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又来跟大家唠唠嗑了。今天咱们聊点刺激的,就是那个大伙儿都眼馋的“10倍潜力科技股名单”这事儿。这玩意儿真不是拍脑袋就能出来的,也不是听哪个大神吹吹牛就能找到的。我自个儿也是摸爬滚打过来的,交了不少学费,才慢慢琢磨出一点点门道。
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是瞎蒙。看到哪个概念火,就一头扎进去,结果?往往是高位站岗,成了“韭菜”。后来亏得多了,才开始反思,这事儿不能这么干,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的第一步,是先框定范围。科技股那么多,你不可能一个个都去看。我就寻思着,这科技股,风口很重要。你得看大方向,啥热乎,国家政策支持未来发展趋势是比如这几年,人工智能(AI)、数字经济这块儿,那真是火得不行。我就把注意力先放到这些领域。
然后,第二步,我就开始在这些领域里头“淘金”。怎么淘?主要看几个方面:
- 看公司是不是真有技术含量。不是说蹭个热点就行,得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专利,有研发投入。那种靠吹牛皮的公司,我是不碰的。
- 看公司在行业里的地位。是不是细分领域的龙头?有没有定价权?市场份额怎么样?比如我之前关注过像那个歌尔股份(002241),虽然最近有点波折,但它在声学领域确实是顶尖的,这种就是曾经的科技白马。还有像上海新阳(300236),搞半导体材料的,也算是个头部企业。
- 看业绩增长潜力。光有技术不行,还得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润。我会去看它的营收增长、利润增长,还有未来的业绩预测。比如之前提到的一些AI数字经济相关的,像中国科传、剑桥科技,还有搞游戏的汤姆猫,市场对它们的增长预期就比较高。
- 看有没有机构关注,但又不能太多。这个有点玄学,但也是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有些票,如果十大流通股里机构特别少,甚至没有,一旦被市场发现价值,那涨起来可能就特别凶。这个风险也大,得自己把握。
筛选与跟踪
基于上面这些想法,我就开始大量地阅读研报、看公司财报、关注行业动态。这个过程挺枯燥的,得有耐心。我通常会建一个股票池,把符合初步条件的公司都放进去。
比如说,在半导体这块,我就特别留意了像北方华创,它是搞半导体基础产品的,国内高端电子工艺装备的供应商,这玩意儿技术壁垒高。还有芯片领域的三安光电、中颖电子,前者是芯片龙头,后者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前看它三季度的业绩,同比增长也挺猛的。
然后,就是持续跟踪和动态调整了。放进股票池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我得天天看它们的消息,看股价走势,看基本面有没有变化。如果发现哪个公司不及预期,或者出了啥黑天鹅事件,就果断移出观察名单。
举个例子,就像之前说的,有些票,比如提到过的中核科技,可能一开始比较低调,但后来慢慢走强。而有些可能开始活跃,但后劲不足,比如提到的江苏神通。这种变化都得及时捕捉。
才慢慢形成我心中的那个“潜力名单”。这个名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在变,公司也在变,我的名单也得跟着变。
一点心得体会
整个过程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找这种所谓的“10倍潜力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对行业有深入的理解,对公司有细致的分析,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和一点点运气。
我分享的这些,也就是我自个儿的一些实践和琢磨,给大家伙儿提供个思路。你们可千万别直接抄作业,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话是老生常谈,但绝对是真理。我这也不是推荐股票,就是把我自个儿琢磨事儿的过程给大家摆一摆,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启发。
最终能不能成,还得看各自的眼光和运气了。反正我是觉得,只要坚持学习,不断总能慢慢提高自己的命中率。今天就先聊到这儿,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别的实践心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