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伙儿,今天聊聊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就是中国中车为啥被上证50给踢了。这事儿,也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新闻,但你要是像我一样,平时喜欢瞎琢磨这些股票市场的事儿,估计也会有点好奇。
最初的疑问:咋回事儿?
我记得那是前一阵子,具体哪天忘了,反正就是在财经新闻里头瞟到一眼,说上证50名单要调整了,中国中车要被调出去。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为啥?”。在我印象里,中车这可是“国之重器”,高铁名片,体量那么大,咋就被踢了?
这上证50,简单说就是挑上海股市里头那些个头大、买卖活跃的50只股票,算是个风向标。被踢出去,一般人都会觉得,这公司是不是最近不行了?或者至少是,没以前那么“受待见”了。
我的探究过程:东拼西凑找线索
有了这个疑问,我就开始琢磨了。咱也不是啥专业分析师,就是凭着一股子好奇劲儿,东看看西瞅瞅。
第一步,我先确认了下消息的真实性。
有时候新闻嘛传着传着就变味了。我特地去翻了翻交易所的公告,还有一些比较权威的财经资讯。还真是,公告里白纸黑字写着,调整名单里确实有中国中车。记得好像是9月份那会儿正式生效的,有人说“实锤了,9月21号踢出”,具体日子我没细究,反正就是那段时间的事儿。
第二步,我就想,为啥会被踢?
一般来说,被踢出这种指数,通常有几个原因:
- 市值或者自由流通市值下来了: 可能公司整体盘子小了,或者能自由买卖的股票少了,不符合指数的门槛了。
- 流动性不行了: 就是买卖不活跃,想买买不着,想卖卖不掉,那指数也不喜欢。
- 行业代表性或者业绩不行了: 就像有人说的,“个股调出上证50,说明公司业绩落后,跟不上市场”。
第三步,结合中车的情况分析。
我就想,中车这家伙,按理说体量在那儿摆着。而且我经常看到新闻说它签大单,什么“近期签订了超547亿”的大合同,看着挺风光的。业绩应该不至于差到被踢?
然后我就去看它的股价走势,还有一些股民的讨论。这一看,好像明白了点
股价嘛这几年确实不咋地,有点温吞水,甚至可以说是趴着不动。不像有些热门股,蹭蹭往上涨。这可能就影响了它的市值排名和流动性表现。
再看股民的讨论,那可真热闹。我看到有些小散户挺着急的,有的人说:“呆比样儿,你就是让50多万散户一人买10万股也拉动不了中车!” 还有的人互相打气:“我们散户团结一致,一起买入,不要卖就不会跌了。” 这说明说明散户对它又爱又恨,但股价就是不给力,可能机构资金不太看或者说,整个盘子太重,散户那点力量确实杯水车薪。
我还注意到有人提到股东人数,说“这个还没剔除,难怪中国中车的股东人数没增加。看来,3季度的月是关键了。” 这可能也反映出市场对它的信心问题,新进的资金少了。
我的理解和总结
综合这些信息,我自个儿琢磨着,中车被踢出上证50,可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更像是一个综合结果:
- 股价长期表现平平: 这直接影响了市值和在指数中的权重。虽然订单不少,但没能有效刺激股价。
- 市场关注度可能下降: 跟那些新兴产业、热门概念比起来,中车这种传统制造业巨头,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那么吸引眼球了,资金追逐的是热点。
- 指数本身的调整机制: 上证50是要优中选优,保持其代表性的。当其他公司表现更抢眼,符合纳入标准时,排名相对靠后或者表现不佳的自然就会被调整出去。
这事儿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市场行为和指数编制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说中车这家公司本身出了天大的问题,更可能是它在特定阶段的股票市场表现,没能跟上上证50指数的要求。被调出去,短期内对股价可能会有点心理上的压力,担心所谓的“踩踏出逃”,但长期怎么样,还得看公司基本面和未来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瞎琢磨的整个过程,不一定都对,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路。大伙儿有啥看法,也欢迎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