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股市普遍大幅下跌,沪指大跌跌破熔断底2638点?
我是天风证券深南中路营业部投顾,感谢你的邀请,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令你满意。
沪指大跌跌破“熔断底”2638点,后市如何操作?这个问题问的好,上周四沪指大盘直接跌破2638股灾底,之前的反弹算是彻底失败了。
所以一旦跌破这个心理位置,后市难言乐观,目前除了上证50指数相对坚挺,尚未创出新低以外,其他都已经创新低了。
上证指数:日线
目前可以很明确的看到,上周的跳空确立很大,周四的下跌,直接是创了新低,所以短期很难说非常乐观,面对这种低迷的行情走势,还是要控制好仓位。
沪指大盘:月线
如果是只看大盘指数的话,目前确实没太大的看点,因为这个走势,很明显的空头趋势,所以操作上面,最好还是空仓或轻仓为主。
如果你不是短线技术高手的话,那么我建议还是不要操作为主,最好还是空仓或轻仓等待市场机会,如果被套,仓位比较重的话,还是要降低仓位。对于稳健和保守投资者来说,现在确实没太多机会,但是对于激进投资者来说,短线高手,我觉得目前短线个股,还是有机会的,比如我们近期说的次新个股,还是不错的。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每桶价格可能跌破40美金?
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破40美元/桶了,昨日沙特宣布对销往欧洲的石油进行降价,并且声称将增加1000万桶/日,这个利空对国际 原油价格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今日原油价格暴跌,盘中最大跌幅高达30%,实属30年来罕见!
布伦特原油价格最低31美元/桶,截止写文时已经反弹到36美元/桶,而WTI原油价格盘中最低27.35美元/桶,当前已经反弹至32美元/桶,所以,从今天来看,国际油价不是跌破40美元/桶,而是已经跌破了30美元/桶,这种情况在2016年也曾经发生过,当时的油价最低跌至27美元/桶。
这次油价大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因为在上周五沙特和俄罗斯没有就减产一事谈妥,俄罗斯不同意进一步减产,所以当天就导致石油价格大跌9%,布伦特石油从50美元/桶跌至45.5美元/桶。
而今日石油价格大跌是因为沙特为了报复俄罗斯,让俄罗斯重回谈判桌上,所以主动做出了降价的行为,并且还声称将产能增加至1100万桶/日,这是打了一棒子,并且还拿了把枪,如果俄罗斯不同意减产 ,那么就可能扣动扳机,这是一种双输的方式,但是在一场双输的方式中 ,如果对方受伤更严重,那么胜利的还是自己,沙特的产油成本最低,伊朗次之,俄罗斯的最高,所以俄罗斯是最难受的。
并且俄罗斯目前还被美国经济制裁,经济上更是雪上加霜,但是俄罗斯也有苦衷,因为他们是减产了,但是这些减产的市场份额被美国抢了去,谁让美国的页岩油这么厉害,一下子逆转成为石油出口大国。
所以这次事件本质上还是原来的石油替代物的出现打压了石油的价格,而美国就是新增的出口国,沙特拿美国没办法,只能和俄罗斯斗,那么问题是原油价格未来会持续在40美元以下吗?
其实这个问题取决于美国,如果在石油价格40美元/桶以下,美国还能保持之前的盈利,那么国际油价肯定是要跌破并且维持在40美元以下的。美国是新增的玩家,他决定了石油的价格。
但是问题是,在石油价格50美元的时候,沙特就要求减产,以此来稳定价格,而现在又主动把石油价格下调,并且声称要增产,目前的国际油价已经跌到三十多美元了,即便是俄罗斯同意减产,那么这个价格也难以回到50美元了。
因为你们减产了,美国可以乘虚而入,所以,沙特无论怎么做,国际石油的价格恐怕都难以回到50美元以上了。当前又遇到了疫情的影响,在全球加速扩散,这对全球未来的经济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利空油价。
这么下去大概率还是得回到谈判桌,同意减产,但是价格估计也很难再回到过去,因为你们的减产不仅要稳定价格还要防止市场份额被美国抢占。
黄金将走向何方?
