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盛世基金净值是多少,历史上最无耻的皇后是谁?
这种无耻下流的皇后太后很多,秦始皇之母赵氏厚颜无耻为翏矮生下了二个逆子,大汉帝国的皇后吕后与审时其同居多年为刘邦戴了绿帽子,西晋王朝的贾南凤不但丑恶无比,而且心黑手辣,向个滛荡无比的母狗有千余个面首,害死了太子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八王之乱。还🈶北齐皇后胡氏更是历史上最丑恶嘴脸卑鄙无耻的皇后,在位时淫乱伦亡国后🈶和儿媳妇自溅为娼做起了妓女真是无耻以极亦,唐中宗李显之妻韦皇后与武三思等多人私通乱政亦为最风流的代艳后。
清朝灭亡之后留下数亿烂账?
1901年,李鸿章拍拍屁股,走了。
1908年,慈禧拍拍屁股,走了。
1911年,大清拍拍屁股,走了。
从1644年多尔衮带兵入关,到1911年溥仪宣布退位,大清统治了中国267年。在这267年的时间里,满清贵族洋洋得意,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最终导致了中国遭受了一段百年的屈辱史。
有人调侃,晚清政府,不是在割地赔款,就是在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的路上。
从1842年《南京条约》开始,晚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30多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无一例外的都是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给予各种特权。
其中最屈辱的就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中,日本人狮子大张口,要白银3亿两,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极其附属岛屿,并获得长江及吴淞口岸的航行权。最后在俄国,德国,法国的干涉下,把金额降低到2亿两,并且放弃了辽东半岛。
《辛丑条约》中,清政府需要赔偿11国列强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并且将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不允许清政府驻军,拆毁了天津大沽炮台,并且允许列强在北京和山海关一线驻军。
这些条约的签订,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什么意思?通俗一点讲,就是清政府的半条命都捏在了列强的手里。
自己国家的铁路,要让列强来修;自己国家的矿产,让给列强来开采;自己国家的海关,让给列强来管理;自己国家的长江,列强的军舰自由航行。
终于,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中国迎来了划时代的辛亥革命,革命党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亲手终结了这个败家玩意儿,大清。
清朝拍拍屁股走了,留给中国人民的却是一堆的烂账,主要包括巨额的赔款和列强的特权。
大清都没了,那这些赔款是不是可以不用赔了,这些特权是不是也可以不承认了?
并没有,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将这些烂账一起打包背了下来。
1912年1月1日,中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成立的当天,孙中山先生就发表了一个《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承认了各国列强的特权继续有效,承认民国政府将继续偿还未偿还的债务。
凡革命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革命前以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孙中山《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
这么明显的一单赔本生意,民国政府为什么要认呢?其实也是出于无奈。
第一: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
辛亥革命后,南方各省虽然纷纷宣布独立,但是,大清朝廷依然在北方稳固,袁世凯表面上和革命党人谈判,暗地里却另有阴谋。为了能够获得主动权和话语权,革命党人决定,尽快成立临时政府。
于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与清政府南北抗衡。
临时政府虽然成立了,但是革命党人的力量还是很弱小,而且内部也不团结,派系林立,各怀鬼胎,独立的各省虽然名义上属于临时政府,但是孙中山却根本就指挥不动。
为了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孙中山对各国列强采取了讨好的原则,承认列强的特权,并承诺继续赔款。
第二:钱袋子在外国人手里掌握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给列强的赔款,就主要依赖海关收入,而清政府的海关却长期被外国人给把持。
晚清时期,海关总税务司司长是英国人赫德,他从1861年开始担任这个职位,一直到1908年慈禧太后死,他才离开中国,把持大清海关长达47年。
不过,这个赫德到是一个清官,把大清海关打理的井井有条,海关税收也是节节攀升,除了赔偿列强赔款外,还有不少的富裕,慈禧晚年能够过上奢华无度的生活,海关税收给她贡献了不少。
北洋政府时期,海关总税务司司长是英国人安格联,他从1911年开始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1927年张作霖被死,北洋政府结束,才离开中国。
国民政府时期,海关总税务司司长是英国人梅乐和,他从1928年开始担任这个职务,直到1944年,二战结束前,才离开中国。
这么重要的钱袋子,却一直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即便民国政府不承认赔款,列强们也能从海关收入中自动扣款,你说气人不?
