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总念叨那个富时中国A50指数,跟A股到底是个啥关系,我一开始也是迷迷糊糊的。后来自己瞎琢磨,加上实际看盘盯梢,总算捋出点头绪。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这点实践心得。
刚开始的懵圈状态
最早接触这玩意儿,还是听一些老股民说的。他们说,晚上看看A50,就能大概知道第二天A股咋走。我那时候刚炒股,跟个小白似的,两眼一抹黑。听人这么一说,这不就是个提前预报吗?
于是乎,我就开始照葫芦画瓢。那时候,咱们A股不是下午三点就收盘了嘛我就眼巴巴等到下午五点,看那个A50期货(后来才知道那叫T+1时段)开始蹦跶。如果它涨了,我心里就乐开了花,觉得第二天我手里的股票准能跟着涨。要是它跌了,我那一晚上都睡不安稳,寻思着第二天是不是得赶紧跑路。
实践中的“打脸”与反思
可实践下来,发现这玩意儿也不是那么神准。有好几次,头天晚上A50明明涨得挺结果第二天咱们A股开盘,要么高开低走,要么干脆就不跟。反过来也是,有时候A50明明跌了,A股第二天反而还涨了。把我给整不会了,这到底是咋回事?
我就纳闷了,也去琢磨了琢磨。这一琢磨,发现了不少门道:
- 成分股不一样,但有代表性: 原来这个富时A50指数,是老外搞的,选的是咱们沪深两市里头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你想,这些大块头,基本都是行业龙头,比如银行、保险、白酒、石油这些。它们一动,对整个大盘的影响那可不小,差不多占了A股总市值的三分之一。所以说,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股的整体情况。
- 交易时间错开是关键: 最有意思的是交易时间。咱们A股是上午9点半到下午3点。那个A50股指期货,它有个T时段,基本跟咱们同步,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半。然后,它还有个T+1时段,从下午5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45分。这就厉害了!咱们A股收盘后,国际上要是有啥风吹草动,或者咱们国内有啥重要消息发布,A50就能先消化这些信息,它的走势就能提前反映出来。
我摸索出的“相处之道”
折腾了一段时间,我算是有点明白了。富时A50和A股,它俩不是简单的谁跟谁跑,更像是一种相互拉扯、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一,A50的“风向标”作用。
尤其是在咱们A股收盘后到第二天开盘前这段“真空期”,A50的走势就特别有参考价值。比如说,晚上美股大涨了,或者咱们国家夜里出了个啥利好政策,这些都会先在A50的盘面上体现出来。第二天早上,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都会瞅瞅A50的脸色,来判断一下A股开盘大概会是个什么情况。我看A50,主要是看它在咱们休市期间对各种消息的反应,用来辅助判断第二天A股开盘的情绪和方向。
第二,A股的“反作用力”。
但是,等咱们A股一开盘,情况就复杂了。毕竟A股才是“主战场”,资金量更大,参与者更多。A股自身的走势,比如某个板块突然爆发,或者市场情绪突然转变,也会反过来影响A50指数(特别是那个跟咱们同步的T时段)。这时候,就不能死盯着A50了,得看A股自身的逻辑。
第三,不能把它当成“唯一标准”。
我现在是这么看的:富时A50指数,特别是它的期货,更像是一个情绪指标和短期预期的温度计。它可以帮我们感知一下外围市场和隔夜消息对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对A股开盘阶段有比较强的指引。但它毕竟只选了50只大盘股,A股市场里还有几千只其他股票,很多中小盘股的走势跟它关联就没那么大了。
我现在的习惯是,晚上会瞄一眼A50的走势,心里有个谱,但不会完全依据它来做第二天的操作决策。它只是我分析盘面的一个辅助工具,最终还是要结合A股的整体趋势、市场情绪、板块轮动、个股基本面等等因素综合判断。
我从一开始盲目跟风,到后来自己摸索,算是对这个富时A50和A股的关系有了更实际的认识。它是个有用的参考,但绝不是万能的预测器。股市这东西,还是得自己多看、多想、多才能慢慢找到点感觉。希望我这点折腾的经历,对大家能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