本轮牛市行情是从2018年8月自1160美元起步,到2019年8月13日时已攀升止1535美元,涨幅约32%,创下六年多新高,完全可以说这是一轮黄金牛市。
既然处于牛市,那就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这50年以来历史上第1轮和第2轮牛市的背景、起因、时间跨度、以及行情演绎特征。历史会重演,但是不会简单重复,它有着共性的东西,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并把握此轮牛市有可能持续的时间和涨到何种程度。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的2次黄金牛市。
第一次牛市,1970年到1980年
1970年开启的第一轮牛市主要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大幅贬值,造就了第一轮黄金十年牛市的第一阶段;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西方严重的通胀,造就了第一轮黄金牛市的第二阶段。这轮牛市金价从每盎司35美元飙升至最高850美元,最高涨幅近24倍。
第二次牛市,2001年至2011年
2001年第二轮牛市开始。“9.11”事件后,美国为筹集军费而实施弱势美元政策,利率长期维持在零附近,同时美国因“双赤字”增加而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美元贬值,加上欧盟成立后欧元强势崛起,美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被削弱,美元的贬值加大,六年间贬值近一半。另外,2000年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利率处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期间黄金从2002年的300美元,上涨到2008年的1000美元,涨了200%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由于全球开印货币(保值功能)和欧债危机(避险功能),黄金价格从700美元上涨到2011年底的1920美元,上涨170%。
这以上两次牛市发生的时间都是在全球经济在下行或衰退期,
本轮上升行情的逻辑或曰原因是什么?简单看大致有以下几点:
1、美联储降息预期和停止缩表;
2、对美国股市见顶的担忧;
3、美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
4、两大经济体间毛衣的不确定性及其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忧虑;
5、各国央行大量增持黄金,2018年全球央行买金651.5吨,较2017年飙涨了74%。各国的买金热潮已经达到了1971年以来的最高点。而这一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年的一季度,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各国央行在2019年第一季度购买了145.5吨黄金,较2018年同期增长68%,这是自2013年以来最强的年度开端。
6、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全球经济也是在下行,所以未来黄金牛市,会持续时间大概在十年左右。
有分析师估测,黄金会涨到2500美元左右,所以现在1535美元,离2500美元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短期黄金没有上涨那么快,短期回调为主,年底会突破1600美元左右。
理财有道,看雪之道,欢迎关注,点赞,每天都有新文章发布。
2020年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2020年的伊始,全球金融市场就遭遇了一只巨型的黑天鹅。人们发现,轻轻拍动翅膀就能引发风暴的不仅有蝴蝶,还有蝙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
在小小的病毒面前,已经持续了十年大牛市的美股,开始下跌了。截止2020年2月28日,道琼斯指数的周跌幅达到了12.36%,创造了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值,甚至在二战后的周跌幅排名中也达到了第三名。
而这也坚定了我的一个观点——美股是全世界最大的资金盘。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在阐述原因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资金盘的定义。简单说,资金盘就是以滚动或静态的资金流通形式,拆东墙补西墙,用后加入会员的钱支付给前面会员的金融工具。无论是麦道夫的庞氏骗局,还是席卷数百亿的E租宝,抑或是币圈臭名昭著的PlusToken,本质上都是资金盘。
为什么资金盘这种事物能持续上百年而经久不衰呢?在我看来,是因为它顺应了人性。有一个段子,是关于人类的四大本质:酸柠檬(羡慕嫉妒恨),复读机(从众心理),王境泽(真香定律),鸽子(不诚信)。
而资金盘同时顺应了人类的这“四大本质”:看人赚钱羡慕嫉妒恨,酸柠檬;忍不住跟风入场,复读机;原本内心拒绝但身体却很诚实,赚到钱大喊真香,王境泽;最后上当受骗本钱有去无回,放鸽子。
所以,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很多看起来正常的金融工具,本质上也是资金盘,或者带有一些资金盘的性质。按照这个逻辑,全球有四大资金盘,规模都在万亿美元以上。其中两大在美国,分别是美股和美元。两大在某国,分别是XXX和XXXX。
必须要说明的是,由于某国高效的政府调控能力与相对独立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制度,我不认为某国的两大资金盘在未来10年内有崩溃的风险。至于美国,就不一定了。尤其是美股,总市值超过40万亿美元,是美国M2的接近3倍,M1的超过10倍;如果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什么样的概念,可以做个对比:中国A股的总市值只有M2的四分之一,与M1不相上下。
