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就是关于“冰轮环境有潜力吗”这个话题。平时就喜欢瞎琢磨,看到点啥就想扒拉扒拉,看看背后有啥门道。这回关注到冰轮环境,也是个挺偶然的机会。
一、为啥会关注到这家公司?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我不是回了趟老家嘛老家那边这几年搞新农村建设,环境确实比以前好多了。但我发现个事儿,就是一些老的厂子,特别是以前那种小作坊升级改造的,在节能降耗这块儿,好像还是差点意思。跟我一发小聊天,他现在就在一个食品加工厂干,他说他们厂里那制冷设备,还是好些年前的,电老虎一个,夏天那电费蹭蹭涨,老板也头疼,想换又觉得一次性投入大。
回来之后,我就对这个“节能环保设备”上了心。心想,现在国家不也天天喊“双碳”目标嘛这肯定是个大方向。我就寻思,哪些公司是干这个的,而且是实打实有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二、我是怎么扒拉冰轮环境的?
我就开始在网上瞎搜,一开始也没啥头绪,就搜什么“工业制冷”、“节能改造”、“碳捕集”之类的关键词。搜着搜着,这个“冰轮环境”就跳出来了。我一看,嚯,这公司名字里带“环境”俩字,应该跟环保有点关系。
第一步,先看它是干啥的。
我大致浏览了一下它的官网和一些公开资料。发现这家公司历史还挺悠久,最早是搞制冷设备的,像是冷库、中央空调啥的。这块儿算是它的老本行,技术积累应该挺厚实。
第二步,看它现在在干有啥新花样。
深入了解了一下,发现它不光守着老摊子,还在搞一些新东西。比如,它们提到了在“存量市场升级”和“增量市场加速”方面下功夫。啥意思?我理解就是,老的设备要搞节能改造,这是“存量升级”;新的需求,比如现在热门的氢能源、碳捕集技术(CCUS),它们也在布局,这就是“增量市场”。
- 我特别留意到它们在“碳捕集”和“氢能源设备”这块的动作。因为这两个方向,确实是未来能源和环保领域的大热门。如果真能做出点名堂,那想象空间可就大了。
- 还有就是,它们好像还想往“海洋”和“高温领域”拓展业务。这个我也觉得挺有意思,说明公司不保守,还在想办法开辟新战场。
第三步,看看别人咋说。
自己看完了,还喜欢参考参考别人的看法。就去搜了一些机构的研报,行业分析之类的。这些东西也就是参考,不能全信。我看有些分析提到,这家公司在气温控制领域算是龙头企业了,技术底子不错。但也有些提到,短期内可能资金关注度不高,或者市场竞争也挺激烈。
三、我琢磨出来的“潜力”在哪?
综合我扒拉到的这些信息,我自己琢磨了一下:
政策东风。 “双碳”目标是国家战略,节能环保是大势所趋。冰轮环境干的这些事儿,很多都跟这个大方向契合。有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就
技术积累。 毕竟是老牌企业,在制冷、温控这块儿有几十年的底子。搞新技术,也不是完全从零开始,很多东西是相通的。这种技术积淀,是新公司很难比的。
新业务的想象空间。 像碳捕集、氢能产业链相关的设备,这些都是未来的星辰大海。虽然现在可能还在投入期,或者市场还没完全爆发,但一旦起来,那增长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风险也不能不考虑。 新业务能不能顺利推广?市场竞争那么激烈,能不能杀出来?这些都是未知数。我看有些数据说,短期可能资金关注度不高,这可能也说明市场对它新业务的爆发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四、我的实践结论与记录
回到最初的问题,“冰轮环境有潜力吗?”
我个人的实践记录和感受是:有!但这个潜力需要时间去兑现。
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夜暴富的题材股,更像是一个稳扎稳打,然后慢慢在新领域寻求突破的“潜力股”。它的发展更依赖于整个节能环保产业的推进,以及它自身新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
我把我的这些思考过程记录下来,主要是分享一下我这种普通人是怎么去了解一家公司的。大家看个乐呵就行,千万别当成什么投资建议。我就是对这些行业趋势和公司发展有点兴趣,喜欢自己动手去琢磨琢磨。毕竟多了解点东西,总没坏处,对?
今天就先唠到这儿,下次有啥新发现再来跟大家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