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刷视频看见北大荒纪录片,一堆老农民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地里抡铁锹,看得我直挠头:这苦了唧的精神现在有啥用?结果领导突然在部门群里转发学习文件,要求每人写篇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我当场就想撂键盘。
第一次尝试:看书看得眼冒金星
我琢磨着先搞点理论知识垫底,连夜下单三本北大荒历史书。第一本翻开全是政策文件复读机,满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看完跟喝白开水似的。第二本倒是有故事,可那些开垦细节写得跟农业教科书一样,啥土壤酸碱度、垦荒设备型号,看得我眼皮直打架。第三天盯着第三本发黄的知青日记,满篇“灵魂洗礼”“热血青春”,急得我差点把书扔窗外去——这玩意儿咋落地?
第二次折腾:体验式学习冻成狗
狠心买了张去黑龙江的机票,特意挑了个零下十五度的周末。裹成粽子站北大荒博物馆门口,刚想酝酿情绪,保安大爷直接挥手赶人:“闭馆维修!”。不死心跑郊区找农场,眼前全是联合收割机轰隆隆跑,穿貂的大哥叼着烟指挥装粮,跟纪录片里完全两码事。我蹲田埂上啃冻硬的面包,西北风刮得耳朵快掉了,突然悟了:这年头谁还人肉开荒?机械都自动驾驶了! 回去路上喷嚏打得震天响,发烧三天。
转机在菜市场
病刚好就被媳妇踹去买菜,瞅见卖黄豆的大爷三轮车陷泥坑里。老头招呼也不打,抓起麻袋往肩上一扛,深一脚浅一脚往摊位挪。我赶紧帮着推车,随口问:“您这把年纪还干重活?”大爷抹把汗咧嘴笑:“北大荒下放那会儿,两百斤豆子天天扛!现在这点算”顺手塞给我一把裂口的黄豆:“别看卖相差,熬粥香着!”
那黄豆煮完满屋喷香。我盘腿坐沙发上突然开窍:啥精神不精神的,不就是摔坑里自己爬、手上裂口拿泥巴糊上继续干的狠劲儿吗?隔天写报告彻底跑偏:
- 方案被毙?学大爷扛黄豆——别废话直接改第十版!
- 同事甩锅?想想荒原狼群——抄家伙组团干别矫情!
- 加班到凌晨?对比零下铲冻土——吹空调写代码简直度假!
现在看见“精神”俩字再也不怵了,管他北大荒还是南大荒,本质就是把破事嚼碎了咽下去,还特么能笑出声的本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