美股能成为全球最大资金盘,不是没有原因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它的三大独门秘诀:
机构投资+被动ETF
与A股不同,美股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占比超过66%。考虑到“家庭部门”的部分里还没有剔除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等非流通部分,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只会更高。
当然,美股是“机构盘”,A股是“散户盘”,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而且在很多人(包括过去的我)看来,这正是美股市场的优势——散户喜欢追涨杀跌,机构选择长期持有,因此美股市场更理性,市值更贴近基本面。
但在和无数券商、投行、上市公司接触,更深入了解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后,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机构投资者中,占比最高的是两部分:一个是共同基金,一个是ETF。
共同基金有点类似我们平时说的“公募”,基金经理操盘。基金经理的收入来自于基金管理费和盈利部分的Carry。因此,一旦投资者积极申购共同基金,作为基金经理就必须买入股票来确保自己不跑输大盘。否则就要面对业绩不佳引发的大笔赎回。这种情况在牛市期间尤其明显:如果今年道指的涨幅是9%,而你的收益率只有8%,那么明年你的基金管理规模一定会大幅缩减,你的收入也就会同步缩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共同基金在牛市期间很少有空仓的情况,大多都是满仓前行。
而ETF就更简单了。由于格雷厄姆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相信自己的投资无法跑赢指数,开始配置被动型指数基金。而随着这一思想的扩散,指数基金愈发受到欢迎,一方面使得ETF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也拉升了指数,从而使得指数基金的回报率稳定提升,让更多人相信这一观点,最终形成马太效应。从2008年至今,美国ETF的资产规模已经增长了近10倍,超过4万亿美元。
总结一下,共同基金和ETF这两者的共同点是:会在任何时间无视价格买入,而且较少主动卖出。
但是以上的情况出现在牛市期间,那么一旦市场转熊,会发生什么呢?
对于共同基金来说,一旦市场转熊,基金净值下跌,投资者就会赎回基金份额,此时基金经理必须卖掉手中持仓的股票,来确保基金中的现金余额足以应付次日的投资者赎回。
换句话说,共同基金的“追涨杀跌”比起散户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大多数投资者在赎回共同基金时,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会在什么价格卖掉股票;而作为基金经理,哪怕他的理性决定了他不会在最低位时割肉,却在投资者的赎回面前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含泪斩仓。而这种行为会导致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基金净值继续下降,进一步引发投资者赎回,形成恶性循环。
而对于ETF来说,情况就更差了。人们购买ETF,是因为相信可以在取得高收益的同时有效降低个股带来的风险(听起来是不是更像2007年的CDO了?)。而一旦市场开始下跌,这一预期被打破,ETF就一定会遭遇大规模赎回。作为被动型基金,投资者赎回意味着无视价格卖出所有ETF成分股,而很多ETF成分股的流动性并不乐观。
《大空头》电影的原型,曾做空次贷赚取数倍利润的Michael Burry最近也开始看空ETF。他以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例,该指数包含了一些全球最大的公司,但仍有266只股票的交易量低于1.5亿美元,一旦市场开始下跌,ETF将成为这些个股最大的卖家,而在市场流通性不足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这些个股的价格,进而使得指数进一步下跌。
换句话说,美股的所谓“机构投资者”,其实也是一群不看价格就买入和卖出的“韭菜”,比起A股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能看到这里有人会问:就算美股的机构投资者是一群韭菜,但华尔街有大量的投资标的,为什么他们一定要选择投资股票呢?这个答案,其实是美联储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一起创造出来的。
2。降息放水+高额分红
美股能有今天的局面,和美联储的放水是分不开的。
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争相降息放水,创造了全球三大泡沫:美国的股市,欧洲的债市,和中国的X市。尤其是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到0-0.25%,并且在此后的整整7年里都保持在这个值没有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债券等各类投资收益率直线下滑。我们知道,股票市盈率的合理值是和银行利率有关的,当利率下降时,人们显然更倾向于配置股票等高收益资产,从而获取更高额的派息。
而美股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派息普遍相当可观。
