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高送转股票”这个东西。我刚开始捣鼓股票那会儿,就老听人说什么“高送转行情”,“某某股票要高送转了”之类的,听得我一头雾水,心想这到底是啥玩意儿,听着怪高大上的。
初识“高送转”——听着像“送钱”?
最早接触这词儿,还是我一个哥们儿,特兴奋地跟我说他买的一个票要“高送转”了,说什么10送10,甚至10送15,听得我眼睛都直了。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不跟白送股票一样吗?那股价不得蹭蹭往上涨?心里就痒痒的,也想跟着掺和掺和。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始琢磨
但就是有点犟,不懂的东西不搞明白心里不踏实。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瞎琢磨,也上网扒拉了些资料看。一开始看那些解释,什么“送红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还是有点晕。后来我慢慢捋明白了,没那么玄乎。
我理解的“高送转”主要就这么几层意思:
- 送股:就是上市公司赚钱了,把一部分利润不发现金,改成发股票给你,比如你原来有100股,10送10,那你就变成200股了。
- 转增股本:这个稍微复杂点,但结果也差不多。公司账上有个叫“资本公积金”的东西,可以把它转成股本,也相当于给你增加了手里的股票数量。比如10转10,效果跟10送10差不多,你手里的股数也翻倍了。
一般来说,每10股送个5股以上,或者转个5股以上,大家就管它叫“高送转”了。反正就是你手里的股票数量会变多,而且是比较大幅度地变多。
关键问题来了——股价会怎么变?
我当时就纳闷了,股票数量多了,那不是发财了?后来我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你想,公司总的盘子(也就是总市值)在“高送转”那一瞬间是没变的。股票数量增加了,那为了保证总市值不变,每股的价格就得相应地降下来。这叫“除权除息”。
说白了,就像你手里一张一百块的票子,给你换成了两张五十的,总数没变,就是票子张数多了,每张面额小了。比如一个股票原来10块钱一股,你手里有100股,总共1000块。现在10送10,你手里变成200股了,但股价会调整到差不多5块钱一股,你总资产还是1000块(不考虑市场波动的话)。
那为啥还有人炒这个?
搞明白这个之后,我又琢磨,既然总资产没变,那大家为啥还对高送转这么趋之若鹜?我观察和思考了一段时间,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 感觉“便宜”了:股价从几十块一下子变成几块钱,有些新来的或者不太懂的股民一看,哟,这股票怎么这么便宜,赶紧买!这就可能带来一些新增的买盘。
- 流动性增加:股价低了,买卖的门槛也低了,参与的人可能就多了,股票的流动性可能会好一些。
- 显示公司实力(有时候):有些公司能搞高送转,也说明它前期的利润积累或者资本公积比较厚实,算是一种“秀肌肉”,让市场觉得这公司还行,有发展潜力。
- 市场预期:很多时候,在公司宣布高送转预案前后,股价会被炒作一波。大家预期它未来会涨,就先进去埋伏。
我的实践感受——别盲目跟风
我自己也曾经关注过一些高送转的股票,有的在消息出来前确实涨得不错,但等真的实施送转之后,股价除权了,后面能不能继续涨,那就得看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和市场整体环境了。不是所有高送转的股票都能填权(就是股价涨回到除权前的水平)。
我吃过亏,也见过别人吃亏。有些公司纯粹是为了迎合市场炒作搞高送转,本身业绩不咋地,那这种高送转就是个坑,股价除权后可能就趴那儿不动,甚至继续跌。不能一听“高送转”就头脑发热冲进去。
说到底,高送转本身不直接创造价值,它更像是一种财务上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市场信号。关键还是要看公司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持续赚钱的能力。如果公司本身不咋地,送再多股,转再多股,那也是瞎折腾,股价最终还是会回归价值的。
我现在看到“高送转”,心态就平和多了。会去分析一下这个公司为啥要高送转,它的基本面怎么样,而不是盲目地把它当成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这算是我自己实践下来的一点小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