第三:实力不允许
民国政府,说穿了就是大清国的2.0版本,革命的不彻底,比如保留了大清皇室,溥仪仍然以皇帝的身份住在紫禁城内,比如民国政府的各级官员,仍然是大清国的旧臣,江苏巡抚程德全,上房挑下几块瓦片就是革命了,摇身一变就是民国政府的江苏都督了。
因此,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实力还非常的弱小,即便是有心推翻列强的各种特权和拒绝赔款,实力也达不到。
更何况,当时北洋政府中的奉系,皖系,直系,哪一个身后没有列强的支持,他们实际上就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让他们和洋大人闹翻,那不就是要了他们的命了吗?
清政府留下来的烂账,主要包括对各国的赔款和特权,我们来看一下,民国政府是如何处理他们的。
关于赔款清政府对列强的赔款,主要有《南京条约》的2100万两,《北京条约》的800万两,《马关条约》的2亿两,《辛丑条约》的4.5亿两。
其中,《南京条约》的2100万两和《北京条约》的800万两,对于当时的大清不算事儿,早就已经全款付清了。
《马关条约》有点多,2亿两,当时清政府拿不出来,小日本又要的紧,最后从德国,法国和俄国三国贷款出来,给了日本。
当然,三家列强不是慈善机构,他们肯借款,也是有条件的,俄国获得了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权利,就是后来的中东铁路,法国人获得了广州湾,德国人获得了胶州湾。
唯一没有还清的就是《辛丑条约》的4.5亿两,这个是真的太多了。当时的大清,经过多年的赔款,已经赔的连裤衩都不剩了,是真的拿不出钱。
列强们也不着急,就说:“一次性有困难,那就交年供吧”,最后,这4.5亿两的赔款,就给设计成了39年还款的“年供”型金融产品,本息合计9.8亿两。
从1901年到1911年,10年时间,大清总共赔了列强2.5亿两,还有7.3亿两没有给。
按照《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的约定,北洋政府继续履行大清的义务,每年按时给列强付款。
但是,在1904年,发生了一件事儿,影响了对美国的赔款。
这一年,大清驻美国公使梁诚,发现了美国的一个秘密,当年的庚子赔款,美国的赔款数是2000万两,但是美国却虚报成3200万两,梁诚果断的揭露了美国的丑陋嘴脸。
事情发生后,美国答应退还部分赔款,但是却不是直接退现金,而是成立了一个教育基金,帮助中国发展教育事业,用这个基金成立了一个大学,就是现在清华大学的前身。
美国这一招很阴险,名义上是退款,暗地里却是一种文化输出和侵略,中国的“公知们”就是这样诞生的。
一战后,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宣布:“德国和奥匈的赔款,我们不给了”。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成立的苏联主动放弃了俄国的那部分赔款。但是,其他国家的赔款,还是照付不误。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日本。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也是其中之一,《辛丑条约》中,日本也获得了赔款,并且一直享受着中国的赔款,甚至是九一八之后,七七事变之后,老蒋依然在给日本付庚子赔款。
换句话说,在日本侵华的前期,他们是拿着中国的钱在侵略中国。
直到1939年,老蒋才宣布不再支付庚子赔款,而这个时候,基本上也已经到了39年的年限了,老蒋啊老蒋,你还真会演戏,年供都还完了,还用你宣布。
从1902年开始到1939年,中国累计支付了6.64亿两庚子赔款。
关于特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列强的特权对中国的荼毒,甚至大于那一笔笔的庚子赔款。日本侵华,就是这种特权的延续和放大。
可能有的人会问,日本是怎么就突然侵略中国了,日本兵是用忍术跳到中国的吗?