不同于A股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拿一部分利润出来分红,美股上市公司大多会把大部分利润用于进行分红。这也是很多A股投资者羡慕美股市场的原因之一。以道指的几支成分股的股息率(年度派息/股价)为例:埃克森美孚6.78%,可口可乐2.84%,强生2.81%,宝洁2.55%,哪怕是科技公司也不遑多让,英特尔2.33%,微软1.18%,苹果1.1%。这个数字对比起美联储的基准利率1%-1.25%可能并不算特别令人眼红。但对比一下A股的对标公司:中国石油3.25%,贵州茅台1.28%,恒瑞医药0.21%,至于科技板块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一来,美国投资者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持有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既能享受股价增长的收益,获得的分红又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很多,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别以为美股高分红就是资本家发善心。由于美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居多,普遍认可价值投资理念,因此大家普遍认为每年分红的公司才是好公司。而美国大公司的管理团队普遍是职业经理人,收入的最大一块来自于期权奖励。对于他们而言,通过分红带动股价上涨,自己不仅能保住工作,手中的期权价值也会成倍增长,自然也乐得把上市公司赚到的钱全都分红出去。
当然,也有反例。比如通用电气在2017年将分红下降50%,随之而来的是股价大跌,CEO被解雇,甚至公司也被踢出了道琼斯指数成分股当中。有了通用电气的前车之鉴,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更加明白:哪怕公司不赚钱,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想办法进行分红。
但是,这种情况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账面始终有钱分红,而且股息率要高于联邦基准利率。而随着股价的上涨,完成这件事对于公司管理层们变得越来越难。
2015年底,美联储重启加息周期,但在2018年连续加息四次后,市场开始吃不消了,美股创造了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跌幅。无奈之下,2019年美联储重新开始降息,并在连续降息四次后,终于使得道指再创新高。换句话说,今天的美股市场就像是那只被巴普洛夫驯化的狗,每当市场下行,就会条件发射地指望美联储降息放水来重启牛市。
但是问题在于,水龙头里的水并不是无限的,当利率已经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而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又无法支撑巨额的分红,又该怎么维持高企的股价呢?
接下来,令人大开眼界的玩法来了,这也是美股这个资金盘的精髓。
3.股票回购+优先股
答案很简单:股票回购。
股票回购这个概念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简单说,当一家公司的市值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时,董事会就可以动用账面现金启动股票回购,从而减少总股本,提升每股净资产和EPS。
股票回购曾经是巴菲特非常青睐的事情,然而到了今天的美股市场,这个玩法就开始变味了。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发现,只要我们能一直回购,哪怕利润不增长,EPS也能持续上涨,最终带动股价上涨。从2011年到2019年,美国上市公司的收入只增长了56%,EPS却增长了367%。
以美股短暂下跌的2018年为例。这一年虽然很多公司的股价下跌,但从长周期来看并非历史低位,大多数公司的市净率也保持在1以上。然而,却有很多公司连忙抛出了回购计划,希望把股价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尽管这会导致每股净资产逐渐降低而非升高。
以苹果为例。2019年,苹果花在股票回购上的资金超过了671亿美元。这在使得苹果股价增长100%创造历史新高的同时,也使得公司的市值与净资产严重偏离。目前,苹果的股价是289美元,而每股净资产是多少呢?只有20美元。
如果说苹果还是一家经营情况较好的公司,那么有些公司的问题可能就更加严重了,这方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惠普。作为一家以个人电脑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惠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遭遇了相当严重的冲击。屋漏偏逢连夜雨,股价连年跑输大盘的惠普,又遭到了同行施乐的恶意收购。为了对抗收购,提振股价,惠普管理层连忙抛出了1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而惠普的总市值是多少呢?300亿美元。而这里边的很大一部分市值,又属于共同基金和ETF等长期持有者。换句话说,如果惠普完成了1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毫无疑问这家公司的股价可以上天。
但是,且慢!惠普的150亿美元,从哪来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惠普的资产负债表。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偌大的惠普,账面居然只剩下42亿美元现金等价物,而且净资产居然是负的。从理论上来讲,惠普公司早已资不抵债,怎么可能有能力掏出150亿美元回购股票呢?
