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这个“一棚博客”的事儿。也没啥特别高大上的,就是我自个儿捣鼓的一个记录和分享想法的地儿。
为啥要整个“一棚博客”?
我就琢磨着,平时脑子里总有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或者一些实践下来的心得体会。这些东西,放久了就忘了,怪可惜的。朋友圈太杂,正儿八经写文章又觉得太费劲,不够随意。我就想着,得找个简单纯粹的地方,能让我随时把这些东西归拢归拢,不用搞得那么正式,就像在自家后院搭个棚子,随便堆点儿有用的家什,自己用着方便,有朋友来串门瞅瞅也行。
“一棚”这个名儿就这么来的。它不求多精致,多华丽,关键是实用、接地气。 我希望我的博客就像这么个棚子,能放点实在的、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
我是咋一步步弄起来的
说干就干。我寻思着这事儿不能太复杂,不然三分钟热度一过就撂挑子了。
- 定位内容: 我就想明白,这博客主要写就喜欢琢磨点实际操作的事儿,不管是工作上的小技巧,还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思考过的,都行。不求写得多高深,但求真实不虚。
- 搭建“棚子”: 选平台这块儿,我也没费太大劲。就找了个操作起来简单明了的,能让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东西上,而不是天天研究怎么排版、怎么搞插件这些乱七八糟的。越简单越能打字,能发出去,就齐活了。
- 开始码字: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也憋不出啥东西。我就强迫自己,每天不管多少,都记录一点。哪怕就是几句流水账,也比空着强。慢慢地,就养成习惯了。有时候看到个啥有意思的事儿,或者解决了个小难题,就赶紧记下来,生怕灵感跑了。
“一棚”里都有些啥
现在我这个“一棚博客”里头,东西也杂。有时候是工作上的一些复盘有时候是对某个行业现象的瞎琢磨,也有时候就是纯粹的情绪抒发,或者一些自己觉得挺有意思的小发现。我给它定的调子就是“我的实践记录本”。 不追求爆款,也不指望有多少人看,主要就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希望能给偶尔逛进来的朋友一点点启发,那就挺
写东西的时候,我也尽量用大白话,咋想的就咋说,不掉书袋,不故弄玄虚。我觉得,分享这事儿,真诚最重要。就像咱哥们几个凑一块喝酒聊天,有啥说那才痛快。
“一棚”的风格和坚持
要说我这博客有啥特点,我觉得就是“一棚”这俩字体现的:简单、直接、不装。 我不追求那些华丽的辞藻,也不搞那些复杂的版式,就是想把脑子里的东西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可能有时候话说得糙了点,条理也不是那么清晰,但保证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实在货。
运营这个博客到最大的感受就是,记录和分享真的是个好习惯。它能逼着你去思考,去时间长了,回头看看自己写过的东西,能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挺有成就感的。而且偶尔有朋友留言说从我这儿学到点东西,或者某个观点跟他想到一块儿去了,那种感觉也特别棒。
这个“一棚博客”我会一直弄下去。它就是我的一个精神角落,一个存放我实践脚印的小棚子。简简单单,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