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我是咋学着看那啥股票走势的。刚开始我也是两眼一抹黑,看那屏幕上红红绿绿的线,跟看天书似的。
最早,就是瞎看。听别人说哪个好就瞅瞅哪个,涨了就开心,跌了就懵圈,完全没头绪。后来琢磨着这样不行,亏得不明不白的。就开始自己瞎捣鼓,找点资料看。
第一步:死磕K线图
人家都说K线重要,我就去找K线图来看。红的、绿的、长的、短的,还有带上下影线的。看了半天,大概明白点儿,红的好像是涨,绿的好像是跌(也可能反过来,看软件设置),柱子长短好像代表波动大小。
我就试着找规律。比如连续几天都是小红小绿,突然来个大红柱子,还挺长,我就觉得,欸,这玩意儿是不是要发力了?有时候确实蒙对了,跟着涨了一波。但也有时候,刚出个大红柱子,第二天直接一个大绿柱子给我砸回来,人都傻了。
后来发现光看K线形状还不行,还得看它在啥位置。比如在高位晃荡好久了,突然来个带长上影线的,感觉就像爬不动要掉头了。要是在底下趴了很久,慢慢出些小红柱子,感觉可能有点希望。但这玩意儿也不是绝对的,经常被打脸。
第二步:加上成交量一起看
后来又听人说,光看价格(K线)是“骗人的”,得看成交量,就是下面那些红绿柱子。说啥“量价配合”、“量价背离”的。我就开始琢磨这玩意儿。
试着理解:
- 涨的时候,下面的红柱子(代表成交量)也跟着变长,好像是说,大家抢着买,所以涨得有劲儿。
- 跌的时候,绿柱子变长,就是大家抢着卖,跌得也猛。
- 有时候价格涨了,但成交量没跟上,甚至缩了,我就嘀咕,这是不是假的?没多少人真看可能涨不长久。
- 有时候价格跌了,成交量也缩得厉害,我就想,是不是卖的人也少了?快没人愿意卖了?可能快到底了?
把K线和成交量放一起看,感觉比之前只看K线靠谱点儿了。但还是经常判断失误。比如放了巨量,价格却没怎么涨,或者跌不动了,这到底是啥意思?搞得我头大。
第三步:看看均线,找个大概方向
K线和成交量看久了,还是觉得太细节,容易一叶障目。然后就学着看均线,就是那几条不同颜色的平滑曲线,比如5日线、10日线、20日线、60日线啥的。
我的理解就比较糙了:
- 短期线(比如5日、10日)在长期线(比如20日、60日)上面,而且都往上翘,那大方向可能是好的,起码短期内看着还行。
- 反过来,短期线在长期线下面,都往下耷拉着,那可能就不太妙。
- 价格在均线上面晃悠,感觉像是有人托着;价格掉到均线下面,感觉压力挺大。
把均线加上去,感觉像是有了个大概的地图,不至于在K线的细节里迷路。但均线反应比较慢,等它发出信号,可能价格已经跑了好远了。
第四步:偶尔也瞅瞅基本面
折腾了半天技术图形,有时候还是觉得不踏实。比如一个股票图形走得好好的,突然一个公告,业绩暴雷,直接几个跌停板,啥技术图形都没用。所以后来也学着看看公司是干嘛的,大概赚不赚钱,行业怎么样。
虽然咱也看不懂太深的财报,但起码了解下:
- 这公司是卖水的还是炼钢的?
- 最近几年是赚钱还是亏钱?
- 它这行现在景气不?国家支持不?
比如明显亏得一塌糊涂,或者夕阳产业没啥前景的,就算图形走得再好看,我心里也打鼓,不太敢碰。感觉这像是给技术分析加个保险丝。
耐心和别太贪
看了这么多,发现,最难的是管住自己的手和心态。看准了,买进去,它不一定马上就涨,可能先横盘,甚至先跌一下,磨得你没脾气。这时候特别容易怀疑自己,然后就割肉跑了,结果一跑它就涨了,能气死人。
还有就是不能太贪。涨了不少了,觉得还能涨更多,结果一个回调就回到解放前。我慢慢学着,差不多就行,赚自己能看懂的钱,别老想着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那都是神仙干的事儿。
我就是这么一步步摸索过来的。从瞎看到看K线,再到结合成交量、均线,加上点基本面判断和心态控制。没啥特别高深的理论,就是自己瞎琢磨、不断试错、不断总结的过程。现在也不能说看得多准,但至少比刚开始心里有谱多了。这玩意儿,实践最重要,亏出来的经验才记得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