别急,办法还真不是没有——借钱。
华尔街市场拥有成熟的融资机制,其中,优先股和可转债是很多保守投资人青睐的标的。前文中说到,美股的机构投资者中还有相当比例来自养老基金,而他们出于风险控制的要求,一定不会把全部资产都配置在普通股上。这时,很多上市公司就会发行优先股或者可转债,这两者的共同点是投资者可以在到期后选择以股票或者债权形式结算。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形式,自然很符合这一类防御型投资者的心意。
而当大笔的钱借来之后,这些上市公司会去拿来干什么呢?发展业务?投入研发?偿还债务?都不是,而是——回购股票。
还是以前文中提到的通用电气为例。从2008年到2017年,通用电气斥资539亿美元回购了20.7亿股股票,平均价格为26美元。而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情况却每况愈下,如今的资产负债率接近90%。而通用的“大手笔”,在整个美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回购中,甚至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2009年一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标普500指数成份上市公司回购总金额达到了4.23万亿美元,大幅超过ETF和共同基金累计购买的1.64万亿美元。实际上,2009年以来,美股最大的买家就是上市公司本身。
当然,一旦将现金用于回购股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必然会恶化——市值2900亿美元的宝洁,最主要的净资产居然是400亿美元的商誉,却只有62亿美元的现金;市值1900亿美元的辉瑞,最主要的净资产同样是586亿美元的商誉,而现金和短期投资总共只有98亿美元。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之所以敢于冒这样的风险,原因很简单:通过回购股票可以让公司股价持续上升,等到优先股或者可转债到期后,股价早已远远高于转股价格,投资者出于趋利避害当然会选择转为普通股而不是要求公司赎回。更直接一点地说,只要股价能上涨,公司从投资者手里借的钱就永远不需要还。
到这里我们发现,美股市场的玩法已经彻底变成了“左手倒右手”的资金盘玩法。首先,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来借钱;接下来,利用机构投资者“只买不卖”的特点,不断回购股票和分红从而提升股价;最后,引导优先股投资人转为普通股,并以更高的股价重新发行优先股借更多的钱。这个游戏一旦玩不下去,华尔街的投行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就通过影响力绑架美联储降息放水,让永动机重新转起来。
但盛宴终有结束的一天。正如我曾目睹过的无数个案例,每一个资金盘的崩塌都来自于泡沫的过度膨胀,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压垮骆驼的只需要最后一根稻草。而随着美股市场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越来越远,这一天已经开始越来越接近。就在前几天,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而美股却并没有上涨,反而全线暴跌近3%,饥饿的华尔街对流动性的渴求已经欲壑难填。
如何看待3月10日美股大涨?
感谢邀请,很高兴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即使3月10的大涨,也改变不了目前美股仍然处于调整浪中的事实,只可以看做反弹,而非反转,具体调整时间则要看这次另美股下跌的起因,因素除掉或出现大的转机,则调整结束。
一、疫情控制程度
不同于那些发达的资本国家,我国虽然最早爆发疫情,但在我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一心抗疫的支持下,漂亮的完成了反击,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反观海外各国,即便有中国的成功抗疫经验,作业也是抄的一塌糊涂,截止今晨疫情依然呈现爆发式增长,人数达到37724人,局势很不乐观,给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股市资本寻求避险离场,出现暴跌行为。
然而就在刚刚,我看见了一句话,竟然有些泪眼模糊: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二、原油暴跌
上周五的OPEC+部长级会议上,由于俄罗斯不同意进一步减产,最终会谈崩盘。紧接着,沙特的决定便杀了市场一个措手不及,不仅大幅降低售往多个国外市场的原油价格,还宣称将立即增产石油至每天1000万桶以上,对于本就因疫情及供需关系而承压的油价而言,沙特这一全面开打价格战的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方面并没有妥协的打算,短期原油价格继续承压,对美国的页岩油是个相当大的打击。
据最新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沙特王储进行了通话调停,使原油价格暂时止跌。
三、美股技术面分析
目前为止,美股进入了技术性熊市,处于下跌调整浪中,但在周一的时候,美股就已经临近了支撑位,就算要继续深蹲,多头也会奋起抵抗一下,况且只是转入了区间震荡,不是说崩就能崩掉的,也就是说,美股在周二是具备反抽动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昨夜美股反抽大涨,但此次上涨只能看做反弹,趋势扭转的拐点并未出现。
综上所述,当日大涨,暂时只能当做反弹看待,美股要想走出调整区间,还要去面对诸多问题,一旦诸多因素解决或有大的转机,拐点自然出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