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发了工资又剩两千多闲钱,想想丢余额宝不如试试基金,结果打开软件直接懵圈——光是中银系基金就蹦出来几十个,活像超市里摆满货架的可乐,鬼知道选哪罐喝了不窜稀。
第一步:抡起手机查老底
戳开手机银行搜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结果页面滑了五屏还没见着注册信息。气得我直接跳转浏览器狂敲官网地址(这步耗掉二十分钟),终于在犄角旮旯里扒拉到营业执照号。
接着拽出证监会的基金公司名录当照妖镜。好家伙,输入框粘贴完公司全名就卡死,换成简写“中银基金”才刷出记录——2021年注册金干到1个亿,管理规模排进前二十,悬着的心放回肚子。
- 血泪教训1:官网查股东背景像玩密室逃脱,得把中国银行控股84%这条线索挖到底
- 血泪教训2:监管平台系统比塞班手机还卡,简写比全名好使
第二步:跟客服斗智斗勇
看完冷冰冰的数字还是不踏实,抡起电话就怼客服热线。第一个妹子把官网介绍念得跟语文课本似的,逼得我祭出杀手锏:"说人话行不?"
转接三次终于逮着个明白人:"咱家货基跟股票基金压根不是同一拨人管,债券团队老张去年还拿过金牛奖..." 突然理解为啥有人买基金像抽盲盒——前台跟后厨根本对不上号!
- 客服话术要层层解套:问业绩必须精确到具体团队
- 手续费猫腻藏在犄角旮旯:股票基金申购费敢标1.5%,赎回费还玩阶梯套路
踩坑实录
折腾到半夜三点终于开户,闭眼买了标注中银稳健添利的债券基。过半个月发现持仓里居然混进可转债,净值跌得比股票还凶——说好的“稳健”?
翻基金合同才看见小字写着可转债仓位最高20%,客服还振振有词:“波动大才叫添利嘛” 得,又被汉语言文学摆了一道。
现在这破基还在账户里飘绿,权当交学费。要是重来一次,我绝对把合同当贪玩蓝月的广告看——每个标点符号都是套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