其实,日本在侵华之前,已经大量的渗透到中国的土地上了,包括驻军,移民,在中国修建铁路,开采矿山,在中国的航线上自由的航行。
这些,都是当年不平等条约留下的后遗症。
还记得《辛丑条约》的内容吗?允许各国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根据这个条约,日本向中国派遣了一支军队,驻扎在我国的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重要战略要地,这支军队被称为“驻屯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就是这支驻屯军。
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南部,为了加强防守,日本从驻屯军中派出了2个师4万多人到关东州和南满铁路沿线,他们被称为“关东军”,就是他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这一笔笔的赔款,一桩桩的特权,北洋政府和老蒋的国民政府,都不敢反对,他们最终都沦为了列强在中国的走狗,事实证明,这群软骨头的走狗,是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出水深火热的境地的。
直到1949年,伟人一声令下:“废除帝国主义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中国人民才真正的走出了那一段百年的屈辱史!
慈禧太后为什么可以垂帘听政?
听政这个词根本不准确,慈禧,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的女人,实际上是垂帘“亲政”。
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要垂帘听政?只为了皇权的延续!
咸丰皇帝遗诏的漏洞,让慈禧和慈安变成了两个“人形图章”!咸丰帝对身后事的安排有个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决策权没有明确!
同治皇帝只有六岁,没办法亲政。
所以,以肃顺为首的赞襄政务八大臣,
在咸丰帝死后,统揽了审阅奏折,并拟旨的权利。
最后才拿到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那里盖上“同道堂”和“御赏”印,
这道谕旨才算生效。
其实同道堂也不是给慈禧的,是给小皇帝的,但是,慈禧是小皇帝的生母,
所以,也算是给了慈禧了。
后来,精明的慈禧意识到,八大臣根本就没把奏章给两宫看,那么两宫皇太后又怎么知道谕旨是不是正确的呢?
这不就等于两宫皇太后变成了两个人形图章了?
这就意味着,皇权,也就是天下大事的决策权,落到了八大臣的手里!
而八大臣中又有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这两位,位列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
虽然八大臣是以肃顺为首,但是理论上,这两位铁帽子王可就有了“篡位”的可能性!
所以,咸丰是七月十七驾崩的,八月初六这一天,山东道御史董元醇就打响了“垂帘听政”的“第一枪”!
核心内容就是两个,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亲王辅政!
争夺的就是皇权!
八大臣当然不同意,第二天讨论这个奏章的时候,声称“垂帘听政”没有先例,违反祖制,坚决反对!
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然后,小皇帝被吓哭了!再接着,小皇帝被吓得尿了裤子!
慈安也气的直抹眼泪,无奈,驳回了董元醇的折子。
八大臣得意洋洋,但是他们实在是小瞧了女人,更忘了,还有个恭亲王奕䜣虎视眈眈!
这种得意之下,导致肃顺大意的让慈禧慈安和小皇帝先回了北京,
而自己陪着咸丰皇帝的灵柩慢慢往回走。
慈禧他们一回到京城,可就算到了恭亲王奕䜣的地盘了。
于是“辛酉政变”爆发,肃顺开刀问斩,端华,载垣赐自经,其余五人皆被夺职。
“垂帘听政”政治上的阻力,没有了。
“垂帘听政”的世俗阻力,也被慈禧太后消弭于无形。慈禧争得皇权,或者说决策权,
有个基础,就是必须得和中外臣工有交流。
交流的方式,一是奏折,二就是召见。
奏折好说,八大臣还没死的时候,在热河,慈禧就已经通过“罢工”,就是不给盖戳,
把这项权利争过来了。
这和臣工面对面的谈事,就有点麻烦了。
因为,男女大防在清朝也是一大阻力。
想当初奕䜣跑到热河奔丧,都差点因为这个原因,没能见到慈禧。
清朝的皇后和皇太后也是见不得外臣。
哪怕是自己的生日等重大节日,外臣三品以上的官员,就在慈宁宫台阶上磕个头拉倒。
低品级的官员,那就只能在午门外头,望阙叩头了。
这祝福,双方也就全凭想象力了。
倒是东晋的太后褚蒜子,确实是抱着两岁的东晋皇帝司马聃处理政事,
为了避免和外臣面对面,在身前挂了个白布帘子。
就以她为模范,
慈禧定下来,还在皇帝原来接见中外臣工的养心殿“垂帘听政”。
召见,还是在东暖阁,见得是六部九卿,军机大臣这些高品级官员,垂个半透明的帘子。
引见,就在养心殿的眀殿,放八扇明黄的屏风,见得是一般的官员,或是外任官。
这算是垂帘听政的形式。
但,更重要的是“垂帘听政”的内涵。
“垂帘听政”的内涵才是真正体现慈禧精明的地方。第一是两宫皇太后的权限:
所有有权力写奏折的臣子,只要和用人,行政相关的事情,必须上奏到两宫皇太后这里。而且是“封章密奏”,别人没权力看,只有两宫皇太后有权力看。
当然,这两位也知道全国各地的奏章都到她们这里,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工作量,所以,在上谕中明确告诫中外臣工,少说废话,更不要推卸责任说空话,有什么事,老老实实说就是。
虽然,这也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能提前告诫一下,防患于未然,还是可见慈禧对政务略通的。
这个上谕,其实很厉害的。弥补了咸丰皇帝遗旨的漏洞,明确告诉天下,拟旨的权利,也就是决策权是两宫皇太后所有,垂帘听政,就意味着慈禧她们绝不是人形图章,而是真正大权在我!权臣?不会再有了!
