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睡醒刷手机,看见群里有人聊化纤材料涨价,突然想起来最近家楼下窗帘店生意特别火,用的不都是涤纶丝么?这桐昆不就是搞这个的龙头?顺手点开炒股软件,那绿得发慌的自选股里就它红得刺眼,干脆打开电脑仔细扒拉扒拉。
第一步:先摸清这公司底细
直接搜“桐昆股份是干啥的”,好家伙,原来它家涤纶长丝产量排全球第一,化纤行业扛把子!最近PTA(这玩意儿是涤纶的原料)价格跌得挺猛,但涤纶丝价还挺稳,这不就是成本降了卖价没咋动嘛厂家赚头肯定大了。再翻它最新财报,一季度赚了仨亿多,虽然比去年差点儿,但同行更惨的比比皆是。心里琢磨:行业老大+成本下降,这基本面好像有点意思。
第二步:抓几个同行来比划比划
光看它一个哪行?得找个参照物!立马在软件里敲“化纤板块”,哗蹦出一堆。挑了几个眼熟的:恒逸石化(也是大块头,搞炼化一体的)、新凤鸣(跟桐昆业务贼像,都搞涤纶丝的)、荣盛石化(大炼化巨头)。想着大环境不再拽个巨无霸中国石化进来垫背,总不至于比它差?
第三步:关键数据摆上台面
直接上硬的,就看几个最实在的:
- 市盈率(PE):现在价格是它一年赚的钱的多少倍?越低越“便宜”。
- 市净率(PB):股价和它净资产的比值,同样越低感觉越“安全”。
- 毛利率:卖东西能赚多少钱的比例,越高说明越有“赚头”。
对着电脑屏幕挨个抄数据(真心累!):
- 桐昆股份:PE不到10倍(才9.5倍左右),PB才1倍出头(1.2左右),毛利率一季度有5%多点。
- 恒逸石化:PE看着也低,8倍出头,但PB到1.5了,毛利率才2%多,比桐昆少一大截。
- 新凤鸣:PE也10倍上下,PB也是1.2左右,跟桐昆贼接近,毛利率稍微差点儿,4.7%。
- 荣盛石化:PE?负数!赔钱的!PB倒是1.1左右,毛利率也是负的。
- 中国石化:巨无霸就是稳,PE不到8倍,PB不到0.7!但这毛利率...炼油大佬确实苦,才6%左右。
第四步:拿计算器一顿乱敲
这么一摆出来就有点意思了:荣盛还在亏钱,直接叉掉;恒逸看着PE低,可赚得少(毛利率低),资产还有点“贵”(PB高)。中石化那是真稳当,PB低得离谱,像个打折的胖子,但人家盘子太大了,弹性小,化纤这点风吹草动对它就是毛毛雨。
最纠结的是桐昆和新凤鸣,俩简直双胞胎!业务像,规模也接近,PB几乎一样(1.2 vs 1.1)。但仔细看:桐昆毛利高一丢丢(5% vs 4.7%),在行业这么冷的时候还能多赚点,龙头优势这不就显出来了?还有更关键的一点:桐昆PE现在是9.5倍左右,新凤鸣是10.5倍左右。相当于赚差不多的钱,桐昆股价相对更“便宜”!
结果出乎意料
我一开始以为新凤鸣这种“小弟”可能会更便宜点,想着捡个漏,结果数据啪啪打脸。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大家还是更认龙头桐昆,愿意给稍微好点的估值(体现在PE稍高一点点?),但算下来反而是它PE更低,而且赚得还多点!这性价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更逗的是,我刚比完第二天,桐昆蹭蹭涨了点,新凤鸣倒没怎么动,市场大爷有时候还挺给面子哈!
所以结论挺简单:在化纤这堆股票里,论“划算”,桐昆确实算拔尖的。不过话说回来,数据是死的,市场是活的!这个“划算”是短期的比较,股票不是菜市场买菜,图便宜没用。这东西还得随时盯着原料(PTA)价格波动,还有整个经济环境。朋友昨天还微信问我现在买啥我直接把对比截图甩过去:“你自己瞅瞅,桐昆是不是有点意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