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虹软科技这家公司怎么样,正好我之前因为一些项目上的事情,加上自己也琢磨着换个环境,所以好好研究过一阵子,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我的实践过程。
初识虹软:从手机拍照说起
一开始我对虹软也没啥概念,就知道它是个搞技术的。后来我发现,我们手机里那些美颜、夜景模式,背后很多都有虹软的影子。他们就是专门搞图像算法、计算机视觉这块的,算是幕后英雄。你想想,现在哪个手机拍照不那基本就卖不出去了。所以虹软在这块市场,那是相当有话语权的。我那时候就寻思,这家公司既然能给这么多大牌手机厂供技术,肯定有两把刷子。
深入了解:不只是手机,还有智能汽车
后来我再往深了扒拉,发现虹软不单单是做手机视觉方案。他们也开始往智能汽车领域使劲了。比如驾驶员疲劳检测、舱内监控什么的,这些提高安全性的功能,背后也需要大量的视觉技术。这点我觉得挺有远见的,毕竟汽车智能化是个大趋势。当时我就琢磨,这块业务要是做起来,那想象空间可就大了去了。我就更仔细地去搜集他们的信息,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布局的。
我的“实践”:琢磨他们的技术和产品
那阵子我为了搞清楚他们到底牛在哪,就特意去他们官网(这里不能放链接哈)翻了翻,看了看他们公开的一些技术白皮书,还有一些行业报告。我发现他们手头专利不少,研发投入也挺大。主要就是提供一整套的视觉解决方案,给那些设备厂商用。说白了,他们不做具体的手机或者汽车,而是给这些产品的“眼睛”和“大脑”提供技术支持。
我还试着去找了找他们有没有开放一些SDK或者Demo啥的,想看看实际效果。因为我本身也搞点开发,对这些技术细节比较感兴趣。虽然不是所有东西都对外开放,但从能看到的一些介绍和演示来看,感觉他们在图像处理、人脸识别、物体检测这些方面,确实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比如他们的人像虚化算法,在一些手机上表现就挺自然;还有那个夜景拍摄,能把黑乎乎的场景拍亮点,噪点还控制得不错,这背后都是硬功夫。
我也去一些开发者社区和论坛上转了转,看看有没有用过他们方案的同行怎么说。反馈嘛有褒有贬,这很正常。主要还是看具体需求和集成情况。但技术实力还是受到认可的。
一些个人感受和总结
经过这一番折腾和了解,我对虹软科技形成了这么几个印象:
- 技术积累挺深厚: 这点没得说,毕竟在视觉领域耕耘这么多年,没点真东西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在移动端,能做到那么高的市场占有率,技术肯定是核心竞争力。
- 业务方向清晰: 专注于视觉,然后从手机拓展到汽车,再到其他智能设备,路子走得还算稳。他们不是那种什么热就追什么风的公司,这点我觉得挺
- 比较低调: 可能因为是To B业务为主,大众对他们品牌认知度可能不如那些直接做消费者产品的公司。但行业内名气还是有的,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类型。
- 挑战也不小: 视觉AI这个赛道,竞争也激烈得很。国内外都有不少厉害的玩家,技术迭代又快,不持续投入和创新,很容易掉队。怎么保持领先,是个大问题。
我那阵子研究下来,感觉虹软科技算是一家有技术实力、方向也比较明确的公司。他们提供的视觉解决方案,确实解决了很多智能设备在“看”和“理解”世界方面的痛点。不过具体怎么样,还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是想找工作,还是想找合作,或者只是单纯了解下行业。我这里就是分享下我当初为了搞明白它,都做了哪些功课,看了些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