第二就是对恭亲王奕䜣等人的安排。
封恭亲王奕䜣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着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这就很清楚了,议政,就是商议,建议,而绝不是像多尔衮那样的“摄政王”。
摄政王就是代行皇权了。
而议政王,那就是辅助皇权的作用而已。
而内务府大臣这一职位,有表示了对奕䜣绝对的新任。要知道内务府下辖的都虞司可负责者整个皇城的安全保卫工作呢。
从经济补偿上,为了安抚恭亲王,又给了恭亲王双俸,当然,这也算是一种荣耀。
并封恭亲王的闺女,为固伦公主。
按清制,亲王家的闺女,最多封个郡主就顶天了。
只有皇后的长女才被封为固伦公主。
也就是两宫皇太后把奕䜣的闺女当自己的闺女看待。
这一切都是在十月初一到初九的九天之内,连续下发谕旨,恭亲王奕䜣一时荣耀无两。
总结来看,由于咸丰帝的疏忽,既造成了八大臣可以欺负“孤儿寡母”,又造成了两宫皇太后可以勾结恭亲王夺权。这既说明了咸丰帝遗旨实在是太仓促,有漏洞。
也说明了两宫皇太后有政治野心,
正好被咸丰帝排除在政权之外的恭亲王,在北京和谈期间,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急于回到权力的中心,
所以才有了慈禧“垂帘亲政”四十几年的晚清异象。
历史上有哪些栽在女人手上的枭雄?
沈醉曾说,世人皆怕魔鬼,但魔鬼更怕王亚樵。
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作为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的可怕之处,但就是这么可怕的一个乱世枭雄,最后却死于一介女流之手。
王亚樵这个人其实很复杂,他不但爱国还是有名的抗日志士,但他实现理想的手段却不同寻常。文雅一点的人会说王亚樵是无政府主义者,但也有人说他利用暗杀手段来铲除敌酋其实是非法的暴力行径。
不过,王亚樵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动荡而又屈辱的时代,我倒觉得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也未尝不可,至于说他究竟是对是错,也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起码他取得的正面影响在那儿摆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1921年,王亚樵在上海成立斧头帮,斗败黄金荣和杜月笙,为穷人伸张了正义,他也自此走上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
从1923年王亚樵刺杀徐国梁到1936年他去世,是十几年间被他暗杀过的人物非常多,而且其中不乏国内外军政要员。
事实上,人总是有在第一次尝到甜头之后才会去做更多的事情,而王亚樵的刺客生涯起源于一次有偿暗杀,之后才一发不可收拾。
那是在1923年,皖系军阀卢永祥与直系军阀齐燮元争夺上海,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为了铲除齐燮元的亲信上海市警察厅长徐国梁,于是通过李鸿章的族孙李少川找到了当时在上海名声大噪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让其想办法暗杀徐国梁。
为了达到目的,卢小嘉展示出了十足的诚意,他答应事成之后会给王亚樵湖州一地外加四百条枪。而王亚樵也不负众望,最后设计了完美的计策杀掉徐国梁,而且通过活动上海黑白两道成功擦干净了屁股,让齐燮元气得咬牙切齿。
王亚樵第一次暗杀实际上是为了利益,但这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觉得暗杀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这一点孙中山是很不赞同的,因为他觉得解决革命问题应当以武装力量推翻其组织来解决,而不在于杀掉某一人。
