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又来跟大家唠唠嗑了。最近我一直在琢磨这个“成交量分析”,都说这玩意儿能看出不少门道,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分享一下我自个儿瞎琢磨的一些过程和体会。
刚开始接触这玩意儿的时候,我也是一头雾水。听那些“大神”们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量是价的先行指标”,“天量见天价,地量见地价”,听着都挺玄乎。我心想不就是一堆红红绿绿的柱子嘛能有那么神奇?
我就是简单粗暴地看。哪个柱子高,就觉得哪个票要火,赶紧跟着掺和一脚。结果?别提了,基本上就是“冲锋号一响,我就站山岗”。追涨杀跌,忙活半天,账户里的数字反倒是越来越难看。那段时间,真是吃了不少亏,心里也挺憋屈的,觉得这玩意儿是不是就是忽悠人的。
后来有一次,也是亏得有点狠了,那段时间行情也不咋地,天天在家也没啥事干。我就琢磨,不行,我得把这成交量给整明白了。我就找了些资料看,但光看那些理论,还是云里雾里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事儿还得自己下水试试。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自己的“实践”。我找了几只我比较熟悉的票,也不急着买卖,就是天天盯着它们的成交量和价格变化看。我弄了个小本子,每天开盘前看看昨天的量柱子有多高,K线是啥样的,收盘后再仔仔细细记下今天的量和价,然后自己在那儿画道道,做对比。
比如说,我发现有些票,价格明明在涨,但那个成交量的柱子,却一根比一根短。我一开始还纳闷,这涨得不是挺好嘛后来吃了几次亏才明白,这种涨没啥劲儿,可能就是“空涨”,看着热闹,指不定哪天就给你掉下来了。 这种时候,我就特别小心,不敢轻易进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价格跌了挺长时间了,突然有一天,成交量“嘭”地一下放出个大大的绿柱子,甚至比之前涨的时候红柱子还高。我一开始也害怕,觉得这是不是要崩盘了?后来我慢慢观察,发现有时候这种“恐慌性抛盘”砸出来的“巨量”,反倒可能砸出个“坑”来。 也不是绝对的,还得看后续几天量能不能慢慢缩下来,价格能不能稳住。
我记得有段时间,我重点观察一只票。它在底部磨叽了很长时间,成交量也一直小得可怜,跟蚊子腿似的。突然有一天,它那个成交量猛地就起来了,比平时大了好几倍,价格也跟着往上拱了拱。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这可能是个机会。但我没急着动手,我就继续观察,看看这量能不能持续。 果然,后面几天,量虽然没第一天那么夸张,但也明显比之前活跃,价格也稳步往上。这时候我才小心翼翼地跟了点儿。
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比如在高位看见放巨量,以为还要往上冲,结果人家是边拉边出货,我一进去就成了接盘侠。这种教训多了,慢慢也就学乖了点。 知道高位放量滞涨不是啥好事儿,得赶紧留个心眼。
我这实践下来,感觉成交量这东西,确实不是单独看的。你得把它跟价格走势结合起来,还得看它在什么位置放量,是持续的还是突然一下。 而且不同类型的票,成交量的表现可能也不太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说,这成交量分析,真不是看看书、听几句口诀就能玩明白的。关键还是得多看盘,多琢磨,多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去 没啥秘籍,都是一点点试错,有时候甚至是亏钱亏出来的经验。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以后有啥新体会再来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