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琢磨大盘指数这事儿,纯粹是因为亏惨了。去年冬天,我瞎买了几只股票,想着能赚点零花钱,结果大盘指数一掉,我的账户也缩水了五成多。当时我连大盘指数是啥都不知道,就知道跟着感觉走,追个热股,结果摔得狗啃泥。
我的投资失误从头来
那天亏钱后,我直接坐在沙发上发呆,心里堵得慌。打开投资APP一看,大盘指数就像过山车,一个劲往下掉。我赶紧问朋友:“大盘指数到底怎么回事?”朋友只说“就是股票市场整体水平”,但我还是一头雾水。于是第二天我就开始折腾:先翻旧报纸,再上网瞎搜视频,结果越看越糊涂。那些专家讲的术语太绕了,什么“PE值”、“GDP”,我一个也没懂。
后来我一狠心,把过去半年的炒股记录全拿出来复盘。翻手机截图、打印账单,忙活了整整一星期。我发现大部分亏损的日子,大盘指数都在下降。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大盘指数就像天气预告,能提前猜市场走势。
揭秘三个关键点的研究过程
为了弄明白大盘指数的影响点,我先从最基本的问题下手:大盘指数是什么?就是所有股票的平均水平,比如常说的沪深300。然后,我试着找影响因素。第一步,我翻烂了各种论坛和博主分享,但说得零零散散。第二步,我干脆自个儿做实验:每天盯盘,记录大盘指数变化和新闻事件。干了一个月,累成狗,但发现了规律。
- 第一关键点:经济大环境变化。比如政府政策,像降息或加税。我亲眼见证过:去年12月,政府说“支持中小企业”,大盘指数立马蹭蹭涨。但如果碰到加息消息,指数就往下砸。
- 第二关键点:公司整体表现。这涉及到一堆股票的健康程度。我对比了财报季:公司赚钱多的时候,指数就稳;但如果大公司集体亏钱,指数就滑得像溜冰。
- 第三关键点:市场人心浮动。说白了就是股民情绪。我试过瞎传坏消息在群里,结果指数就跟着掉;反过来说利指数又上去。这玩意儿比天气预报还飘。
这些点不是书上看来的,是靠我一手一脚折腾出来的。比如市场情绪这点,我故意试了好几次,发现真能影响到我的小账户。
的实现:避免踩坑
整明白后,我开始调整策略。每次想买股票前,先查大盘指数趋势。经济大环境紧张时,我就捂紧钱包;公司财报好时,我就偷偷进点货。今年春节后,我就这么操作了一回——躲开了一次大跌,还小赚了点。
为什么我能坚持分享这些?因为去年亏钱那会儿,我差点儿喝西北风。当时老婆怀孕辞职,我又失业,存款花光了。医院账单堆成山,我硬着头皮找朋友借,结果人家翻脸不认人。打电话过去,都是“你打错了”;微信好友全删了,搞得我像孤魂野鬼。好在那阵子,我窝在小图书馆看书,慢慢搞懂大盘指数。现在成了习惯——每天记录心得,写在本子上,再发出来。
折腾这么久,我现在投资前都先看大盘指数,别瞎跟风。生活就是教训堆出来的,分享完了,心里也踏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