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践记录:扒拉林园那三只医药股
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林园,他老人家看好的那几只医药股。就喜欢自己动手去捣鼓捣鼓,听别人说再多,不如自己走一遍瞧瞧。
一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林园这老爷子天天念叨人口老龄化,三大慢病啥的,听着都玄乎。后来我寻思,不能光听他说,得自己去看看他到底在鼓捣啥名堂。于是我就开始了我这个“实践”过程。
第一步:搞清楚他到底看重啥
我先是翻了些他以前的讲话,访谈,零零碎碎的资料。发现他老强调一个东西,就是“毛利率”。他说他最爱看毛利率高的公司。行,这个点我记下了。然后就是那个“三大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这些,说是人口老龄化了,这些病就多了,药就好卖。听着也有点道理。
他还老提一个词儿,叫“垄断”,还有“成瘾性”。这词儿听着有点吓人,但我理解,就是那种别人轻易替代不了的,用了就离不开的。就像他说的,有些药,你吃了就得一直吃,或者说这牌子就是牛,别人仿不出来。
第二步:对着名单挨个瞅
有了这些“指导思想”,我就开始找他提过的那些医药股。网上信息也多,乱七八糟的。我就挑了几个他反复提,而且名气也比较大的,重点观察。
我记得当时重点看了这么几个:
- 片仔癀:这个是真厉害。我专门去查了下,那玩意儿是国家保密配方,独一份儿。这就符合他说的“垄断”了。而且很多用过的人都说属于那种口碑相传的。毛利率也确实高得吓人。
- 同仁堂:老字号了,这个不用多说。我特别留意了他提到的“同仁堂国药”,说是符合他那个“婴儿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的说法。我想了想,同仁堂这牌子确实硬,很多中老年人特别认。有些调理身体的药,一吃可能就是长期吃,也算有点“成瘾性”或者说是“依赖性”。
- 达仁堂:这个也是老牌子,跟同仁堂有点类似,也是做中药的。我瞅了瞅,也是在一些慢性病用药上有自己的东西。
还有像什么健民集团,华润三九,以岭药业,也都扫了一眼。特别是以岭药业,听说马云都重仓了,不过我主要还是聚焦前面那几个更符合林园核心逻辑的。
第三步:自己动手分析,不能光听
光看名字不行,我这人手笨,不太会看那些复杂的财务报表。我就用最土的办法,去那些公司的官网看看他们的主打产品,去药店问问这些药卖得怎么样,甚至还去一些论坛看看病人对这些药的评价。
比如片仔癀,我就了解到它不仅仅是药,还有点保健品的意思,送礼也多。同仁堂,安宫牛黄丸这些,那都是家里常备的急救药,也是硬通货。
然后我就对照林园说的那些标准:
- 高毛利:这个数据我还是会查的,这几个确实毛利都不低。
- 垄断性:片仔癀的独家配方算一个,同仁堂这种百年老字号的品牌壁垒也算。
- 成瘾性/需求刚性:慢性病用药,长期调理,这些都算。
- 三大病领域:这些公司很多产品都跟心脑血管、肝病、糖尿病这些沾边。
我的“实践”成果
经过这么一通折腾,我对林园看好的那几只医药股,特别是片仔癀、同仁堂(国药),还有像达仁堂这类,算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再是模模糊糊听个概念了。
我发现,他选股确实有他的一套逻辑,就是抓住“行业+垄断+成瘾(或者说持续需求)”这个核心,再结合高毛利这些财务指标。这套方法说起来简单,但真要自己去一个个公司分析、对比,还是挺费劲的。
我这只是个小散户的实践记录,自己瞎琢磨,不成什么气候。投资这事儿风险大,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就是分享一下我这个从头到尾自己去了解、去分析的过程。关键还是得自己想明白,自己看清楚才行。今天就先唠叨到这儿,下次有啥新发现再跟大家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