王亚樵的看法显然与孙中山大相径庭,所以他最后脱离了同盟会,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并开启了他一系列暗杀行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大肆捕杀革命志士,破坏国共合作,还将三大政策一扫殆尽,北伐因此而终止,国家也再次陷入混乱。王亚樵对此十分忧愤,于是走上了一条反蒋之路。
1928年,王亚樵组织暗杀了极力讨好蒋介石的安徽省建设厅长张秋白。
1930年,王亚樵又暗杀了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因为王亚樵组织三路大军讨蒋,但因为赵铁桥告密致使行动失败,王亚樵恨之入骨,于是设计杀之。
1931年,蒋介石在庐山太乙村竹林里散步,王亚樵派人朝蒋介石开了两枪,但因为距离太远没有命中,只是打死了蒋介石身边的警卫人员。
蒋介石劫后余生,在得知是王亚樵要暗杀他之后,所以每每听到王亚樵这个名字,嘴里的假牙就开始酸溜溜的。
同年,宋子文为了表示与通电下野的蒋介石共进退,辞去了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和行政副院长的职务,这激怒了王亚樵,于是在上海北战组织暗杀宋子文,但因为行动暴露而未能得逞。
1932年,日寇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王亚樵组织铁血逐渐团刺杀日本政要。
同年四月在上海虹口公园,王亚樵派遣朝鲜爱国人士尹奉吉刺杀了日本陆军大将百川义则。日本要员在中国被刺杀,这件事震惊了全世界,王亚樵也因此声名远播,成为了日本人闻风丧胆的人物。
1935年,汪精卫因为恐惧日本而开始信念动摇,还与日本人眉来眼去,最后竟然将华北拱手让给日本人,这让王亚樵怒不可遏,于是对其进行暗杀,但最后只是将其打成了重伤。
不过有意思的是,汪精卫虽然没有死,但子弹打断了他的脊椎而且无法取出,后来他也是因为子弹的铅毒而死去的。
同年,因为与汪精卫同流合污,国民党外交次长唐有壬也被王亚樵刺杀身亡。
王亚樵一直与老将作对,而且国民党许多大员都被王亚樵刺杀身亡,作为军统大哥大的戴笠自然与王亚樵有过多次交手。
王亚樵和戴笠曾结拜金兰,但两人最终分道扬镳,而各种原因,无非是因为政治立场不同造成的。
戴笠虽然厉害,但是他多次败在王亚樵手下,而且他本人还差点死在王亚樵手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戴笠只要听到王亚樵又露面了,就会关好门窗不再出门,以免被王亚樵盯上。
戴笠有难言之隐,但是蒋介石可不管他。自王亚樵先后刺杀汪精卫和唐有壬之后,国民党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正常运转,蒋介石于是下令戴笠务必除掉王亚樵,不然就提头来见。
戴笠虽然害怕王亚樵,但也不敢怠慢,于是亲自带人去香港九龙半岛抓捕王亚樵。
那时候王亚樵正在香港避难,在李济深等反蒋人士的运作下,香港总督葛洪亮让警务处长勃郎对王亚樵进行保护。
不过戴笠也是出师不利,他赴香港的消息不慎泄露,被王亚樵得知,所以戴笠刚坐轮船刚到香港港口,警察就出现在了码头,后来在检查过程中,警察还从他随从的手提箱里搜出了两把美式无声手枪,他也因此被警察给抓进牢中关押。
蒋介石在得知戴笠被捕的消息之后,立马派遣外交部与香港方面交涉,港督葛洪亮也是个聪明人,见好就收,就把戴笠给放了出去。
戴笠前前后后蹲了三天大牢,这是他整个人生都极为少见的,而且让他在蒋介石那里十分没有面子,他因此发誓要除掉王亚樵。
戴笠被释放之后,他的手下陈亦川提出愿意打到王亚樵内部去,被束手无策的戴笠所允许。陈亦川来到香港之后,虽然通过关系拜了王亚樵为师,但她一直是边缘人物,无法进入核心圈,也很难知道王亚樵的动向。
