸”打交道,得有耐心,还得找对门路,不然自己就是瞎转悠。
- 体量大,流程自然就多。
- 部门细,职责划分得清楚,但也容易造成沟通壁垒。
- 得适应他们的节奏和“语言体系”。
后来我也想通了,人家那么大摊子,肯定得稳字当头,安全、合规是第一位的。咱们搞点小创新、小尝试,还是先找些体量匹配的伙伴更现实点。这就是我那次研究陕煤集团,得出的实践心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