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泰君安,这名字在咱们这行里确实响当当。那会儿我刚毕业没多久,也是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能进这种大平台,感觉进去就稳,脸上也有光不是?我就亲身去闯一遍这“龙门”。
我的准备阶段
最开始嘛就是网上铺天盖地地搜信息。官网肯定要看的,看看人家招啥样的人,有啥要求。一看,嚯,要求不低,好多核心岗位都指名道姓要名校硕士,金融、计算机这些专业的香饽饽。我那会儿就是个普通本科,心里就有点打鼓,但这不试试咋知道?
然后就是改简历。针对性地改,把我那些实习经历、项目经验往金融、数据分析上靠,尽量显得自己“专业对口”。那段时间,天天对着电脑抠字眼,生怕哪点写得不第一关就被筛掉。
投递与初步筛选
简历改好,就海投呗。看到国泰君安有校招或者社会招聘的口子,就赶紧投。老实说,投不少岗位,有总部的,也有分公司的,感觉总部那些研究、投行类的,基本投就石沉大海,估计我那背景确实不够看。
后来总算有个营业部相关的岗位给回音,让去参加笔试。那心情,激动!赶紧又是一顿复习,行测、专业知识,能看的都看个遍。
笔试与面试经历
笔试那天,人山人海,一个大教室坐得满满当当。感觉全国的精英都来,压力山大。题目嘛有难有易,行测考逻辑思维,专业知识考得也挺细。我当时就尽力做,做完感觉也就中等水平。
重点来,面试环节。
笔试过之后,收到面试通知。我经历的面试有好几轮,这个过程可真是折腾:
- 第一轮是群面(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把我们十来个人分成一组,给个话题,比如分析个市场案例,或者搞个营销方案啥的。大家就得在规定时间里讨论出个结果,还得派代表这环节特别考验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还得敢于表达自己,但又不能太强势。我当时就尽量多提建设性意见,也做点记录和协调的工作。感觉这轮刷人挺多的,气氛紧张。
- 接着是部门面试。过群面,就轻松一些,是和具体用人部门的领导聊。问的问题就更实际,比如你对这个岗位的理解,你的职业规划,能不能接受压力,还有就是深挖你简历上的实习经历。我当时就实话实说,尽量展现自己的诚意和学习能力。
- 可能还有HR面试。主要就是聊聊薪资期望、稳定性、性格啥的,做个最终的把关。
我的观察与感受
整个流程走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
第一,人多,竞争激烈。 尤其是好学校、好专业的毕业生,一抓一大把。你想在里面脱颖而出,没点真本事或者特别亮眼的经历,确实难。
第二,流程长,环节多。 从网申到拿到offer(如果你能拿到的话),战线拉得挺长,中间任何一个环节表现不好都可能被刷掉,很考验人的耐心和心理素质。
第三,看岗位,也看运气。 总部核心岗位的难度是地狱级别的,学历、背景、实习、证书,样样都要硬。相比之下,一些分公司或者没那么核心的岗位,门槛会相对低一点点,但竞争照样不小。有时候,面试官的眼缘、你当时的状态,甚至一起面试的都是些什么“神仙”,都挺影响结果的。
最终结果与反思
我没能进入国泰君安最核心的部门,辗转之后去另一家公司。回头看那段经历,要说国泰君安难不难进?我的答案是:确实挺难的,尤其是你想去的那个“好位置”。
它毕竟是行业里的头部券商之一,牌子响,待遇相对可以(虽然网上也有吐槽管理的,但这行压力大是普遍现象),自然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它有资本去设置高门槛,去挑选它想要的人。
如果你目标明确就是想进国泰君安,那真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持久战的心理预期。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学历、专业技能、实习经验)是基础,同时面试技巧、沟通能力这些软实力也缺一不可。放平心态也很重要,毕竟机会和选择都不止这一个。
这就是我当时闯关国泰君安的一点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同样有想法的朋友一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