可见,王亚樵也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他并非一介莽夫。
因为陈亦川的原因,戴笠再未对王亚樵采取任何行动,以免打草惊蛇。
1936年,戴笠已经无法再等了,于是再次去了香港,他找到陈亦川询问王亚樵的行踪,陈亦川说只知道王亚樵去了广西,但不知道他具体在哪里。
原来,王亚樵在李济深的引荐下,早已经带着一些部下去了广西梧州,他也曾三次去南宁找李宗仁和白崇禧,劝说他们起兵反蒋,但李白二人不敢轻举妄动,一直没有答应王亚樵,只是提供王亚樵生活费,让其居住在广西。
彼时军统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实力不可同日而语,而戴笠也已经在全国撒下了天罗地网,只待王亚樵现身。
王亚樵也知道情况严峻,于是决定暂时化名匡盈舒住在梧州等待机会。那段日子对于王亚樵来说是痛苦的,因为天下之大竟无他立锥之地。
戴笠到香港扑了个空自然是不甘心的,不过他在仔细分析之后心生一计,他决定利用王亚樵侠肝义胆,对手下很照顾这一特质来做文章。
在戴笠的指使下,军统特务将王亚樵的手下余立奎从香港抓到了南京的监狱,对其严刑拷打,逼他说出王亚樵的行踪。
余立奎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王亚樵的好兄弟,也是斧头帮和铁血锄奸团的骨干成员,参与了暗杀宋子文,汪精卫和白川义则等多名国内外军政要员的行动,是一个忠肝义胆的爱国人士。
也正是因为如此,余立奎即便是面对严刑拷打,但依然坚持不反叛王亚樵。
戴笠见余立奎不屈服,于是再生一计,他得知余立奎有个小妾叫余婉君,是个见钱眼开的主,于是派人去找到她,许以重金将其收买,并让她联系王亚樵的另一个手下,说在香港生活困难,要去梧州找他帮忙解决。
1936年10月的一天,余婉君突然来到梧州,但她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王亚樵。后来余婉君又得知,王亚樵准备投靠延安,于是她联系了当时在梧州的军统特务郑介民,将情况告知于他。
原来,王亚樵虽然致力于暗杀,在革命手段和目的上与我党大相径庭,但他十分同情我党的遭遇,早年曾多方资助我党的活动,还挽救了大量我党党员的生命,因此逐渐取得我党的好感。
正当王亚樵被困梧州的时候,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便写了一封信到延安,希望我党派人与之进行进一步接洽。而刚好送信的那个人是余婉君认识的一个人,因为余婉君的身份他是知道的,所以他便毫无防备地将情况告知给了余婉君。
郑介民在得知情况之后感到十分忧心,因为他知道如果让王王亚樵去了延安,且不说再无杀掉他的可能,这种让王亚樵完全站到国民党对立面的事情,恐怕也是老蒋不愿意看到的。
爱这种情况下,郑介民加快了刺杀王亚樵的步伐,而实施计划的关键人物就是余婉君。
10月20日,余婉君与王亚樵取得了联系,她告诉王亚樵,说余立奎已经被国民党特务给抓走了,要王亚樵到自己的住处商量对策。
王亚樵本不愿意轻易现身,但当他得知自己的好兄弟出事了,心里很着急,便决定去会见余婉君,以了解详细情况。
当天晚上,王亚樵出现在余婉君的住处,但军统的特务们早已经埋伏在那里,王亚樵刚一进门,一个特务就朝他的眼睛撒了一把石灰粉。
王亚樵的双眼被石灰粉烧得睁不开,但他依然与特务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特务们刺中五刀并击中三枪,当场身亡,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一代暗杀大王和乱世枭雄,就这样死在了一个女人手里。
在杀害了王亚樵之后,特务们还残忍地将他的脸皮给剥了下来拿回去邀功。但余婉君最后也没有好下场,特务们担心消息泄漏而遭到王亚樵手下的报复,于是在撤退途中将余婉君杀害之后抛尸荒野。
不久之后,一份《特情简报》出现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简报的前面详细报告了王亚樵被刺杀的经过。
