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我琢磨6016699这摊子事儿的经过,纯粹是个人的一点瞎折腾记录。
初识与动机
最早注意到6016699,也没啥特别的机缘巧合。那阵子,我刚好从上一个项目里脱身出来,手头有那么点闲钱,心里也闲不住,总想着折腾点不像年轻人喜欢追那些上蹿下跳的热门股,我这年纪,就想图个稳当。6016699,一听就是个大家伙,感觉上应该不至于大起大落得太离谱,至少晚上能睡个安稳觉。
那会儿市场整体感觉有点迷迷糊糊的,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跟一锅温吞水似的。我就寻思着,这种时候,是不是那些所谓的“压舱石”能更稳当点?这6016699,不就是传说中那种“大到不会倒”的嘛虽然这话有点绝对,但当时我就是这么朴素地想的。
我的“研究”过程
我对那些复杂的K线图、财务报表,一直都是一知半解,看得头大。我的“研究”方法比较土,也比较直接:
- 看看它是干嘛的: 这第一步简单,建行嘛银行,国家的大银行,业务肯定是遍地开花,稳定是稳定,但要说爆发力,估计也就那样。我琢磨着,赚大钱可能指望不上,但至少亏得底儿掉的风险小点。
- 瞅瞅股价走势: 我就拉开K线图,也不看啥复杂指标,就看看大致的波动范围。那段时间,它好像一直在一个区间里晃悠,跌也跌不到哪去,涨也涨不了太高。有点像那种老牛拉破车,慢吞吞的。
- 听听周围人咋说: 办公室里、老友聚会,偶尔也会聊到股票。关于这种大盘蓝筹,大家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就是“稳”,但“慢”。有人说适合养老金买,年轻人别碰,嫌它耽误工夫。
- 关注点“基本面”: 我也学着看了点所谓的基本面,无非就是看看新闻,了解下银行最近有没有啥大政策影响,盈利能力怎么样。银行嘛只要经济别崩,总归是有钱赚的,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整个过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股票像个闷葫芦,不怎么爱出风头。 你指望它给你惊喜,难;但你要是想图个心里踏实,似乎也还行。
决策与后续
纠结了一阵子,主要还是在“稳”和“收益率”之间找平衡。我想,算了,少赚点就少赚点,别把这点养老本折腾没了就行。于是我就在它某次看起来跌得差不多,感觉有个支撑的时候,试探性地进了一点点。
也没啥特别的操作,就那么放着。涨一点,心里乐呵一下;跌一点,也就那么回事,反正仓位也不重,影响不了吃喝拉撒。市场稍微回暖了一点,它也跟着晃晃悠悠涨了那么一小截。我一看,哟,还行,比放银行活期强点。然后就在一个自己觉得差不多的高点,给出了。
整个过程,没啥惊心动魄的,就跟白开水一样。 没赚大钱,也没亏可能这就是我这种“老年人”心态的投资,哈哈。
为啥当时会这么选?跟一段经历有关
你可能觉得我这操作挺没劲的,一点都不刺激。这跟我那段时间的状态有很大关系。
那是在我上一个创业项目黄了之后。当时真是焦头烂额,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项目还是没救回来。遣散团队的时候,看着大家伙儿失落的眼神,我心里真不是滋味。那段时间,人特别颓,感觉整个天都是灰的。以前总想着搞点大事,赚笔快钱,结果,现实啪啪打脸。
项目失败后,我赋闲在家好几个月。一开始还想着东山再起,天天看各种行业报告,找新的风口。结果越看越迷茫,感觉自己像个没头苍蝇。老婆看我天天唉声叹气的,就劝我:“要不先歇歇,找个稳定的工作干干,别总想着一步登天。”
我嘴上不说,心里也开始反思。以前那种激进的想法,确实不太适合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了。风险承受能力,远不如年轻那会儿了。那段时间我看待很多事情的心态都变了,包括投资。以前可能还会追涨杀跌,梦想着抓个涨停板,但经历过一次失败后,就特别渴望“确定性”和“安全感”。
当我看到6016699这种股票的时候,虽然明知道它可能涨得慢,甚至不怎么涨,但它那种“稳重”的气质,反而特别吸引我。我需要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一种“不会轻易失去”的感觉。
现在回过头看,那段经历虽然挺难熬,但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做事情,不能总想着走捷径,脚踏实地可能更重要。投资也是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至于6016699,它就像我那段低谷期的一个小小的注脚,平淡,但真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