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个“中国医药”,我最近是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不是说我去研究啥高深的东西,就是家里老人身体不舒服,我全程跟着跑了一趟,才发现这里面的水还真挺深的。
跑医院和药店的经历
一开始就是挂号、看医生,这流程大家都熟。关键是后面拿药。医生开了单子,一部分医院药房有,一部分说要去外面药店买。好家伙,这一折腾,我算是把附近几家大药店都跑遍了。
第一感觉就是药是真多。 各种牌子,国产的、进口的,同一个成分能有好几种药,价格差得还不少。以前我哪关心这个,这回是硬着头皮去了解,看看成分表,问问药师,还得考虑老人的具体情况,哪个副作用小点,哪个吃起来方便点。
然后就是价格。 有些药确实不便宜,尤其是进口的或者一些新出的靶向药什么的。不过也注意到,有些基础的常用药,价格倒是还行,特别是进了医保的那些,自己掏的钱确实少了不少。这可能就是新闻里老说的,国家这几年在医药这块儿投入挺大,搞集采什么的,把一些药价给打下来了。
自己琢磨和观察
跑了几趟下来,我就琢磨开了:
- 这医药市场规模肯定小不了。你想,全国多少人,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药。光是我跑的这几家药店,人流量就没断过,而且药店感觉越开越多了。
- 竞争也挺激烈的。你看那么多药厂,都在推自己的产品,包装、宣传花样百出。同一个病,医生有时候也会给你几个选择,让你自己掂量。
- 研发这块儿好像也挺受重视。听药店的人聊天,说现在国内自己研发的新药也越来越多了,虽然咱普通老百姓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但感觉上确实选择更多了。
以前我对医药行业没啥概念,就觉得是个很专业的领域。这回亲身经历了一遭,从挂号看病到满城找药,才算是有了点粗浅的认识。感觉这个行业确实跟咱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绑得紧紧的,从预防到治疗,方方面面都离不开。
说白了,就是从一个完全的小白,通过这回实践, 被迫去了解了药品分类、价格构成、医保政策这些平时根本不会注意的东西。虽然过程挺折腾人,但也算是长了见识,知道这里面大概是怎么回事了。以后再看新闻里说医药改革、新药上市什么的,多少能有点自己的体会了。
这回实践就是围绕着“给家人买药”这件事展开的,从头到尾跑流程、做对比、瞎琢磨,对整个医药行业有了点感性的认识。虽然不成体系,但都是自己一步步跑出来的真实感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