简报的最后一段话被戴笠叫人特意加黑加粗,大意是说王亚樵投奔延安已经得到了毛的同意,军统及时采取行动,在王亚樵投靠延安之前将其杀死,解决了这一危害政府的要犯,实在是委员长英明领导的结果。
凭心而论,王亚樵利用暗杀的方式支持革命和抗战,虽然无法最终取得胜利,但他杀害的那些人,要么是千夫所指、鱼肉百姓的蛀虫,要么是包藏祸心、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贼和大汉奸,他的所作所为极大鼓舞了革命者的革命热情和人民的抗战决心。
王亚樵实际上身材很矮小,因为戴一副眼镜,所以看起来也很像书生,他本人也不是天生的杀手,但他的屠刀出现在了当时全中国几乎所有的黑暗角落,他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可惜的是,王亚樵没有死在与日寇斗争的战场上,而是因为一个贪婪无知的女人而失去生命,这是国家和人民巨大的损失。
毛主席在评价王亚樵的时候曾说过一段十分著名的话: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王亚樵的一生,也说明她可以他作为一个刺客成为民族英雄。
祝钒刚涉毒被捕?
话说最近娱乐圈的瓜有点多,吃瓜群众都有点应接不暇咯。这边杨坤diss《惊雷》引发热议,那边李菁菁被爆料欺骗粉丝登上热搜。
这些事还没落下帷幕,又有明星被爆料出吸毒,为娱乐圈吸毒“大家族”添砖加瓦。
据台媒报道,今年的4月13日警方在某夜店附近巡逻的时候发现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随即上前拦车问询,本以为该男子只是酒驾,却不曾想在其携带的电子烟中发现了大麻。
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咯。
随即该男子被收容调查。
而该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曾红极一时的183组合的成员——祝钒刚,现年40岁。
说起祝钒刚很多人或许不熟悉,但是他的其他身份你一定多多少少都有些印象。
比如,他是萧亚轩的初恋男友,两人相识于加拿大新秀歌唱比赛,祝钒刚夺得了亚军,同台的还有张韶涵。
比如,《爱情魔发师》中的美发师——“费南渡”一角。
再比如,《天国的嫁衣》中出演吉普赛的哥哥——“鹰”。
要说当年祝钒刚在圈中混得是风生水起,是少有的影视歌三栖影星,并且183组合中,他的身高与颜值都是很出挑的,前途可谓无量。
那时候的祝钒刚颇有点巨星的苗头。
然而,这一切在2007年戛然而止。
13年前,祝钒刚在铁证年前无法自证清白,因吸食大麻被勒毒40天。
据他而言,在勒毒所的那些日子里简直是度日如年,那些回忆痛苦不堪,并宣称要以此为戒,再也不触碰毒品。
万万没想到,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事实证明,他高估了自己。
临近2013年年关的时候,祝钒刚在盆友家中开party,结果由于音乐太吵闹被邻居举报。闻讯而来的警方在祝钒刚身上收出了一包大麻……
大过年闹出这档子事也是够闹心的,祝钒刚得已二进宫。
而经过两次的吸毒事件,祝钒刚的人气一落千丈,在当地算是彻底“臭”了。眼看在台湾没市场咯,祝钒刚打起了内地的主意,先后改名为“张又天”,“张佑天”,继续捞金。
这么些年过去,吃瓜群众也淡忘了过去的事情。谁知道,七年后祝钒刚再次因为吸毒被抓。
都说事不过三,这一次家人被伤透了心祝妈妈更是公开表示不再管他,可见祝钒刚再次吸毒对这个家庭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与此同时,一些旧事也被挖了出来。
六年前,主持人王婧因包容他人吸毒被抓,据悉当时祝就在现场,随后却被释放。王婧的亲友表示祝钒刚是因为某些操作才得以被释放。
这件事情真相如何尚未可知,只不过这次又吸毒的祝钒刚估计要彻底凉凉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